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賴德·哈格德
亨利·賴德·哈格德
英國小說家。曾在南非英國殖民政府任職(1875~1879)。以寫非洲的冒險故事聞名,尤以《所羅門王的寶藏》(1885)、《她》(1887)最為著名。
亨利·賴德·哈格德
1880年,亨利·賴德·哈格德回到英格蘭,同諾福克郡一位富有的女繼承人結婚。之後,他攜帶新婚妻子重返德蘭士瓦省,經營那裡的一個鴕鳥農場,不久,德蘭士瓦省割讓給荷蘭,兩人被迫離開納達爾。在倫敦,亨利·賴德·哈格德恢復了中斷多年的法律學習,期待像父親那樣,做一個有名的律師。但接下來的兒子早逝給予他沉重打擊,他漸漸對律師工作變得毫無興趣。雖說1884年,他已取得開業律師資格,但還是隱退到了諾福克郡一幢鄉村住宅,開始了延續一生的寫作生涯。
起初他出版了《黎明》(1884)和《女巫的頭顱》(1884)。這兩部關於非洲當代史的的研究著作,儘管獲得一些學者關注,但沒有引起讀者矚目。此時,他的一個兄弟誇讚史蒂文森的轟動一時的《金銀島(1883),他聽了不屑一顧,並以5個先令打賭說,我能寫一本比這更好的書。於是,6個星期後,《所羅門王的寶藏》問世(1885)。該書同《金銀島》一樣,也描述了一個非比尋常的尋寶故事,但該場景設置在非洲的一個湮滅的庫庫安納國,而且情節更曲折,更驚險。
《所羅門王的寶藏》剛一出版,即引起轟動,短時間內印刷多次,暢銷不衰。緊接著,亨利·賴德·哈格德又以極快的速度創作了《她》(1887)、《傑斯》(1887)和《艾倫·夸特梅因》(1887)。其中《艾倫·夸特梅因》是《所羅門王的寶藏》的續篇。《她》和《夸特梅因》的暢銷奠定了亨利·賴德·哈格德的傑出通俗小說家地位,他成了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然而,他依舊筆耕不輟,每年都要出版一本活數本暢銷小說。這些暢銷書包括《梅瓦的復仇》(1888)、《艾倫的妻子》(1889)、《瑪麗》(1912)、《風暴之子》(1913)、《聖花》(1915)、《完結》(1917》、《象牙孩》(1916)、《古時艾倫》(1920)、《怪獸》(1924)、《寶湖》(1926)、《艾倫和冰神》(1927)以及《艾莎:她的歸來》(1905)、《她和艾倫》(1921)、《智慧的女兒》(1923),它們分別同《所羅門王的寶藏》、《艾倫·夸特梅因》和《她》構成了“艾倫·夸特梅因”和“艾莎”兩個幻想冒險系列。此外他也涉獵了其他類型的通俗小說,如言情小說《瓊·黑斯特》(1895),心理懸念小說《克婁巴特拉》(1889)等等。甚至他還寫了一篇靈異小說《不過一夢》,收入小說集《史密斯和諸位法老》(1920)。
1895年,他競選東諾福克議員,失敗以後,徹底打消從政念頭,埋頭創作。儘管如此他還是十分關注英格蘭的農業和社會狀況,並以英聯邦自治領皇家委員會成員的身份,在各地遊覽考察。他的一些考察的著作,如《農夫年鑒》(1899)、《英格蘭鄉村》(1902)、《窮人和土地》(1905)、等等,出版后深受歡迎,他因此也被譽為英格蘭農業專家和殖民地問題專家。鑒於他在這方面的貢獻,1912年,他被英王加封為爵士,1919年又被晉封為二級爵士。1925年5月14日,亨利·賴德·哈格德因病在倫敦逝世,享年69歲。
亨利·賴德·哈格德一生多產,著有75部屬,其中大部分為虛構類作品。而在這些虛構類作品中,又一“艾倫·夸特梅因”和“艾莎”這兩個幻想冒險小說系列的影響為最大。尤其是《所羅門王的寶藏》和《她》,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版在版,直至今日仍有新的版本出現,並且不斷被翻譯、改編和改寫,其聲譽遍布世界各地。據不完全統計,《所羅門王的寶藏》現存至少有29個英文版本,而《她》的現存英文版本也至少有18個,並且兩者均至少有8次被搬上電影銀幕,引起火爆場面。此外,《她》還引起了心理學家的高度關注。弗洛伊德和榮格均是《她》的熱心讀者;弗洛伊德稱艾莎為“永恆的女性”,而榮格則用其作為阿尼瑪的分析原形。
