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休克

創傷性休克

徠創傷性休克是由於機體遭受創傷后,發生了重要臟器損傷、嚴重出血等情況,導致休克的發生。致傷因素多為機械因素,如車禍、塌方、墜落、刀扎、槍傷等。創傷性休克按照嚴重程度可分為早期(代償期)、中期(進展期)和晚期(難治期)三期。早期主要表現:皮膚蒼白、四肢發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減少等癥狀;中期表現:血壓進行性下降,少尿甚至無尿,神志淡漠甚至轉入昏迷,皮膚髮紺,出現花斑;晚期表現:血壓進一步下降,脈搏細速、昏迷等。創傷性休克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不治療可能會引起缺血、缺氧,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

就診科室


● 急診科、外科

病因


● 多為機械因素,如車禍、塌方、墜落、刀扎、槍傷等。
● 交通事故傷,如車禍等。
● 機器損傷,如機器操作不當等。
● 墜落傷,如高空跌落等。
● 其他傷,如刀傷、槍傷等。

癥狀


● 創傷性休克可分為休克早期、休克中期、休克晚期三種類型。

休克早期(代償期)

● 皮膚蒼白。
● 四肢發冷。
● 心跳呼吸加快。
● 尿量減少等。

休克中期(進展期)

● 血壓進行性下降。
● 少尿甚至無尿。
● 神志淡漠甚至轉入昏迷。
● 皮膚髮紺,出現瘀斑(花斑)。

休克晚期(難治期)

● 血壓進一步下降。
● 脈搏細速。
● 昏迷等。

檢查


● 確診創傷性休克需要監測血常規、血乳酸水平、臟器功能、出凝血指標、血氣分析及影像學檢查。
● 血常規:血紅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計數因出血或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原因導致下降。
● 乳酸:組織灌注不足和細胞缺氧,導致血乳酸大量產生和堆積。血乳酸可以反映組織缺氧代謝狀態及灌注不足程度,因此它可作為反映細胞缺氧和組織灌注不良的有效指標。
● 臟器功能:心功能、肝功能和腎功能等均會受到休克的影響,反過來會加重休克。
● 出、凝血指標:創傷后出血及液體復甦會導致凝血因子消耗及稀釋。
● 血氣分析及電解質:予以評估內環境,有無酸中毒。
● 影像學檢查:床邊超聲及X線攝片、CT等。用於評估原發病、進行鑒別診斷。注意對於骨折患者的固定,以免增加轉運風險。
● 血流動力學監測:中心靜脈壓(CVP)、PICCO等。用於評估血流動力學狀態,用以指導液體復甦和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等診斷創傷性休克。
● 病史:有創傷史。
● 臨床表現:早期表現,皮膚蒼白、四肢發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減少等癥狀;中期表現,血壓進行性下降,少尿甚至無尿,神志淡漠甚至轉入昏迷,皮膚髮紺,出現花斑;晚期表現,血壓進一步下降,脈搏細速、昏迷等。
● 血常規、血乳酸、臟器功能、出凝血指標、血氣分析及影像學檢查,有助於對於休克的評估,及進一步的鑒別診斷。可出現貧血、血小板計數下降、乳酸積聚、臟器功能異常、凝血指標延長及纖維蛋白原消耗、酸中毒等。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過敏性休克、燒傷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會出現煩躁、焦慮、意識模糊、昏迷等癥狀的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監測血常規、血乳酸、臟器功能、出凝血指標、血氣分析、及影像學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創傷性休克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急救治療

● 液體復甦維持循環。
● 保護呼吸道通暢。
● 控制活動性外出血。

藥物治療

● 血液製品輸註:維持血紅蛋白、糾正凝血異常。
● 逆轉抗凝藥物的作用:老年患者常有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予以糾正。

手術治療

● 處理創傷相關的疾病:如心臟壓塞、氣胸、活動性出血、肝脾破裂、臟器穿孔等。

危害


● 創傷性休克可能會引起失血、缺氧,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預后


● 創傷性休克的治療效果與遭受創傷的器官、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時機等因素有關。
● 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

預防


● 做好早期處理,如及時液體復甦、止血、鎮痛、保溫等。
● 及時轉運至有處理創傷能力的醫院,搶救室或者ICU內予以監測、強化治療。
● 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