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刻板印象的結果 展開

刻板印象

心理學名詞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點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

簡介


一種社會認知類型。指個體對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固定看法,並以此作為評價人或事物的依據。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有:①因認知主體的地位、經歷、能力、人格結構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差異而形成一種優越感或劣等感,或一套固有觀念。②關於某人或事件的信息不全或失真,經過傳播,使之生輝或者使之暗淡無光,形成籠統的印象。③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隔閡,未能較好地消除。
西方社會心理學中對刻板印象的研究多數集中在關於國民刻板印象方面。研究表明,本國的國民對於其他國家的國民大都持一種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對於個體的社會認知多起消極作用,會引起偏見,併產生不恰當的行為,如種族歧視。

影響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對我們進行的社會信息加工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積極表現
在對於具有許多共同之處的某類人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判斷,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結論,這就簡化了認知過程,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使人們能夠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況,有利於人們應對周圍的複雜環境。
消極表現
在被給與有限材料的基礎上做出帶普遍性的結論,會使人在認知別人時忽視個體差異,從而導致知覺上的錯誤,造成先入為主,妨礙對他人做出正確的評價。

形成途徑


通過直接經驗獲得,個體通過直接與某些人和某些群體接觸,然後將這些特點固定化而形成的,另一種是通過間接的方式獲得的,對一些素未謀面的人,人們會根據間接的資料和信息產生刻板印象。

測量方法


真誠渠道
Greenwald和Banaji(1995年)指出,我們常常懷有內隱的刻板印象,並且是無法輕易識別的,但它會依然影響我們對某一特殊的社會群體特徵的看法,對於次我們可以採用Towles-Schwen(2001年)提出的測量內隱態度和刻板印象的方法—真誠渠道。
啟動效應
Banaji和Hardin(1996年)設計的,利用啟動效應的原理。這種方法是先給被試呈現一個域下水平的啟動刺激—這些刺激只呈現很短時間,讓被試無法識別或辨認。Kawakami在(2001年)做的實驗,在實驗中,啟動詞是黑人或者是白人的照片,呈現時間為15到30毫秒,接著呈現字母或者符號作為一組詞類的線索,最後呈現一些黑人和白人刻板印象有關的詞或者是和字母相關的中性詞。讓被試判斷這些詞能否用來描述具體具體詞類中的一種,結果表明,黑人圖片啟動后,被試對與黑人刻板印象相關的詞反應更快,白人圖片啟動后,對白人刻板印象相關的詞反應更快。

實驗研究


卡茨和布雷利(1933年)調查了美國100名白人大學生對某些種族群體的刻板印象,發現他們大多認為黑人有迷信、懶惰、無憂無慮等品質,德國人有科學頭腦、勤奮和呆板等共同品質。
Munro(1997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把學生分為對同性戀者有高低偏見的兩組。隨後每個學生都讀了兩篇有關同性戀研究的文章,其中一個結論和刻板印象一致,即同性戀被認為與性行為有關;另一組論是二者沒有關係。讓這些有高低偏見的學生在評價每項研究的質量時,高偏見組的學生更多的採用了認為同性戀和性行為有關的那一項研究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