然而,《所羅門王的寶藏》和《她》的文學價值不獨體現在讀者接受方面,在文學史上,也意義重大。它們既是亨利·賴德·哈格德的幻想冒險小說的成名作,也是西方幻想冒險小說的開山之作。西方冒險小說的創作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小說成形的年代。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即為地地道道的海上冒險小說,他後來幾本關於海盜的小說,雖然摻入了犯罪的成分,但基本上也是講述海上冒險故事。《魯濱遜漂流記》等小說的創作模式很快就被後來的英國小說家所模仿,併流傳到荷蘭、法國和德國,從而形成了西方的第一個冒險小說高潮。應當說,這個時期的西方冒險小說,海上嚴格現實主義的,沒有任何幻想附加成分。到了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海外擴張以及讀者對浪漫主義文學的渴望,冒險小說再次獲得西方小說家的青睞。一方面,一些作家重新拾起《魯濱遜漂流記》模式,創作出了新的海上冒險小說,如馬耶特的《海軍候補易隨先生》(1836),金斯利《向西去啊》(1855),布萊克莫爾的《洛娜·杜恩》(1869),等等;另一方面,考古界的許多重大發現,如1802年破解巴比倫楔形文字之迷,1821年識別羅塞塔石碑銘文,1843年發掘尼尼微廢墟,1870年發現湮沒的特洛伊城,等等,也促使一些西方作家嘗試把冒險小說的傳統模式同湮沒的古代文明的主題結合起來,創作出了帶有一定幻想色彩的冒險小說,如瑪麗·福克斯的《新荷蘭內陸考察實錄》(1837)、威廉·梅奧的《卡路蘭,或喬納森·羅默的楠塔基特歷險記》(1877),等等。不過,由於他們缺乏長期在土著人部落生活的經歷以及構思驚險故事的才能,其幻想同冒險的聯姻還是膚淺的,不確定的,因而未能引起讀者的矚目。
然而,是亨利·賴德·哈格德集上述作品之大成,第一次真正把“湮沒的古代文明”融入冒險小說的基本框架,並將其提到藝術的高度,從而創造出真正意義的幻想冒險小說。這種幻想冒險小說是以《所羅門王的寶藏》、《她》為代表的,其核心模式是描述單個或群體男性主人公,在一個虛擬的“湮沒世界”,克服重重障礙和危險,完成某種具有道德意義的使命。一方面,它是冒險小說,具有冒險小說的要素,如《所羅門王的寶藏》中艾倫·夸特梅因、柯蒂斯爵士、古德上校等人穿越沙漠,《她》中霍利、利奧等人同食人族的搏擊,等等;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幻想小說,具有幻想小說的成分,即是是說,存在一個虛擬的幻想世界,而且這個幻想世界是以“湮沒的古代文明”為特徵的,在《所羅門王的寶藏》中,它表現為充滿巫術,邪惡和財富的庫庫安納國,而在《她》中,則是至高無上的者艾莎女王統治的食人部落。不過,在冒險和幻想的天平上,作者看中的是前者,因而作品總的基調仍是現實主義的,讀者閱讀時恍惚置身於現實生活,而非虛無縹緲的幻想世界。
同那些稍縱即逝,過眼雲煙的通俗小說家不同,亨利·賴德·哈格德在《所羅門王的寶藏》和《她》取得巨大成功后,沒有從幻想冒險小說的風口浪尖上迅速滑落,而是使以十倍的努力,鍥而不捨的幹勁,推動這一模式不斷完善、發展。她後來的幻想冒險小說,如《蒙提祖馬的女兒》(1893)、《以色列月亮:出埃及的故事》(1918)、《古時艾倫》(1920)、《智慧的女兒》(1923),《伯沙撒》(1930),等等,冒險情節呈多樣化,古時常見也從非洲湮沒王國擴展到埃及、墨西哥、土耳其、冰島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未知角落。也同那些曲高和寡,望而生畏的嚴肅小說家不同,亨利·賴德·哈格德的幻想小說引起了後來眾多作家的競相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