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性高血壓

內分泌性高血壓

內分泌性高血壓指因內分泌疾病導致相應靶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而使血壓升高。內分泌性高血壓屬於繼發性高血壓,約15%的高血壓患者為繼發性高血壓,而在兒童和年齡<40歲的年輕成人高血壓患者中,繼發性高血壓比例可分別達50%和30%。內分泌性高血壓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每種疾病均有各自的發病機制,包括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庫欣(Cushing)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等。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伴或不伴原發內分泌疾病表現。早發的高血壓、聯合應用多種不同機制降壓藥物仍不能良好控制血壓的高血壓患者,均應進行繼發性高血壓篩查。確診后根據不同病因,採取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高血壓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死亡率,原發內分泌疾病會造成激素作用,導致臟器損害,以及骨質疏鬆症、易感染及多系統疾病發生。內分泌性高血壓是最有可能治癒的高血壓,消除原發疾病後多數患者血壓可恢復正常。

就診科室


● 心內科、內分泌科

病因


● 人體內分泌腺體分泌激素調節人體這一“大機器”正常運行,但是如果腺體激素分泌增多,激素的作用則會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表現為血壓升高。依據不同腺體激素增多,病因不同:
● 嗜鉻細胞瘤
● ● 腎上腺嗜鉻細胞瘤陣發性或持續性分泌大量兒茶酚胺,作用於交感神經系統,使血壓持續升高。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增生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多見於成年女性,以高血壓、低鉀血症、夜尿增多為特點,其中高血壓是本症最早和最常出現的癥狀。
● 庫欣(Cushing)綜合征
● ● 庫欣綜合征會分泌過多的糖皮質激素,可以通過直接收縮血管、直接增強心臟功能、增加機體儲存的水量等多種機制致血壓升高。
●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
● ● 甲狀腺功能亢進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的總體作用可以理解為使機體“興奮”,其作用於心臟會加強心臟功能,使高壓升高;
● ● 相反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使機體處於“冷漠”狀態,致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致低壓升高;
● ●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導致血鈣升高,鈣可以通過多種機制致血壓升高。

癥狀


● 首先是出現高血壓癥狀,如頭暈、頭痛、脖子發緊;或者測量血壓發現血壓升高,其次可能會出現以下全部或部分表現:
● 40歲之前即患高血壓,而且父母沒有高血壓;
● 服用3種甚至更多種降壓藥物,仍不能控制血壓;
● 血壓陣發性地劇烈升高,或做彎腰、揉肚子等動作時劇烈升高,同時伴有頭痛、心悸、大汗等癥狀;
● 血壓升高,同時伴有以面部、頸部、後背的向心臟周圍的肥胖,腹部皮膚上出現紫色條紋,血糖異常等現象;
● 血壓升高后服用小劑量的利尿劑即會出現血鉀降低,表現為肢體無力、心律失常等癥狀;
● 血壓升高服用“普利”類藥物后出現腎功能異常,表現為噁心、嘔吐等癥狀;睡覺時打呼嚕。

檢查


● 確診內分泌性高血壓需要行生化檢查、影像學檢查、睡眠呼吸監測等多種檢查。
● 生化檢查
● ● 檢驗患者血、尿中激素或其相關物質“量”的改變;
● ● 如嗜鉻細胞瘤致高血壓,需檢測血、尿中“兒茶酚胺”這種物質是否增多;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致血壓升高,需檢測“血鉀”是否降低,“血漿醛固酮和腎素比值——ARR”是否升高等。
● 腎上腺B超、CT、磁共振成像
● ● 腎上腺可分泌多種與血壓相關的激素,如腎上腺異常生長可以分泌過多激素,腎上腺B超、CT、磁共振成像可以發現腎上腺上的腫瘤。
● 腎臟B超、CT血管造影
● ● 腎臟B超、CT血管造影觀察腎臟大小、腎臟血管情況,以篩查腎血管病變致高血壓。
● 甲狀腺B超
● ● 檢查甲狀腺是否增大、存在結節等。
● 頭顱CT、磁共振成像
● ● 檢查垂體有無佔位、腫瘤、壞死等。
● 睡眠呼吸監測
● ● 在患者睡眠時監測患者因打呼嚕呼吸暫停的時間、是否存在缺氧、是否影響大腦、心臟活動等。

診斷


● 高血壓
● ●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在診室測的收縮壓(即高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即低壓)≥90mmHg。
● 存在需要進一步篩查的臨床癥狀
● 篩查、確診檢查
● ● 嗜鉻細胞瘤
● ● 血、尿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產物顯著增高;B超、CT、磁共振成像提示腎上腺腫瘤。
● ● 原發性醛固酮瘤
● ● 生化提示低鉀血症,血、尿醛固酮增多,ARR比值異常;B超、CT、磁共振成像提示腎上腺腫瘤。
● ● 庫欣(Cushing)綜合征
● ● 尿類固醇增多、藥物試驗陽性;頭顱和腎上腺CT提示病變。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與原發性高血壓、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腎性高血壓相鑒別。
● 醫生通過病史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內分泌性高血壓,需根據不同病因,採取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
● ● 原發性醛固酮瘤首選藥物治療,輕度血壓升高者可服用“螺內酯”降壓治療。
● ● 庫欣(Cushing)綜合征患者藥物治療通常用於手術前後穩定血壓,一般應用抗糖皮質激素藥物,如“卡麥角林”“帕西瑞泰”“酮康唑”“米非司醇”等。
● ●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導致的高血壓可通過治療原發疾病降低血壓,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應用抗甲狀腺藥物(如甲硫咪唑、丙硫氧嘧啶);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患者補充甲狀腺激素(優甲樂)等。
● 手術治療
● ● 對於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瘤、庫欣(Cushing)綜合征所致中、重度血壓升高患者,首選手術切除腫瘤。
● ● 可選擇腹腔鏡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其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安全等優點;垂體γ刀切除垂體腫瘤,無需開顱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 ● 術后血壓一般可恢復正常;部分患者可因合併原發性高血壓而仍存在輕度血壓升高,但一般加用1~2種降壓藥物即可有效控制血壓。

危害


● 高血壓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死亡率。
● 原發內分泌疾病可造成激素作用,導致臟器損害,以及骨質疏鬆症、易感染及多系統疾病發生。

預后


● 內分泌性高血壓是最有可能治癒的高血壓,消除原發疾病後多數患者血壓可恢復正常,部分患者合併原發性高血壓僅需1~2種降壓藥物即可控制血壓,遠期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