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往來
寒熱往來
寒熱徠往來是發熱與惡寒交替出現的一種熱型,其熱時自熱而不覺寒,其寒時自寒而不覺熱。與惡寒發熱的寒熱同時並作不同。《類證活人書》:“往來寒熱者,陰陽相勝也。陽不足則先寒后熱,陰不足則先熱后寒。”其病機是邪入半表半里,樞機不利而致。
● 英文名稱:Alternating Chills and Fever
● 又稱:往來寒熱、寒熱交作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證:傷寒少陽證、瘧疾
●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傷寒論》)
● 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惡寒時不發熱,發熱時不惡寒的表現。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寒熱往來,是指患者出現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的表現,是傷寒病在半表半里的表現,常見於少陽病和瘧疾。
● 寒熱往來,一種情況是患者有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的表現,此症可發生於任何時間,沒有固定的時間段,同時還見有口內苦澀、咽喉發乾、頭暈目眩、胸脅苦滿、食欲不振等症,是少陽病的典型表現。
● 主要原因是機體受到外邪侵襲,邪氣由表入里,但是尚未完全達於里,停於半表半里之間。邪正交爭於半表半里之間,如邪勝則惡寒,正勝則發熱,因而造成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的現象。
● 寒熱往來如為少陽病,治宜和解少陽,可予小柴胡湯等方進行治療。
● 寒熱往來的另一種情況,是患者出現惡寒戰慄與壯熱交替發作的表現,此類癥狀的出現有固定的規律,常見的每日發作1次,有時會兩到三天發作1次,同時還會伴有頭痛劇烈、口乾舌燥、全身多汗等癥狀,此類癥狀多見於瘧疾。
● 主要原因是瘧邪侵入人體,潛伏於半表半里的膜原,瘧邪內入與陰爭則惡寒戰慄,外出與陽爭則身發壯熱,故惡寒戰慄與壯熱會交替出現。
● 若為瘧疾者,基本治療原則為祛邪截瘧,可給予柴胡截瘧飲、截瘧七寶飲等方治療。除積極治療以外,以預防為重。如盡量消滅蚊子,減少傳播,搞好環境衛生,包括清除污水,蚊蟲較多的室內、畜棚噴灑滅蚊葯等;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夏天不在室外露宿,睡覺時最好要掛蚊帳,白天外出,在身體裸露部分塗避蚊油膏等,以避免蚊蟲叮咬。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