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用哲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圖書
《學哲學用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初版,作者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全書約55萬字,分上下兩冊,一共結集了作者205篇工作講話。內容主體由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的觀點等十部分組成。每一章節的內容,除個別篇目外,均選自作者1981 年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稿。是一部真實記錄、全面展現李瑞環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心得成就的論著。
《學哲學用哲學》影響很大,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各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中央黨校、人民大學等高校組織專家學者研討、部分省、市黨政亦有召開學習、交流會等,此外,該書還在香港出版有繁體中文版。
繁體版香港發行
《學哲學用哲學》提煉概括出十個觀點,構成該書主體的十個部分,分別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的觀點、重視總結經驗、掌握辯證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堅持發展的觀點、堅持生產力決定論、堅持群眾觀點、弘揚中華民族“和”的思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學哲學用哲學》的主體這十個部分分成十章,每章收錄從17篇至24篇文章不等,加上開卷“提倡大家學點哲學”章的5篇文章,一共收入作者的205篇工作講話。
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目錄 | |
---|---|
提倡大家學點哲學(共5篇) | |
學習哲學意義重大 | 領導幹部要把哲學作為一門基本課程 |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由哪裡入手 | 關鍵在於端正學風 |
學點哲學,終身受益 | |
一、從客觀實際出發(17篇) | |
物質第一、客觀第一、存在第一 | 注重實際是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要求 |
一切從實際出發 | 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
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 解放思想必須以客觀實際為依據 |
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並不容易 | 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 |
調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 搞好專題調研,注重建言立論 |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 高度重視信息工作 |
少講空話,多干實事 |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
辦實事必須把握的幾條原則 | 說實話、辦實事、想實招、重實效 |
務實、務實、再務實 | |
二、堅持實踐的觀點(17篇) | |
全面徹底地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 實踐的觀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內容 |
注重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顯著特徵 | 靠實踐與靠群眾是一致的 |
到實踐中去 | 許多問題還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
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自實踐 | 在實踐中創造新鮮經驗 |
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與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 |
結合是堅持也是發展 | 在實踐中學 |
學習理論,總結經驗,研究工作 | 把抓認識與抓行動統一起來 |
關鍵是狠抓落實 | 工作要艱苦,思想更要艱苦 |
抓緊時間,埋頭苦幹 | |
三、重視總結經驗(21篇) | |
重視總結經驗 | 實踐出理論離不開總結經驗 |
面向群眾,面向實際,面向基層 | 養成總結經驗的習慣 |
隨時隨事總結經驗 | 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引灤入津工程 |
外環線義務勞動的啟示 | 天津鐵路樞紐改造工程的訣竅 |
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 用經驗推動工作 |
冷靜深入地想一想政協工作的得失 | 認真總結新時期的統戰工作 |
積極探索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 | 京劇音配像工程的有益啟示 |
中國乒乓球隊長盛不衰的原因 | 樂亦鑒之,哀亦鑒之 |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 改革開放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教訓 |
要從蘇東事件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 一個民族要及時地經常地檢討自己 |
總結經驗十要領 | |
四、掌握辯證分析方法(18) | |
不能不講辯證法 | 要精心再精心地分析和解決矛盾 |
從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及其發展過程 | 用唯物辯證的觀點看待形勢 |
比較是認識自己、了解別人的重要方法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於細微處見精神 | 設身處地研究具體人的具體問題 |
具體分析和糾正不正之風 | 綜合抓,抓綜合 |
把環保工作與各項工作結合起來 | 城市工作中的幾個矛盾 |
規劃和設計的辯證關係 | 抓重點,帶全局 |
沒有重點就沒有章法 | 政法工作的基點和根本 |
選人主要看政績 | 處處都有辯證法 |
五、注意研究特殊性(24) | |
要重視特殊性 | 必須下力量研究特點、發揮優勢 |
注重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 | 當今中國的時代畫卷 |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把統一戰線事業搞得更好 | 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基本社會職能 |
人民政協在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具有獨特地位和作用 | 選好角度,找准位置,揚長避短 |
人民政協要突出界別特色,發揮委員作用 | 統戰幹部要形象好、人緣好、富有人格的力量 |
把《人民政協報》辦出特色 | 從中國國情出發制定民族宗教政策 |
民族工作在中國始終是一件大事 | 我們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真誠的 |
高舉“兩面旗幟”,堅持“四個維護” | 中國民主建設必須適合中國國情 |
最了解一個國家情況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 | 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必須與各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 |
“中國威脅論”是站不住腳的 | 個性共性的統一構成國際合作交流的基礎 |
城市的特殊性與城市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 城市改革要注意城市區別於農村工業區別於農業的特殊點 |
城市建設應在個性上做文章 | 走馬觀花說特點 |
六、堅持發展的觀點(18篇) | |
發展是永恆的 |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 |
當今世界發展變化越來越快 | 惜時如金,與時俱進 |
重視穩定發展 | 穩定·穩步·穩妥 |
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 | 在堅持中前進,在繼承中發展 |
堅持協調漸進 | 始終重視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
改革要配套,發展要協調 | 兩個文明一起抓 |
把城市的平衡、穩定、協調發展作為總題目 | 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
環境保護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 切實保護耕地是一項基本國策 |
