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靜脈炎
血栓性靜脈炎
血栓性靜脈炎是一種常見的血管外科疾病,是指靜脈血管腔內急性非化膿性炎症的同時伴有血栓形成。血栓性靜脈炎多見於男性,常與創傷、藥物、靜脈曲張、肥胖、吸煙、感染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有關。本病發病與季節、年齡無關,各種年齡均可發病。血栓性靜脈炎多發於四肢的淺表靜脈,沿淺靜脈走行部位紅、腫、熱、痛,有條索狀物或硬結節,觸痛明顯。血栓性靜脈炎主要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藥治療。血栓性靜脈炎全身可出現低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沉加快等,每次結節消退後間歇數周或數年,身體其他部位的淺靜脈又可同樣發作,經常反覆。長期患病後,遺留的色素沉著和索狀物可布滿全身,患肢活動受限,嚴重者還可出現肺栓塞。血栓性靜脈炎經積極治療后,可緩解癥狀,預后較好。
● 血管外科
● 血栓性靜脈炎多見於男性,常與創傷、藥物、靜脈曲張、肥胖、吸煙、感染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有關。
● 多發於四肢的淺表靜脈,沿淺靜脈走行部位紅、腫、熱、痛,有條索狀物或硬結節,觸痛明顯出現硬條索狀腫痛,沿靜脈周圍伴發紅腫灼熱炎症反應等。
● 急性癥狀逐漸減退,可與皮膚呈條狀粘連,或條狀灰褐色素沉著。
● 確診血栓性靜脈炎主要依靠靜脈壓測定、超聲、放射性核素檢查、阻抗容積描記法(IPG)和靜脈血流描記法(PRG)等。
● 靜脈壓測定
● ● 檢查患者靜脈壓有無升高等情況。
● 超聲檢查
● ● 觀察靜脈有無阻塞和倒流,還可以檢測血流速度等指標。
● 阻抗容積描記法(IPG)和靜脈血流描記法(PRG)
● ● 前者應用皮膚電極,後者採用充氣袖帶測量在生理條件下靜脈容積的改變。
● 放射性核素檢查
● ¹²⁵I纖蛋白原掃描偶用於本病的診斷。
● 醫生診斷血栓性靜脈炎,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
● 病史:患者有明確的創傷、藥物、靜脈曲張、肥胖、吸煙、感染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病史。本病發病與季節、年齡無關,各種年齡均可發病。
● 臨床表現:患者表現為沿靜脈走行部位局部紅腫、疼痛,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下肢腫脹、疼痛,行走加劇等;若因靜脈曲張引起,則呈暗紅色團狀隆起區,若因肢體靜脈的留置管道引起,常引帶出膿液或膿血。
● 靜脈壓測定:患肢靜脈壓升高,提示側壓處近心端靜脈可能有阻塞。
● 超聲:二維超聲顯像可直接見到大靜脈內的血栓。
● 阻抗容積描記法(IPG)和靜脈血流描記法(PRG):前者應用皮膚電極,後者採用充氣袖帶測量在生理變化條件下靜脈容積的改變。靜脈阻塞時,隨呼吸和袖帶充、放氣而起伏的容積波幅度小。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等癥狀,容易與血栓性靜脈炎混淆,這些疾病有結節性紅斑、硬性紅斑、結節性血管炎、下肢丹毒等。
● ● 結節性紅斑:多見於青年女性,與結核和風濕有關。結節多發於小腿,呈圓形、片狀或斑塊狀,可伴有疼痛、發熱、乏力、關節痛及小腿水腫等,血沉加快,易反覆發作。
● ● 硬性紅斑:為皮膚結核的一種類型,多見於青年女性。結節多發於小腿,呈圓形或斑塊狀,呈暗紅色或紫紅色,可發生破潰甚至潰瘍。可找到結核病灶,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血沉加快。
● ● 結節性血管炎:常見於中年女性,多發於小腿后側,結節呈圓形,呈紅色或紫紅色,可破潰,但無條索狀改變。
● ● 下肢丹毒:肢體皮膚紅斑處,色如塗丹,壓之退色,邊緣皮膚略隆起,與正常皮膚有明顯界限,腹股溝淋巴結可有腫痛。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及鑒別診斷。
● 血栓性靜脈炎主要治療的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藥治療。
● 主要採取保守支持治療,如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熱敷等、使用彈力襪等。
● 非甾體抗炎葯,如雙氯芬酸等可止痛並防止血栓發展。
● 對合併自發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或累及股靜脈的大隱靜脈血栓的患者,應考慮抗凝治療。
● 血栓有侵犯深靜脈的趨勢時,應及時施行高位結紮受累靜脈,予以局部病變部位切除或做剝脫。
● 四妙勇安湯、桃紅四物湯、復元活血湯等。
● 血栓性靜脈炎全身可出現低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沉加快等,每次結節消退後間歇數周或數年,身體其他部位的淺靜脈又可同樣發作,屢次反覆。長期患病後,遺留的色素沉著和索狀物可布滿全身,患肢活動受限,嚴重者還可出現肺栓塞。
● 血栓性靜脈炎積極治療后,可緩解癥狀,預后較好。
● 積極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應堅持穿彈力襪,或纏扎彈力繃帶,促進靜脈血液迴流,減輕下肢靜脈血液瘀滯狀態。
● 禁止吸煙,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平時宜保持精神愉快,防止寒凍、潮濕及外傷。
● 輸液時盡量避免應用高滲或刺激性強的溶液及藥物,若病情需要應緩慢靜滴,以防靜脈發生炎症。
● 有靜脈血栓形成者應及早處理,以防止血栓向近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