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地圖

漢語方言地圖

漢語方言地圖,是用符號顯示漢語方言差異和分區的地圖。中國繪製漢語方言地圖的歷史比較短暫。大多數漢語方言地圖都是現代漢語方言專著的一部分,如《湖北方言調查報告》、《昌黎方言志》、《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概況》等,單獨成書的有《蘇州方言地圖集》。

簡介


漢語方言地圖
漢語方言地圖
漢語方言地圖的安排一般前面都有一張綜合圖或參考圖,反映該方言的分區和調查點的情況,後面是條目圖,標記具體方言現象的地理分佈。每幅圖都有圖例。標記方言現象的符號不一致,大致可分為圓形符號和線形符號兩種。可以《昌黎方言志》和《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兩書為例說明漢語方言地圖的繪製情況。漢語方言歷史悠久,紛繁複雜,其差異性甚至遠遠超出歐洲許多語言之間的差異。漢語方言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語言文化資源之一,是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圖書詳解


漢語方言地圖
漢語方言地圖
《漢語方言地圖》的比例尺為1:1100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比例尺為1:5000萬。《漢語方言地圖》的底圖是根據中國國家測繪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NFGS)1:400萬的全國地圖數據新聞發言人製成的,但各種界線均不作為劃界依據,行政區劃的準確情況請以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標準樣圖為準。
用“囚、詳”讀d墭‘,墭方法來區分。第7圖就用上述符號標記“囚、詳”二字讀法的地理分佈,並用同言線把讀法相同、分佈區域相連的地方圈起來,共有10個同言線圈,其中讀①、④、⑤、⑥的各有1個同言線圈,讀②、③的各有3個同言線圈。兩種不同讀法之間同言線的畫法,採取兩邊相鄰點之間等距離中分畫線的辦法。關中方音調查報告(1954)收方言地圖23幅,《河北方言概況》(1961)收方言地圖24幅,《雲南方言調查報告》(1969,台灣)收方言地圖64幅,畫法和《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相似,大都採用線形符號表示法。圓形符號標記法的優點是比較客觀。有多少調查點就標多少調查點,凡無調查點的地區都如實地放空,缺點是如果方言情況複雜,則各種不同的圓形符號較多,看上去顯得眉目不很清楚。線形符號標記法的優點是圖面清晰,方言界限比較清楚;缺點是用調查點的材料概括許多未調查點的情況,難免以偏概全、不符合方言實際。可見方言地圖的不同畫法各有短長,重要的是要方言條目設計得合理,做到能較好地反映方言分區的客觀情況,至於採用何種畫法則可根據具體情況斟酌決定。例如《湖南方言調查報告》(1974,台灣)收湖南方言地圖52幅,採用3種不同的畫法:①聲母圖(第1~9圖)、開合圖(第10~12圖)、韻母及韻尾圖(第13~28圖)及特字圖(第36~38圖)採用圓形符號標記法;②聲調圖(第30~35圖)採用調值符號標記法;③調類圖(第29圖)及詞類圖(第39~52圖)則採用線形符號標記法。可見漢語方言地圖的畫法是不拘一格的。反映全國漢語方言分區情況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目前正在繪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