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示威的結果 展開

示威

詞語

示威指有所抗議或要求而進行的顯示自身力量和意志的集體行動。周恩來 《關於武漢工作問題》:“只有少數先進分子的單獨示威是失策,應準備發動廣大的群眾性的示威。”鄒韜奮 《經歷》四九:“她又領導同學驅逐校長,罷課示威。”

基本信息


詞目:示威
(1)指顯示威力。
《左傳·文公七年》:“叛而不討,何以示威?”
(2)指有所抗議或要求而顯示自身威力的集體行動。
如:示威遊行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法規。

基本解釋


[demonstrate] 顯示威力;指有所抗議或要求而進行的顯示自身力量和意志的集體行動
示威遊行
小王揮舞著拳頭,向小李示威

詳細解釋


顯示威力。
《左傳·昭公十三年》:“叔向 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杜預 註:“知 晉 德薄,欲以威服之。”《北史·元澄傳》:“鄭國 寡弱,攝於強鄰,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鑄刑書以示威。”蕭軍 《羊》二:“它已變得殘暴,過度地挺起它的脖子,揮舞著長角向它的囚伴示威!”

維科漢英


demonstrate [dem·on·strate || 'demənstreɪt]
v. 論證, 證明; 示範操作, 展示; 說明, 教; 顯示, 表露; 示威

維基百科


示威活動是一群人共同意見的展現,是激進主義的一種類型,通常採取一干人集結在同一地方的形式。因為有一群人為了同一意見而集結,他們所主張的意見也因此顯得有重要性。
示威可以用來表示對一公共議題的觀點(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尤其是和社會不公及人民疾苦有關的議題。一場示威活動若參與的人越多,通常被認為是越成功的。示威活動所關注的通常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議題。
【類型】
示威活動有很多種類型,主要包含有:
遊行,一群人從一處走至另一處。
集會,人們集合在一處聽講。如燭光集會。
糾察,人們繞行一個地區。
靜坐,示威者坐在一個區域,有時有定一固定時間,有時則沒有期限,直到他們認為議題被重視了,或許被以任何方式要求離開。激進的靜坐者有時會同時絕食。
示威活動一般都是公開在進行的,但不公開的示威也是有可能的,特別是示威者想影響的對象是一小群或特定的人士。
有時,示威所選的時間和地點是有著歷史或文化上的重要性的,例如和示威主題相關事件的紀念日。
地點的選定也常是因於和議題有某些關聯,例如,當一場示威的議題和外國有關時,示威場所便有可能選在和這一國家有關的地點,如在其大使館前。
【和平和暴力】
部份的示威活動和抗爭會轉變成失控的暴亂或群眾暴力,通常發生於缺乏組織的示威或抗爭,失控的民眾會轉而攻擊警察或無辜的車輛、商家和行人等目標,甚至進行洗劫、縱火。警察和軍隊通常會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如電擊棒、塑膠子彈、胡椒噴霧或催淚彈等來對抗陷入此狀態的群眾們。有時暴亂是由警方試圖先發制人所引起的。
【著名示威】
2007 雅典 示威
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2007年各地舉行了遊行示威活動
2007年,香港皇后碼頭將要清拆並改建,大量香港市民示威要求停止。
2005年,北京爆發萬人反日大示威
2003年,南韓大邱發生反朝鮮
示威[詞語]
示威[詞語]
2015年6月18日,希臘雅典,數千名示威者在議會前集會,揮舞希臘和歐盟的旗幟,要求希臘繼續留在歐元區。
拼音:
shìwēi
釋義:顯示威力;指有所抗議或要求而進行的顯示自身力量和意志的集體行動,示威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