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型人格障礙

分裂型人格障礙

徠分裂型人格障礙屬於人格障礙的一種類型。迄今為止,人格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少且不完整。分裂型人格障礙病因比較複雜,與遺傳、生物學、社會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相關。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常常表現為退縮、孤獨、沉默、隱匿、不愛交往;情緒缺乏和冷漠,不僅自己不能體驗歡樂對人亦缺乏溫暖,愛好不多;過分敏感而且害羞、膽怯、怪癖,對表揚和批評均反應不良;未喪失認識現實的能力,但常表現孤立行為,趨向白日夢和內省性隱蔽;活動能力差,缺乏進取性。對人際關係採取不介入的態度;缺乏性興趣;缺乏親密的知心朋友。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以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長期隨訪為主。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常給人一種“不合群、懶惰、不思進取、無所謂”的感覺,長期未乾預患者會變得更加孤僻、懶散進而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變成“宅男、啃老族、家裡蹲”。分裂型人格障礙的預后與其他類型的人格障礙的預后相似,預后情況不佳。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遺傳因素。
● 生理因素:腦部結構與功能的異常。
● 該病在遺傳、腦發育、生化上的改變與精神分裂症的改變多有關聯。有相當數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為分裂樣的人格,也有人認為該病是精神分裂症的前驅表現。
● 社會心理因素:兒童時期的不合理教養可導致人格的病態發展。兒童大腦有較大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傾向經過正常的教育可以糾正,如聽之任之,發展下去可出現不正常人格。家庭環境亦至關重耍,凡父母不和睦,經常爭吵,甚至分居或離異,會對孩子人格發展帶來不良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影響人格正常發展的因素,粗暴兇狠、放縱溺愛和過分苛求都是有害的。

癥狀


●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常常無法意識到自己是人格障礙,周圍人也常常意識不到這是一種精神障礙,只是常常會覺得患者“比較怪、孤僻,和別人格格不入”。
● 可以對照以下幾條自查:
● 幾乎沒有可體驗到愉快的活動;
● 情緒冷淡,隔膜或平淡的情感,對人冷漠,缺乏熱情和幽默感;
● 對他人表達溫情、體貼或憤怒情緒的能力有限;
● 對於批評或表揚都無動於衷,對別人對他的看法等漠不關心;
● 對與他人發生性接觸毫無興趣(要考慮年齡);
● 幾乎總是偏愛單獨行動,迴避社交、離群獨處、我行我素而自得其樂;
● 過分沉湎於幻想和內省;
● 沒有親密朋友,與人不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或者只有一位),也不想建立這種關係;
● 明顯地無視公認的社會常規及習俗。常不修邊幅、服飾奇特、行為怪異,其行為不合時宜,不符合當時當地風俗習慣或目的不明確。

檢查


● 精神類疾病的確診,目前仍然主要依靠醫生訪談式詢問,也就是精神檢查。相關量表評定如MMPI能夠為診斷提供一些幫助。

診斷


● 目前仍然主要依靠醫生通過親友反映的病史和精神檢查來綜合判斷,尤其注意考察患者的性格特點、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對親友的感情。

鑒別診斷


● 需要和抑鬱症進行鑒別。人格障礙患者常常因為孤僻、沉默、不願活動、鬱鬱寡歡,常讓人覺得是抑鬱症,應仔細檢查患者的情緒和性格特點。

治療


● 藥物治療: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治療較為困難,沒有針對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治療藥物,可以試用一些對陰性癥狀效果較好的抗精神病葯如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
● 心理治療:也可採用,但效果也不好,因為患者缺乏求治的意願。
● 加強隨訪:最重要的是加強對該類患者的長期隨訪,如果達到精神分裂症或分裂型障礙的診斷標準,可儘早按照相應方案治療。平時親友應多督促患者參加工作、學習和社交,以保持社會功能。

危害


●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常給人一種“不合群、懶惰、不思進取、無所謂”的感覺,長期未乾預患者會變得更加孤僻、懶散進而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變成“宅男、啃老族、家裡蹲”。

預后


● 治療效果甚差,常常難有明顯的改觀,需要親友的耐心陪伴、鼓勵和督促。最重要的是密切觀察,在患者病情進展的時候及時治療。

預防


● 做好精神衛生健康科普知識的宣教,使患者和其親友能儘早有所察覺,同時也要做好非精神科醫生的相關知識的宣教,遇到相關問題可以及時識別,並轉診到精神心理科就診。
● 最根本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親友盡量提供一個健康、穩定、和諧的教養環境,幫助孩子養成積極的心態、性格和人生觀,幫助孩子和同輩交往、培養交往技巧。父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尤其要注意孩子會出現分裂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