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低音
女聲中最低的聲部
由女低音演唱的角色在歌劇中不為多見,通常不是主要角色。其聲音較女中音更為寬厚、堅實、濃重、深沉。常用音域為e-e2直至g2。16、17世紀由男聲演唱女低音,稱為高男高音。而當時只有在喜劇性表演時才被安排使用。18世紀的歌劇中往往用以表現具有戲劇性的角色,例如亨德爾《凱撒》中的柯涅利亞,她是一個比克莉奧佩屈拉還要成熟的女性,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女低音除了扮演老婦之外,還扮演男性英雄,亨德爾、斯卡拉蒂的作品中可見這類情況。
18世紀末—19世紀的前半期是女低音的黃金時代。韋伯《奧伯龍》中的國王侍從、羅西尼《湖上美人》中的馬爾科姆等,均出色發揮了這一聲部的聲音特色。
女低音還可以演書童或少年,如唐尼采蒂《夏摩尼的琳達》中的彼羅托,《路克萊莎·波其亞》中的奧西尼等。除了羅西尼的《灰姑娘》中的辛德瑞拉《賽米拉密德》中的阿薩斯等角色之外,女低音的形象又常與蕩婦、懶婆娘、老年婦女等聯繫在一起。例如彭奇埃利《歡樂的歌女》中肓眼母親拉傑卡、瓦格納《羅恩格林》中的女巫敖德路特等。
世界著名女低音Marian Anderson,1897-1993
世界著名女低音Ernestine Schumann-Heink
為何我不是勇士?為何我不是巨人?上天啊!賜給我力量打破牢固的鐵門,才能叫醒人們,叫醒疲倦的駐軍,我要呼喊,善良的人們哪,快起來!我的聲音像巨鍾在嗚響,把熟睡的人們都叫醒。起來,快開門,快快開門!沒有人理睬,多麼的冷,半夜快過去,不能再等。黎明來臨,敵人進攻,我們將被俘,不!不可能。
啊,不幸,我這不幸的孩子,啊,為何我這可憐的人沒有力量,力量在哪裡,使我能救出我的父親,使我能救出我的祖國!?誰能在這裡幫助我這可憐的孩子,難道需要幫的人得不到幫助? 人民能救出祖國,我親愛的父親,請原諒我,再見了,萬歲俄羅斯!
後來由於沒有好的女低音的角色,許多女低音歌手的演出原先是為女中音寫的聲部,如《假面舞會》的尤麗卡,《桑松與達麗拉》的達麗拉等。又因為好的女低音歌手很少,所以把原先《塞爾維亞理髮師》中羅西娜角色由女低音改為女中音了。
世界著名女低音歌唱家
瑪麗愛塔。阿爾博尼(Marietta Alboni,1826 – 1894 義大利)19世紀最偉大的女低音。
克拉拉·巴特(Dame Clara Butt,1872-1936,英國)英國歌唱界的女皇,穿越英吉利海峽的聲音。
瑪麗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1897-1993,美國)美利堅至寶,百年難遇的聲音。
路易斯。荷馬(Louise Homer,1871-1947,美國)
揚娜·傑爾費勒-雷希(Jeanne Gerville-Réache,1882-1915,法國)
E·舒曼-海因克(Ernestine Schumann-Heink,1861-1936,奧地利)
凱瑟琳·費麗爾(Kathleen Ferrier,1912-1953,英國)
愛娃·波德萊斯(Ewa Podles,1952- ,波蘭)當代全能女低音。
克拉拉瑪·特納(Claramae Turner,1920- ,美國)
娜塔莉。斯圖茲曼(Nathalie Stutzmann,1965- ,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