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竇惡性腫瘤
上頜竇惡性腫瘤
上頜竇惡性腫瘤是指發生在上頜竇區域的惡性腫瘤。上頜竇惡性腫瘤可發生於所有人群,約佔耳鼻咽喉各部惡性腫瘤總數的20%。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慢性炎症性刺激、經常接觸致癌物質等有關。典型臨床表現:鼻塞、流膿血涕、面頰部疼痛麻木、牙疼痛和鬆動等。上頜竇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特別是結合放療的綜合療法。上頜竇惡性腫瘤可轉移全身,危害患者生命。早期及時治療可較好控制病情。
● 耳鼻咽喉科、腫瘤外科或腫瘤科
● 上頜竇惡性腫瘤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誘因有關:
● 長期慢性炎症性刺激。
● 經常接觸致癌物質。
● 良性腫瘤惡變。
● 外傷。
● 上頜竇惡性腫瘤的癥狀分為早期和晚期,其表現不同。
● 鼻出血或血性鼻涕:鼻出血常為一側,量不多,或涕中帶血,色暗紅,常有特殊臭味,晚期可出現大出血。
● 疼痛與麻木:多為神經痛,當眶下神經受壓時,可出現一側面頰部、上唇及上列牙齒麻木疼痛感。
● 癌腫逐漸長大,破壞骨壁,侵入鄰近器官出現面部外形改變及各種癥狀。
● ● 向內壁可侵入鼻腔,引起鼻阻塞、流膿血涕和流淚。鼻鏡檢查可見鼻腔外側壁有腫物突出,組織脆易出血,多伴有潰瘍及壞死。
● ● 向前壁穿破尖牙窩骨壁致面頰部隆起畸形,皮下可觸及境界不清之腫塊。
● ● 向底壁侵犯牙槽骨,則同側磨牙或前磨牙疼痛、鬆動或脫落,局部有肉芽或菜花樣組織,同側硬齶亦可隆起。
● ● 向頂壁侵入眶內,使眼球向上移位、突出、運動受限、復視等。
● ● 向後侵入翼齶窩壓迫上頜神經和翼內肌,有神經痛和張口困難。
● 頭痛:癌腫侵犯神經和顱底,引起劇烈頭痛。
● 惡病質:表現為衰竭、消瘦、貧血等。
● 診斷上頜竇惡性腫瘤需要進行體格檢查、鼻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上頜竇穿刺、組織病理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通過臨床檢查初步判斷可能為此病。
● 鼻內鏡檢查
● ● 可直接觀察到瘤體大小、形態等。
● 影像學檢查
● ● X線鼻竇攝片、鼻腔分層攝片、CT檢查可顯示腫瘤侵犯範圍及骨質破壞情況。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可以確定腫瘤的性質,區分良惡性腫瘤。
● 診斷上頜竇惡性腫瘤主要依據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
● 癥狀、體征:鼻出血常為一側,量不多,或涕中帶血,色暗紅,常有特殊臭味,晚期可出現大出血。當眶下神經受壓時,可出現一側面頰部、上唇及上列牙齒麻木、疼痛感。
● 鼻內鏡:如鼻腔未見腫瘤組織,僅見鼻道血跡,應想到上頜竇癌的可能,鼻內鏡仔細檢查鼻腔鼻道。
● X線鼻竇攝片、鼻腔分層攝片、CT檢查:可了解癌腫侵犯範圍及骨質破壞情況。
● 組織病理學檢查:鼻腔有新生物或息肉樣組織,應做活檢。對確診困難而臨床疑似者,可行上頜竇探查術。如黏膜極易出血,骨質粗糙不平,均應做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 上頜竇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多見,其次是移行細胞癌、基底細胞癌、腺癌等,肉瘤則較少見。
● 上頜竇惡性腫瘤需要與篩竇惡性腫瘤相鑒別,兩者肉眼觀察容易混淆。
● 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上頜竇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特別是結合放療的綜合療法。
● 放射治療
● ● 已確診為上頜竇癌的患者可以先行術前放療,放療結束3~4周後手術。放療對上頜竇肉瘤無效。
● 手術治療
● ● 是上頜竇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原則上應行上頜骨全切除術。如病變波及眶下壁時,須行全上頜骨切除並眶內容物挖除;病變累及其他部位,應施行上頜骨擴大根治性切除術,甚至施行顱頜聯合切除術。目前對底壁和顴骨無明顯破壞的患者,施行保留齒槽突和顴骨的上頜骨次全切除,術後效果和上頜骨全切沒有差別,但可以明顯減輕術後面部畸形的發生。
● 化學治療
● ● 主要採用經動脈插管區域性化療的方法。藥物可選用甲氨喋呤、平陽黴素或氟尿嘧啶,化療結束后即行手術治療。
● 本病可以破壞骨壁,侵入鄰近器官,造成顏面外形改變,影響患者的形象,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
● 癌症易擴散轉移,危及患者生命。
● 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 上頜竇惡性腫瘤會發生轉移,可發生頜下頸淋巴結和遠處轉移。
● 通過早期積極治療,可以及時控制病情。
● 上頜竇周圍組織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應該及時治療。
● 對於從事重金屬等工作的人群,應該做好防範措施,避免經常接觸致癌物質。
● 及時治療良性腫瘤,防止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