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物流信息系統的結果 展開
物流信息系統
系統類型
物流信息系統(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指由人員、設備和程序組成的、為物流管理者執行計劃、實施、控制等職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統,它與物流作業系統一樣都是物流系統的子系統。
對一個企業而言,物流信息系統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企業信息系統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其中的子系統,即使對一個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也是如此。例如,一個企業的ERP系統,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就是其中一個子系統。
物流信息系統作為企業信息系統中的一類,可以理解為對通過與物流相關信息的加工處理來達到對物流、資金流的有限控制和管理,並為企業提供信息分析和決策支持的人機系統。
物流系統包括運輸系統、儲存保管系統、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系統、物流信息系統等方面,其中物流信息系統是高層次的活動,是物流系統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涉及到運作體制、標準化、電子化及自動化等方面的問題。由於現代計算機及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應用,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及相關的關係型資料庫、條碼技術、EDI等技術的應用使得物流活動中的人工、重複勞動及錯誤發生率減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轉加速,使物流管理髮生了巨大變化。
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系統規劃階段、系統需求階段、系統軟體設計、系統實施階段、系統測試階段、系統運行和維護階段
按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分類事物處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高層支持系統、企業間信息系統;
按管理決策的層次分類可分為物流作業管理系統、物流協調控制系統、物流決策支持系統;
按系統的應用對象分類面向製造企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面向零售商、中間商、供應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面向物流企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3PLMIS) 、面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
按系統採用的技術分類單機系統、內部網路系統、與合作夥伴、客戶互聯的系統。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LIS)
物流信息系統
國內的物流信息系統主要有路歌管車寶等,使車輛管理、車輛調度、車輛定位等操作變得更簡便快捷,做到了物流全程的透明化管理,達到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目標。
物流信息系統是物流系統的神經中樞,它作為整個物流系統的指揮和控制系統,可以分為多種子系統或者多種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將其基本功能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物流數據的收集首先是將數據通過收集子系統從系統內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預處理系統中,並整理成為系統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後再通過輸入子系統輸入到物流信息系統中。這一過程是其他功能發揮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開始收集和輸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確,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得到的結果就可能是實際情況完全相左,這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在衡量一個信息系統性能時,應注意它收集數據的完善性、準確性,以及校驗能力和預防和抵抗破壞能力等。
物流數據經過收集和輸入階段后,在其得到處理之前,必須在系統中存儲下來。即使在處理之後,若信息還有利用價值,也要將其保存下來,以供以後使用。物流信息系統的存儲功能就是要保證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夠不丟失、不走樣、不外泄、整理得當、隨時可用。無論哪一種物流信息系統,在涉及信息的存儲問題時,都要考慮到存儲量、信息格式、存儲方式、使用方式、存儲時間、安全保密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信息系統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
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統中,一定要準確、及時地傳輸到各個職能環節,否則信息就會失去其使用價值了。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統具有克服空間障礙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統在實際運行前,必須要充分考慮所要傳遞的信息種類、數量、頻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統的實際需要時,物流信息系統才是有實際使用價值的。
