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烈士陵園

雲南省重點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城北郊4公里處,1979年始建,1984年後歷經擴建、維修、改造,現整座陵園佔地50餘畝,背靠青山,面向祖國,山勢巍峨,建築宏偉。陵園大門建門亭,上書“麻栗坡烈士陵園”7個大字。

陵園內共安葬著來自全國19個省市、19個民族960名烈士,都是英勇奮戰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忠骨。

陵園被列為雲南省重點烈士陵園、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陵園簡介


建設歷程

麻栗坡烈士陵園位於縣城北面4公里的蒼松翠柏中。
1979年2月修建;
1984年擴建;
1985年被列為雲南省重點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1998年被雲南省列為第二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清明節前由解放軍三總部撥款300萬元,仿照南京“中山陵園”式樣,在原來的基礎上修建。
2008年縣委、縣人民政府多方籌資368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了維修。
2009年3月2日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09年11月中央擴大內需資金480萬元實施烈士紀念建築保護改造。
2011年投入198萬元實施搶救性保護工程。

陵園

整座陵園佔地50餘畝,
在入口處右邊有一塊石刻,這是原中共雲南省委書記令狐安同志1998年元旦到老山慰問掃雷部隊,途經麻栗坡烈士陵園,特意留下的一首詩。詩是這樣寫的:
三千壯士成雄鬼,十萬旌旗奏凱回;清明白髮斷腸處,綠滿春山啼子規。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沿石階而上至山腰平地中心,是用花崗岩裝飾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塔高19.99米,象徵1999年。
塔的正面是毛澤東主席生前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色手寫體;
背面是鄧小平手寫體:“為保衛祖國邊疆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右邊碑上是老山、八里河東山、扣林山作戰的簡要介紹,左邊碑上記載著烈士的英雄事迹。
紀念碑前面躺著的墳墓被稱為英雄台,他們都是被中央軍委或原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稱號的烈士,其中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稱號的有4位,即張大權烈士、李海欣烈士、傅孔良烈士、郭興科。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其餘都是有突出英勇事迹而被原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稱號的烈士。
在每冢墓碑上都鑲有英雄生前的畫像,並刻有烈士生平。
烈士按犧牲時間的先後順序自下而上安葬,其中幹部佔9.5%,正副班長以下的戰士佔90.5%,黨員佔30.3%,共青團員佔42.7%,非黨員佔27%。他們當中,最小年齡只有16歲,最大年齡35歲,職務最高的是團副政委,有一部分戰士入伍才3個月就犧牲在戰場上。

緬懷先烈


每逢清明節,來自全國各地的解放軍、工人、農民、烈士家屬、機關幹部、學生等前來悼念烈士英靈,並留下了許多發自肺腑、催人淚下的祭文、誓詞和詩抄,“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氣萬古存!”、“在這無聲的地方,任何有聲的語言都是多餘的!”。每座墓碑都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牽動著千千萬萬顆赤誠之心。

