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頗,中文單字之一,古文和現代文中皆用。有偏,不正和很,非常的意思。現代漢語解釋也可以用作姓氏。

基本釋義


1、偏,不正:偏~。~覆。~僻。
2、很,相當地:~為(wéi)。~佳。~久。~以為然。
3、姓。

詳細釋義


形容詞

● ● (形聲。從頁,皮聲。頁( xié),人頭。本義:頭偏)
● ● 同本義 [oblique;be inclined to one side;slant]
頗,頭偏也。——《說文》
● ● 偏,傾斜,不平正 [inclined]
循繩墨而不頗。——《楚辭•離騷》
天不頗覆,地不偏載。——《史記•匈奴列傳》
無偏無頗,遵王之義。——《書·洪範》
● ● 又如:頗覆(偏至一側,只覆蓋一部分。喻偏頗不公平;傾覆,傾倒);頗廻(偏差不正);頗側(偏側,不正);頗緣(飾有斜紋的邊緣)
● ● 偏邪,不公正 [partial;prejudiced;biased]
君刑已頗,何以為盟主?——《左傳•昭公二年》
朝廷不頗。——《荀子•臣道》
刑之頗纇。——《左傳•昭公十六年》
書辭無頗。——《左傳•昭公十二年》
人用側頗僻。——《漢書•王嘉傳》
● ● 又如:偏頗(偏於一方,不公正);頗子(歪心邪意;歹心);頗僻(偏頗邪僻);頗偏(不公平。也作「偏頗」);頗邪(偏頗邪惡);頗說(邪說);頗險(邪惡不正);頗辭(不正之辭);頗類(偏頗不平);頗激(偏激)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偏也。從頁皮聲。滂禾切 偏也。引伸爲凡偏之偁。洪範曰。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人部曰。偏者、頗也。以頗引伸之義釋偏也。俗語曰頗多頗久頗有、猶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古借陂爲頗。如洪範古本作無偏無陂。顏師古匡謬正俗、李善文選注所引皆作陂。可證。迄乎天寶。乃據其時所用本作頗、而詔改爲陂。一若古無作陂者。不學而作聰之過也。陂義古皆在歌戈部。則又不知古音之過耳。從。皮聲。滂禾切。十七部。又匹我切。言部曰。詖古文以爲頗字。言古文之假借也。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又《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注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葉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為又,攺頗為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又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又《廣韻》《集韻》普過切,音破。《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皮頁
漢字部件分解: 皮頁
筆順編號: 53254132534
筆順讀寫: 折撇豎折捺橫撇豎折撇捺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頗佳、景頗族、廉頗。

相關成語

禁中頗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