物流信息系統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將輸入的數據加工處理成物流系統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數據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數據是得到信息的基礎,但數據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從數據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才算髮揮。
信息的輸出是物流信息系統的最後一項功能,也只有在實現了這個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統的任務才算完成。信息的輸出必須採用便於人或計算機理解的形式,在輸出形式上力求易讀易懂,直觀醒目。
這五項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且,只有五個過程都沒有出錯,最後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實際使用價值,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現代的物流信息系統主要是以產品物流(銷售物流)為中心而展開的,一般概括為如下三方面。
(1)接受訂貨、發貨業務
①把物流中心和倉庫的庫存量、訂貨點、配送能力和往來客戶的住址、結算賬號登錄在計算機中。
②通過來自顧客的電話和傳真或推銷員的回訪等接受訂貨后,將訂貨信息從營業所和分店的末端機輸入,傳送給信息中心。
③信息中心的計算機處理各種訂貨信息,選擇附近的發貨倉庫,向設置在倉庫的末端機傳送發貨指示書。
④先計算裝載效率,選定運輸車輛並計算出運輸效率后,發出配送指示等。
⑤發貨時輸入發貨信息(變更部分等),配送終了輸入送達終了報告,以加強配送管理。這時,不要計入銷售額。
⑥依據訂貨信息和發貨信息計算訂貨餘額,進行訂貨管理和銷售管理。
⑦根據訂貨信息進行預測庫存管理;根據發貨信息,進行實際庫存管理。
⑧回答對訂貨信息和庫存信息等的詢問,支持營業活動。
(2)其他業務
①庫存管理的結果,若是流通中心和倉庫等的庫存低於訂貨點的需要量,計算機將自動向補給倉庫發出訂貨指示,補充庫存。
②在規定的付款期限或每次配送后,要輸出費用計算書,送給來往客戶。
③也有時將訂貨信息向要求預測部門和生產部門反映,特別是要提前一段時間進行某種程度的計劃訂貨時,要建立有能力較強的向生產反映訂貨信息的系統。
④也有時把信息中心的計算機的控制自動倉庫的小型計算機連接起來,或把分類裝置作為信息系統的一環,用小型計算機進行控制等,使物流機器相互連接,以期提高裝卸作業效率。
⑤計算物流費,整理出選擇最優運輸手段的資料,這樣可以降低物流費用。
(3)與其他系統的連接
①收集訂貨信息,自動交付物流費、聯機通信信息及銀行進款等信息,並與其他企業建立信息交流系統,相互交流系統。
②採用聯機信息傳遞方式,對物流業者發出運輸和發貨要求,或從物流業者那裡收集作業報告書和物流信息等方法,與物流業者的信息系統進行信息交換。
物流信息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具有整體目標和功能,這些目標和功能又是由相互聯繫的各個組成部分共同工作的結果。因此,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從系統分析說明書出發,根據系統分析階段對系統邏輯功能的要求,同時在考慮技術、經濟、環境等條件的基礎上,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和各部分的技術方案,提出系統的實施計劃。它是從物理上實現一個物流信息系統的重要基礎。
設計模型
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是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系統實現的內外環境及主客觀條件,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通過數據、功能模型展示的系統需求被傳送給設計階段,再運用某種設計方法得到數據設計、平台設計、模塊結構設計、介面設計和過程設計。
(1)數據設計。將分析時創建的數據模型變換成實現系統所需的數據結構;
(2)平台設計。將性能要求變換成對系統軟硬體環境的配置;
(3)模塊結構設計。定義系統模塊元素之間的關係;
(4)介面設計。描述了系統內部、系統和協作系統之間及系統同人之間如何通信;
(5)過程設計。將加工說明變換為對系統模塊內部演演算法的具體描述。
設計方法
物流信息系統設計主要採取自頂向下的結構化設計方法,局部環節上也採用原型法或面向對象法。
結構化設計方法是在結構化程序設計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強調把系統設計成具有層次式的模塊化結構,並且用一組標準的準則和工具幫助系統設計人員確定組成系統的模塊及相互關係,即結構化設計方法(SD)是以數據流圖為基礎的,採用模塊化、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基本思想,以數據流圖為基礎構造出模塊結構圖。
結構化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1)對一個複雜的系統,應用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即把系統分解成由相對獨立的、功能單一的若干模塊組成的結構;
(2)強調採用模塊化設計方法,並有一組基本設計策略;
(3)採用結構圖作為模塊設計的工具;
(4)有一組評價設計方案質量的標準及優化技術。
結構化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1)合理地進行模塊分解和定義,是一個複雜系統的設計轉化為若干種基本模塊的設計。
(2)有效地將模塊組織成一個整體,從而體現系統的設計功能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統開發的初期,在對用戶需求初步調查的基礎上,以快速的方法先構造一個可以工作的系統雛形。將這個原型提供給用戶使用,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修正原型,補充新的數據、數據結構和應用模型,形成新的原型。經過幾次迭代以後,可以達到用戶與開發者之間的完全溝通,消除各種誤解,形成明確的系統定義及用戶界面。
