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內上髁骨折

肱骨內上髁骨折

肱骨內上髁骨徠折是一種常見的肘部損傷。肱骨內上髁骨折多發生於少年和兒童。少年和兒童的肱骨內上髁還沒有發育成熟,容易撕脫,在跌倒或投擲運動時容易造成肱骨內上髁骨折。肱骨內上髁骨折後會出現肘部劇烈疼痛、高度腫脹、皮下瘀斑、壓痛明顯、活動受限及牽拉性神經麻痹等癥狀。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手法複位、經皮撬撥複位固定、切開複位等,根據骨折塊移動的程度,醫生會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肱骨內上髁骨折容易合併橈骨頭、尺骨鷹嘴骨折,此外還會併發肘外翻、肘關節脫位、尺神經損傷、血管損傷等。肱骨內上髁骨折經過積極治療,可以治癒。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肱骨內上髁骨折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跌倒
● 投擲運動
● 車禍事故

癥狀


● 肱骨內上髁骨折會出現以下癥狀:
● 肘部劇烈疼痛
● 肘部高度腫脹
● 損傷部位皮下瘀斑
● 局部壓痛明顯
● 肘部活動受限

檢查


● 診斷肱骨內上髁骨折的主要檢查有體格檢查、X線檢查。

體格檢查

● 醫生會通過全面的體格檢查,了解全身情況,對病情做初步的判斷。
● 了解創口的大小、深度及是否有污染情況,觀察有無骨端外露,有無神經、血管損傷。

X線檢查

● X線檢查能夠清楚地觀察骨折的情況,可以明確診斷。
● 除拍攝患側肘關節的正側位片外,醫生還可能會拍健側肘關節的正側位片,用來進行對比,判斷肱骨內上髁骨折。

診斷


● 醫生一般會通過詢問病史,綜合考慮臨床表現,結合X線檢查結果等,判斷是否為肱骨內上髁骨折。
● 患者有肘部外傷史。
● 肘部出現劇烈疼痛、高度腫脹、皮下瘀斑、壓痛明顯、活動受限等癥狀。
● X線檢查發現肱骨內上踝骨折,就可以明確診斷。
● 但對6歲以下兒童,由於骨骺尚未出現,X線檢查可能未發現異常,通過患兒的表現和體格檢查即可初步診斷。懷疑有骨挫傷或青枝骨折,可以通過磁共振檢查來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 肱骨內上髁骨折和肱骨內髁骨折等都會出現肘部劇烈疼痛、高度腫脹、皮下瘀斑等不適感,通過癥狀不能自行判斷疾病。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表現,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
● 通過體格檢查、X線檢查等,可以排除其他疾病,明確診斷。

治療


● 無移位的肱骨內上髁骨折,用小夾板、紙墊板或石膏托固定肘屈曲90°即可。移位的肱骨內上髁骨折的治療方法包括手法複位、經皮撬撥複位固定、切開複位等。

手法複位

● 移位明顯、肘部腫脹不嚴重、無血管損傷者,一般採用手法複位。
● 手法複位后一般要用長臂石膏托固定3周左右,再開始功能運動。

經皮撬撥複位固定

● 骨折複位后不穩定,發生再移位,以及骨折片有旋轉,手法難以複位者,採用經皮撬撥複位固定。
● 經皮撬撥複位固定需要用1~2枚克氏針作內固定,術後用石膏托或超關節小夾板外固定3~4周。

切開複位

● 骨折分離較明顯,或骨折片嵌入關節腔手法複位難以處理時,手法複位不能糾正,以及合併尺神經損傷者,可能會切開複位。
● 骨摺合並尺神經挫傷,如較嚴重可同時做尺神經前置手術。
● 術後用石膏托固定4~5周,拆除石膏托,拔除鋼針后,可進行功能鍛煉。

危害


● 骨折后,手臂活動受限,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 肱骨內上髁骨折會併發肘外翻、肘關節脫位、尺神經損傷、血管損傷等。

預后


● 肱骨內上髁骨折的治療效果與骨折塊的移位程度、是否積極治療有關。
● 肱骨內上髁骨折無移位,或移位后積極進行治療,可以治癒。
● 若移位嚴重,不積極進行治療,則會引起嚴重併發症。

預防


● 注意日常生活的安全,不做一些危險性的活動,避免骨折。
● 兒童進行戶外活動,如騎自行車、滑旱冰等,要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佩戴護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