烈士名單


麻栗坡烈士公墓957名烈士名單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戰鬥英雄韋立仕 李海欣 郭興科 張大權 謝國華 張正光 代付文 潘相安 段平 韓躍奎 方忠誠 周忠烈 付孔良 陳建軍 高文亮 溫郡權 聞建生 劉光祥 唐維修 馮光富 余斌
雲南省昆明市
何義祥 何光明 解家錫 段有明 李洪興 段有光 趙明 馮雲生 公培志 楊茂林 羅正雄李永來 楊斌 陶祥 張朝榮 錢留雲 張永新 康彥治 蘇雲峰 許賓 叢明 夏雲貴 趙立昆 李華平 羅雲輝 何紹榮 熊天德 張國富 周汝寬 蘇維 劉東沛 李繼鎖 普興 畢運華 畢孝華 石文忠 李勇春 張貴榮 楊光保 畢志榮 方華明 高文祥 宋黎強 李貴林 韋叢明 陳子貴 朱雲 王橋榮 董家順 陳克元 楊俊華 張和波 月文秋 姚雲貴 李加友 蘇正才 周存貴 趙佔英 張平德 李開喜 余天偉 王毅 李紅雲 朱正德 曾榮德 郭明 楊忠 李畢榮 李竹三 劉洪明 楊艷武 楊艷華 李明剛 羅汝祥 丁全祿 蔣增偉 趙技偉 左正華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雲南省昭通地區
孫顯海 馮文正 李國林 王大才 陳國富 夏文榮 況遠貴 劉洪 劉永斌 楊勝文 楊孝德 嚴吉明 王以權 代有紅 錢萬龍 陳 威陳文 友趙安 華楊雲 劉萬乾 謝開雲 劉家富 徐道祥 徐代華 王興華 范井強 段汝高 楊倫安 段世雲 劉啟龍 李洪貴 張明祥 李永其 劉世均 高道軍 周世軍 李興才 杜錫光 楊澤高 陳福孝 鄧大富 張光平
雲南省曲靖地區
程慶生 陳光躍 牛喬國 張華生 肖登貴 衛成新 付躍華 趙常景 段國貴 侯玉榮 耿光愛 馮朝柱 李加力 毛紹平 楊建勛 申建益 柏聰華 羅國洪 龔祥剛 方小所 羅根吉 韓家德 張老谷 保小國 柳正榮 黨守標 李金平 張仕穩 季光能 余華傑 周建雲 劉佳興 田家忠 李開華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雲南省文山地區
高朝兵 農保幫 王樹林 普志貴 周永明 雷紹華 代永平 王建川 林 傑 胡忠發 權光友 李廷芳 梁朝祥 王祖生 沈春山 王蘭開 吳現金 李正能 張洪祥 唐明輝 劉安華 陶有彬 熊興華 陳進賢 陳玉鵬 張紹方 普光亮 王庭高 張全國 楊澤明 農瑞武 劉吉炳 唐成福 韋國呂 布義全 李興華 張義坤 陸正金 徐紹榮 向建國 王開林 孫文學 黃林森 代高文 朱自康 梁昌元 普林光 李遠龍 李春富 張信平 農友成 朱永 戴聯海 農光躍 吳仕德 韋建萬 王正林 李朝才 聞廷清 楊志瓊 龍招國 劉榮聰 冉厚才 楊光龍 張天平 楊成幫 陳代坤 段光祥 李小貴 楊武康 李遠興 王德海 何廷良 程澤發 程聯華 羅開朝 陳紹綠 鄧正和 何昌平 田旭 詹再勇 農志金 黃正權 潘達永 黃選富 羅玉成 韋順忠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雲南省玉溪地區
謝永金 梁樹雲 尹文科 普光壽 柳明輝 羅紹金 李紹國 李順華 刀春富
雲南省紅河地區
張維學 李國仕 李樹昌 趙建別 李文進 王維剛 楊友華 陳興福 李勝祥 白進開 李建祥 李筆生 王金明 周文光 楊成發 李順和 孫汝堂 普家富 丁亞斌 高貴生 金紫倉 周保忠 雷光發 馬魯斗 王躍興 陳翁山 張官太 肖建明 曹德強 龍有明 陳志平
雲南省楚雄地區
楊宏 王正平 華文昌 劉為江 朱常平 騰興華 盛顯發 顧有平 張文學 劉光學 李學華 徐叢明 高文明.
雲南省保山地區
吳明勇 劉德愛 蘭學標 熊自才 杜金濤 霍如祥 楊尚富 段 榮 陶發財 曹曉忠 李洪明 段凌高 蔡華春 楊正玉 安金祥 李光成 董仁良 李子云 段培應 喬德林 屈永平 韓茂朝 李自興 張家先 張軍 羅光衛 趙仕忠
雲南省大理地區