面向對象設計首先涉及的是實體及實體間的關係。實體可以是現實中的對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實體間的關係指發生在問題域的對象間的相互作用。面向對象法的一種重要設計關係是繼承關係。通過繼承關係連接兩個類,這樣通過對父類的修改可以變成對子類的修改。
主要內容
物流信息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物流信息系統的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等。其中,總體設計包括如何導出系統的結構、如何描述系統的結構及如何評價系統的結構;詳細設計包括代碼設計、輸入/輸出設計、資料庫或數據文件設計及模塊內部的演演算法設計;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包括計算機硬體及網路選擇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選擇及應用軟體的選擇。
儘管物流系統是企業經營管理系統的一部分,物流信息系統與企業其他的管理信息系統在基本面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如集成化加模塊化、網路化加智能化的特徵,但物流活動本身具有的時空上的特點決定了物流信息系統具有自身獨特的特徵。
(一)跨地域聯接
在物流活動中,由於訂貨方和接受訂貨方一般不再同一場所,如處理訂貨信息的營業部門和承擔貨物出庫的倉庫一般在地理上是分離的,發貨人和收貨人不在同一個區域等,這種在場所上相分離的企業或人之間的信息傳送需要藉助於數據通訊手段來完成。在假期傳統的物流系統中,信息需要使用信函、電話、傳真等傳統手段實現傳遞,隨著信息技術進步,利用現代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可以實現異地間數據的實時、無縫的傳遞和處理。
(二)跨企業聯接
物流信息系統不僅涉及企業內部的生產、銷售、運輸、倉儲等部門,而且與供應商、業務委託企業、送貨對象、銷售客戶等交易對象以及在物流活動上發生業務關係的倉儲企業、運輸企業和貨代企業等眾多的獨立企業之間有著密切關係,物流信息系統可以將這些企業內外的相關信息實現資源共享。
(三)信息的實時傳送和處理
物流信息系統一方面需要快速地將搜集到的大量形式各異的信息進行查詢、分類、計算、儲存,使之有序化、系統化、規範化,成為能綜合反映某一特徵的真實、可靠、適用而有使用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物流現場作業需要從物流信息系統獲取信息,用以指導作業活動,即只有實時的信息傳遞,使信息系統和作業系統緊密結合,克服傳統藉助列印的紙質載體信息作業的低效作業模式。
物流信息系統
構件開發就是將應用系統劃分為各個構件,每一構件完成特定的功能,分散開發然後組合打包形成各種應用系統,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代碼復用。構件是組成系統模板、結構框架和應用系統的基本元素,也是軟體復用的基本單元。構件具有面向對象特性、支持重用、高集成性和低耦合性的特點。根據物流系統的作業流程,首先將作業內容相關性較大者統一於信息系統某一個或幾個功能模塊,再根據物流配送各個模塊的功能,將其對應於各管理系統,從而構建出信息系統與構件庫模塊的結構關係。構件庫的各模塊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這些模塊通過相互智能搭建形成一個系統的構件庫。構件智能搭建系統採用復用技術可同時支持“黑箱”和“白箱”的應用;採用“專家引導、需求牽引”方式實現應用系統自動生成,提高信息系統的“柔性”;採用支持“正一逆”向工程的應用軟體設計,實現軟體設計與構件組合的雙向交換。面向構件的軟體技術需要解決構件之間的通信和相互操作的問題,構件通用平台可以提供基礎設施及“管道”,使構件之間可以相互通信。
目前,交通運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牽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軟體開發商、物流供應商多方共建了一個開放、共享的物流單據和服務電子交換基礎網路—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LOGINK,又稱物流電子樞紐)。平台旨在構建覆蓋全國、輻射國際的物流信息基礎交換網路和國家平台門戶,實現“公共平台”與相關物流信息系統和平台之間可靠、安全、高效、順暢的信息交換,實現行業內相關信息平台交換標準統一,提供公正、權威的物流相關公共信息服務,有效促進物流產業鏈各環節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除此之外,全國各地也都在積極建立大型物流信息平台,例如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湖北農產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可視化物流信息系統主要由GPS定位衛星組、運輸車輛、GPRS/GSM通信網路、Internet網路、RFID閱讀器組、GPS定位終端、RFID電子標籤、控制中心等部分相互協調、有機組成。可視化物流信息系統具有多種優勢:實現數據的實時集成;對貨物的數量、品種、地點等實現全過程監控;通過GPS系統實現物流系統全過程中各角色間的迴流與信息溝通;實現訂貨、作業、招標、監控等業務管理的信息化;為企業建立物流數據倉庫,並對相應的物流信息進行梳理和挖掘,形成決策支持系統。
在當今世界中,基本上都是買方市場,由消費者來選擇購買哪個企業生產的產品,他們基本上有完全的決策自由。而市場上生產同一產品的企業多如牛毛,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以較低的成本迅速滿足消費者時刻變化著的消費需求,而這都需要快速反應的物流系統。要快速反應,信息反饋必須及時,這必然要求企業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統。
現代企業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而在整個供應鏈中,環節較多,信息相對來說就比較複雜,企業之間溝通起來就困難得多。各環節要想自由溝通,達到信息共享,建立供應鏈物流信息系統就勢在必行。