遵循自然規律解決水的問題 | 綠化是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環節 |
七、堅持生產力決定論(19篇) | |
生產力決定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 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
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途徑 |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發展科學技術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
迎接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 | 使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
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 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
改革開放是歷史的必然 | 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互為條件 |
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 正確看待所有制問題 |
要理直氣壯地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 | 敢於和善於利用資本主義的某些因素和形式 |
光彩事業是先富幫后富的有效形式 | |
八、堅持群眾觀點(23篇) | |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 人民群眾是力量的源泉 |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 群眾觀點與民主政治建設有密切的血緣關係 |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 把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併合理地發揮出去 |
辦事靠大家,榮譽給大家 | 領導幹部要學會做群眾工作 |
時刻都要關心群眾生活 |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
審慎對待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 | 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 |
一步步“化”,一步步富 | 把群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 |
從群眾的覺悟和意願出發 | 不斷理順群眾情緒 |
要多聽聽群眾的意見 | 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 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的政治優勢 |
切實改善黨群、幹群關係 | 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影響黨群關係的新問題 |
加強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思想教育 | |
九、弘揚中華民族“和”的思想(21篇) | |
中華民族“和”的思想源遠流長 | 弘揚“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和為貴” | “家和外順” |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 為了大目標需要大團結 |
努力維護團結穩定局面 | 著眼大多數,實現大聯合 |
提倡和合,加強團結 | 堅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原則 |
協調關係、化解矛盾 | 要多做“活血化瘀”的工作 |
不要激化矛盾 | 不要計較個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
遇事多商量 | 樹立和平、合作、合理、和氣的形象 |
中國人民十分珍惜和平 | 要協商、對話,不要戰爭、對抗 |
求同存異、平等互利是發展友好關係的重要條件 | 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加深理解,達到諒解 |
平等待人、誠懇待人、寬厚待人、依理待人 | |
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22篇) | |
重視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 思想政治工作是堅持唯物史觀的應有之義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 學習和掌握科技知識 |
高度重視對社會科學的研究 | 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
對待民族文化要“推陳出新”、“古為今用” | 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洋為中用” |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 | 各種文明應當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保持特色 |
珍惜與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瑰寶 | 挖掘、整理、研究古代典籍 |
文物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 | 整修、保護好黃帝陵 |
故宮管理應該一年比一年好 | 促進國畫的普及和提高 |
京劇要在繼承中求發展 | 文藝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需要 |
正確衡量和評價文藝作品的標準 | 文藝創作要有一個寬鬆、穩定的環境 |
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 學哲學要學原理,用哲學也要用原理 |
後記 | |
註:本表目錄來源自人民網《學哲學用哲學》目錄 參校該書目錄。 |
手稿1
按照慣例,中央領導人的講話文集,一般由人民出版社或者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這些屬於中央級的出版單位。例如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李瑞環此次出書,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也是該社第一次出版中央領導人的著作。
手稿2
新書發布會
《學哲學用哲學》一書按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邏輯順序,結合作者本人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際,分章列節,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述和闡發,又是對上述觀點的具體應用。每個觀點皆從實踐中來、從人民群眾中來,每個觀點又接受過實踐的檢驗、人民群眾的考驗,體現了為民務實的風格。在精選每一章節時,編者篩選出重點反映上述觀點的有關文章、論斷、講話,觀點鮮明,針對性強。
《學哲學用哲學》全書既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理論修養,又體現了作者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理論修養的學風,還體現了作者求真務實、言之有物、詼諧幽默、平易近人的文風,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很強的可讀性,是一部優秀的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讀物。
學哲學用哲學學習講座
中央黨校哲學部在京召開的學習李瑞環《學哲學用哲學》一書心得體會座談會上,來自理論界的韓樹英、楊春貴、黃楠森、王偉光、許志功、龐元正、樑柱、許全興、張緒文、朱虹、陳祥如、董德剛、韓慶祥、侯才等數十名專家學者和黨校學員一致認為,《學哲學用哲學》一書是李瑞環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領導工作的人生總結和思想紀錄,為新時期領導幹部如何學哲學用哲學樹立了榜樣。該書提出的許多基本觀點,值得哲學專業工作者深思。哲學原理對上至建設國家、改革體制,下至生產勞動、日常生活,都有指導意義;所謂指導不是用哲學原理直接解決實際問題,而是運用它和具體科學知識來分析實際情況和解決實際問題。提倡學哲學用哲學,實際上是促使人們的實踐活動更有效。
中國人民大學在2005年10月9日舉行學習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專家學者研討會,校長紀寶成和著名學者陳先達、許征帆等以及學生代表參加研討。專家學者均認為,《學哲學 用哲學》具有學以致用、文風清新的特色,所選文章真誠動人,語言詼諧幽默,群眾讀得明白、聽得懂。
李瑞環
李瑞環著有《為人民辦實事隨談》(1990年出版)、《學哲學用哲學》(2005年出版)、《辯證法隨談》(2007年出版)、《務實求理》(2010年出版)、《看法與說法》(2013年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