熊晴 趙榮 畢天福 譚克強 李興旺 李光連 段學旺 崔文福 楊樹武 張國興 孫學旺 張鑫建 張競標 高漢修 張茂林 洪國基 楊宗亮 施福壽 蘇會明楊飛標 胡偉 伽雲清 顧啟培
雲南省臨滄地區
何紹先 畢樹華 邵文忠 李紹興 王金叢 李國文 石有昌
雲南省 麗江地區
李榮貴 沈利華 李文彪 和爍軍 和立虎 樹發榮 李學華 朱仕才 李發祥 楊世緬 孟仕俊 郭品華 范學貴 張榮青 安吉昌 賀榮光 林傳榮 彭貴平 尚朝能 陳保華 嚴保才 蔡文彩 陳文陸 劉成林 許紹留 楊鑄 羅志龍 方朋林 周明忠 羅天龍 彭曉 劉德雲 孫選富 魏紅明 和順明 余永祥 朱家慶 李登洪 李洪德 張國建 楊樹勛 許躍 羅永祥 金德榮 柳萬洪 劉志華 周保 史家利
貴州省貴陽市
余築軍 郭榮貴 段曉林 居爭光 黃秀鋒 閆詩躍 張錦榮 馮利祥
貴州省六盤水市
謝慶權 龍開庭 翟培雲 李建俊 趙勇 趙登貴 王芳祥 周朝炳 李斌 葉小乘 敖壘 梁金昌 王騰富 解小能
貴州省 遵義地區
吳本智 向昌龍 宋信來 王財高 楊秀華 黃維忠 羅顯恩 馮約昌 張應林 周昆 吳忠明 常開成 夏應信 朱啟剛 楊秀斌 譚明寧 梅成平 楊明財 李明恆
貴州省銅仁地區
劉貴蘇 劉建國 何樹平 沈君龍 楊再清 楊佑武 劉志文 黃秀倫 楊大江 塗仕康 劉明義 陳紹榮 馬家超 周正雲 劉洪月 楊國軍 王元剛 陸祥華 張連貴 羅繼松 任永濟
貴州省畢節地區
王真學 侯基成 徐登林 鄧書林 趙順才 張萬明 楊龍文 楊龍海 黃炳福 曾凡富 韓明芳 文義志 吳安明 趙光文 何開華 陳克元 劉吉發 劉慶輝 裴定順 張吉衛 李慶學 楊林科 胡大全 袁明學 葛勇 楊大朝
貴州省安順地區
夏大光 韋成學 程則祥 熊代乾 謝幫文 何天龍 王開仁 潘仕國 廖朝文 高發祥 冉啟龍 常德志 賀昌龍 余朝伍 繞孟全 宋升凱 班明勇 張永強 王澤榮 陳仕兆 張江遠 陳重華 羅幫明 余朝江 陳忠平 孫善歐 袁仲德 趙學軍 楊建 陳銀旗 王中林黃光富 劉子義 商勝祥 張小林 徐華 李順澤 肖登開 劉尚政 黨振明 曹正林
貴州省黔西南地區
王國平 夏興志 陳發川 黃彪 楊啟學 龔庭佑 韋雲平 王學志 楊聖芳 李孝書 常開學
貴州省黔東南地區
周賢芬 孟慶作 李世偉 吳光友 馬明學 楊秀洪 羅化軍 文廷富 楊昌榮 王定海 王金文 楊恆 文吉美 王龍貴 張學成 何志海 劉席木 陳再貴 唐仁軍 湯黔龍 賈應勇 羅芳春 楊仁海 劉開亮 鄺弟慶 楊庭亮 楊昌盛 龍道文 楊昌旭 王志華 余志新 岑遠鋒 肖坤立 楊庭忠 文永剛 楊明
貴州省黔南地區
陳培建 宋強 胡庭高 王志康 王中友 盧世德 王國亮 蒙剛 毛榮海 王正忠 羅錦斌 周天坤 張承奎 韋作付 潘政平 吳昌偉邵連發 楊興文
四川省成都市地區
劉生雲 林光福 黃興章 楊德明 游開強 陳傳勇 黃居文 陳曉川 秦安金 劉洪斌 薛四倫 周述光 李立普 王和倫 王建 蘇文遠 劉繼再 季明富
重慶市
黃昌躍 駱強 尹曉軒 龍定平 婁義田 楊金華 王昌祿 於友強 張善兵 吳洪木 姚世強 陳創 朱安維 吳明超 葉良彬 譚勝中 謝傳國 胡廷華 李勝勇 唐益平 唐友國 張雲正 黃河 代光榮 熊昌明 秦茂政 黃龍海 聶吉亮 呂成開 呂海清 鄒仁前 吳德正 周清平 李平原 周紅兵 陳明清 魏天新 周文明 陳明禮 劉順忠 康本明 殷明祥 周禮華 譚克志 黃康德
四川省瀘州市
鄭開洪 王興潤 陳潤周 陳定書 於友全
四川省自貢市
劉永忠
四川省綿陽市
龍叢富 王紹成
四川省廣元市
何國安
四川省內江市
陳洪余 李祖學 李世政 謝紹章 余學勇 周英成 王仕田 甘昌俊 禹玉軍 周敏 陽彥福 易永國 賴顯富
四川省樂山市
朱公軒 黃學康
四川省宜賓地區
羅洪金
四川省南充地區
賈漢召 黃必華 蒙林 杜濤 易遵俊 楊顯國
四川省達縣地區
彭濤 高建華 馬君援 王吉祥 曹培忠 李斌 文永富 程大仕 楊如文 李全賢 曹成海 石偉 曾義新 李清源 杜茂福 文有才 鄒正生 楊玉奎 程江 楊明剛 劉樹林 韓金才 蒲光貴 陳文學 馬良清 范祥庭 程良均 蒲斌 王朝武 吳建山 蔣紹清 陳平 秦述潮 李平生 王國松 張禮幫 李支全 王彩章 李玉鈞 周雲平 周本榮 鍾潤澤 馮和階 李光文 周興福