商業物流信息系統
在信息系統建設中,由於缺乏科學、有效地系統規劃,不少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的系統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主要包括:系統建設與組織發展的目標和戰略不匹配;系統建設后對管理並無顯著改善;系統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和組織改革的需要;系統使用人員的素質較低;系統開發環境落後,技術方案不合理;系統開發以及運行維護的標準、規範混亂;系統開發資源短缺,投入少,面對系統的期望過高等。
為了克服物流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制定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就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制定規劃,可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資源(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生產者),節省信息系統的投資;找出存在的問題,正確地識別出管理信息系統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必須完成的任務,促進信息系統應用,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系統規劃中,首先要確定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因為對於各種系統規劃方法,都是圍繞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進行的。系統規劃的目標是制定管理信息系統的長期發展方案,決定管理信息系統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發展方向、發展規模和發展過程。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系統功能欠完善
有信息系統39%、無信息系統69%
可以看出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多數物流企業還處於以往的人工作業方式。
倉儲工作管理38%、庫存管理31%、運輸管理27%、財務管理38%、其他30%
從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應用來看,涉及了物流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說明物流企業對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遠程通信功能26%、業務管理37%、查詢功能34%、決策分析17%
從企業的信息系統功能角度來看,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存在功能簡單、功能層次低等問題。多數信息系統只有簡單的紀錄、查詢和管理功能,而缺少決策、分析、互動等功能。
智能化是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涉及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物流網路的設計與優化、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每次運輸的裝載量選擇,多種貨物的拼裝優化、運輸工具的排程和調度、庫存水平的確定、補貨策略的選擇、有限資源的調配、配送策略的選擇等問題都需要進行優化處理,這些都需要管理者藉助優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現代物流知識來解決。同時,專家系統、人工智慧、模擬學、運籌學、智能商務、數據挖掘和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並在實際物流作業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因此,物流的智能化已經成為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標準化技術也是現代物流技術的一個顯著特徵和發展趨勢,同時也是現代物流技術實現的根本保證。貨物的運輸配送、存儲保管、裝卸搬運、分類包裝、流通加工等各個環節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都要求必須有一套科學的作業標準。例如,物流設施、設備及商品包裝的標準化等,只有實現了物流系統各個環節的標準化,才能真正實現物流技術的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能化等。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新世紀中,如果在國際間沒有形成物流作業的標準化,就無法實現高效的全球化物流運作,這將阻礙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
物流企業的運營隨著企業規模和業務跨地域發展,必然要走向全球化發展的道路。在全球化趨勢下,物流目標是為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提供服務,選擇最佳的方式與路徑,以最低的費用和最小的風險,保質、保量、準時地將貨物從某國的供方運到另一國的需方,使各國物流系統相互“接軌”,它代表物流發展的更高階段。面對著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信息化已成為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中國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其實質就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達到互動並進,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