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腹瀉是一種常見兒科疾病。多見於夏、秋季。多由餵養不當、外界環境改變、細菌、病毒感染、胃腸道外感染等因素導致。根據腹瀉次數,可出現不同表現。腹瀉每日10次以下,可出現食慾減退、嘔吐(少見)等。腹瀉每日10次以上,可出現頻繁嘔吐、嗜睡、精神萎靡、尿少、四肢冷厥、腹脹、發熱(也可不發熱)等。患兒糞便有奶瓣,有少量水分,或呈深綠色稀便,有少量黏液,無膿血。以綜合治療為主。治療后可緩解或消除癥狀。還會出現食慾減退、頻繁嘔吐、精神萎靡等癥狀,影響患兒的哺乳和睡眠。及時、規範治療,多數患兒預后較好;若不治療或延誤治療,可能會併發敗血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病、以及水電解質、酸鹼失衡等嚴重併發症。
● 新生兒科或兒科、消化內科或內科
● 新生兒腹瀉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常見病因如下:
● 餵養不當。
● 外界環境改變。
● 細菌、病毒感染。
● 胃腸道外感染。
● 新生兒腹瀉根據腹瀉次數,可出現不同表現。
● 食慾減退。
● 嘔吐(少見)。
● 頻繁嘔吐。
● 嗜睡。
● 精神萎靡。
● 尿少。
● 四肢冷厥。
● 腹脹。
● 發熱(也可不發熱)。
● 糞便有奶瓣,有少量水分,或呈深綠色稀便,有少量黏液,無膿血。
● 確診新生兒腹瀉主要依靠血常規、電解質檢查、血氣分析、糞便常規、糞便培養。
● 血常規
● ● 血常規檢查可以提示是否發生感染。
● 電解質檢查、血氣分析
● ● 檢查鉀、鈣、鈉、、鎂、氯,以排除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
● 糞便常規
● ● 糞便常規檢查可了解消化道有無細菌感染以及寄生蟲感染。
● 糞便培養
● ● 檢查糞便中的致病菌。
● 醫生診斷新生兒腹瀉,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血常規、電解質檢查、血氣分析、糞便培養等進行診斷。
● 患兒在發病前有餵養不當、感染史。
● 患兒每日腹瀉10餘次,出現食慾減退、頻繁嘔吐、嗜睡、精神萎靡等癥狀。糞便有奶瓣,有少量水分,或呈深綠色稀便,有少量黏液等。
● 血常規提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
● 電解質檢查提示電解質紊亂。
● 糞便培養檢查出有致病菌存在。
● 要與新生兒生理性腹瀉以及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腹瀉相鑒別。生理性腹瀉:純母乳餵養,生長發育好,生后不久即出現腹瀉,糞便培養、糞便常規無異常。牛奶蛋白過敏:有牛奶蛋白攝入史,除腹瀉外,還可能出現嘔吐、便血、皮疹等癥狀,調整特殊配方奶粉奶粉餵養后大便可逐漸好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血常規、糞便培養等相關檢查,做出診斷。
● 新生兒腹瀉以綜合治療為主。
● 最好母乳餵養,如無母乳可給於配方奶,稀釋成1:1或2:1,奶量和濃度逐漸增加。
● 根據脫水程度,選擇不同張力液體。
● 抗感染治療:如大便培養陽性,根據大便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
● 微生態製劑:補充腸道正常益生菌群,恢復微生態平衡,如雙歧桿菌,嗜乳酸桿菌等。
● 腸黏膜保護劑:增強屏障功能,以阻止病原體侵入,常用藥物思密達。
● 新生兒腹瀉不僅會影響患兒的哺乳和睡眠,還會導致嚴重併發症。
● 新生兒腹瀉會出現食慾減退、頻繁嘔吐、精神萎靡等癥狀,影響患兒的哺乳和睡眠。
● 新生兒腹瀉還會導致敗血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病、以及水電解質、酸鹼失衡等併發症。
● 新生兒腹瀉經及時、規範治療,多數患兒預后較好。
● 家長及護理人員應注意的手衛生。
● 家人有腹瀉者,禁止接觸新生兒,並積極治療。
● 保持新生兒口腔、皮膚清潔衛生。
● 注意氣候變化,避免過熱或受涼。
● 提倡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