四川省涼山地區
王光俊 蔣進明 吳建忠 吾爾爾且 吳伯祥 黑哈旦 李光文 潭孟年 楊正科 羅平
四川省 德陽市
江緒強 孫守華
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
河南省
張玉才 王冠相 張聚 王天義 王長獻 馬保衛 田德亮 梁紀木 李躍民 秦新昌 王新安劉建明 楊國傑 李西安 高崗霖 高本川 羅雲禮 劉剛 董江水 盛新友 薛文海 楊本善周小紅 馮保臣 李全法 陳西友 薛歷程 陳波 穆敬文 李連杜 蘇景州 宋海見 趙殿傑王友文 孫飛龍 鄭永安 孔海功 史曉陽 白德友
廣 西
蘇安峰 韋秀年 唐遠合 蘇保法 韋顯恆 黃乃武 唐旭昆 陸建全 周龍勇 韋榮現 華樹光 卓家湖 陳漢峨 江和平 韋少鳳 張福孫 韋明現 韋建勇 劉映浩 趙祥潤 蔣勇明 梁天義 韋玉輝 莫廷遂 蒙盛輝
山東省
任泉偉 徐慶全 趙德富 劉昭泉 張相華 張風增 李慶田 李玉京 李兆慶 唐佑軍 李濤 趙士慶 孫廣軍 劉繼奎 張厚領 秦顯信 邵澤山 劉旭林 李玉學 叢明 孫恩廣 張吉東 辛學 王悅發 張成進 劉華利
陝西省
劉生福 周化立 黃世紅 謝勇 余喜建 李躍榮 彭文壽 羅志勇 鍾文貴 余太林 黃治發 袁紹賢 夏鐵鎖 向新平 翼新哲 張 毅 賈雲科 盧根懷 鄺安勤 趙躍進 許爭社 李全陽
河北省
門二柱 馬成群 馬佔好 吳東海 吳蘭貞 張夕龍 張國會 張振洪 張建強 郭建光 許志新 倪洪茹
湖南省
王代亞 陳立君 譚秋林 陶榮華 周興生 孟慶雲 周國榮 羅光華 劉中衛 吳正庚 陳安成
江蘇省
高永年 蘇興兵 胡國雲 吉興林 吳國英 徐金龍 王仁先 陸海林 梁建國 徐德凱
廣東省
馬帶 曾秀強 何遠勝 程韶嶺 馮火德
湖北省
李軍 周憲堯 雷楚新尹響焰
安徽省
代常國 汪本忠 許明習 胡興龍
青海省
謝生海 馬占福 馬衛東
寧 夏
馬志雲 吳學忠
黑龍江
王文 王偉
山西 浙江
劉明 周 強
上海
劉貴彥
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
洪偉林
老公墓烈士
陳正光 石光玉 庄道華 吳治平 張臻 馮小川 何茂先 鄭自丙 陳茂華 周文欽 楊華權 張志義 田有明 李選榮 余永木 藍正留 夏應聰
共957人。
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永遠活在我們人民心中!

戰爭背景


在老山、八里河東山、扣林山地區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和民兵,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的作戰命令,發揚了中央軍委主席倡導的“五種革命精神”,密切協作,機智靈活,前仆後繼,英勇作戰,嚴懲了越南侵略者,為國爭了光,為民爭了氣,為軍爭了輝。在戰鬥中,光榮犧牲的烈士們,把對黨對人民的熱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當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挺身而出,毫不猶豫,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到祖國邊疆的土地上。在這裡安息的有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有在守衛邊疆執行其他任務中犧牲的民兵、民工。他們的輝煌業績,永載光榮史冊,他們的英名與日同輝,與江河同存,流芳百世,功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