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成華

聶成華

聶成華,又名瀟文山、上官慧海,字文山,號慧海,又號樂天。著名詞人、詩人、作家、書法家、篆刻家、畫家,有“80后十大才子”、“海右三子”之稱。

個人簡介


具有深厚的古、今文學功底;通曉音律,會吟詩、填詞、作賦;能書(能書各體,皆得其精妙);會畫(以國畫見長);善於篆刻。在法學、哲學、人學、美學、社會科學等方面也有一定造詣。山東省青聯十一屆一次全體會議和山東省學聯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其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二百餘篇,現已在各個大學中舉辦個人專題講座三十餘次。在08,09年度《中華藝術名人榜》首屆十佳評選中入選十佳並被評為“理論十佳”,入選2009年暨第二屆《中華詩詞報》“十大”名單,被評為“十大格律詞人”,入選2010年暨第三屆《中華詩詞報》“十大”名單,並被評為“十大格律詞人”。集有《瀟文山之宋代令詞》《詩詞流韻》《人間詩話》《瀟文山之翰墨丹青》《此生夢》《瀟文山之金石樂》《文山慧海》《浮光集》《戊子自度曲》《己丑暮冬集》《暮昔集》《醉墨集》《逐夜集》《翰墨風雅》《山海小築》等。書畫代表作為:百米書法長卷《翰墨風雅》,百米國畫長卷《海右風》。
在文學上,得到季羨林、王蒙、余光中、張煒、周國平、張海迪、李掖平、謝明洲等文學大家、名家點撥。在翰墨、金石上,得到歐陽中石、王學仲、魏啟后、王仲武、王岳川、吳伯夷、李炳義等書法大家、名家指點。書法大師歐陽中石曾書贈他:翰墨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世界書畫藝術家研究會名譽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就專員,百名當代中國精神先進個人,著名書法家、旅行家、詩人吳伯夷曾書贈他:使命在肩;北大博導、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岳川對他寄予厚望,並書言鼓勵:齊魯一代才子詩詞賦文琴棋書畫椽筆立,華夏萬世豪傑家國天下仁義忠孝傲骨存;世界書畫藝術名人、首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特別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百傑書法家、著名詩人李炳義書贈他:讀書破萬卷,下筆猶如神……

採訪記錄


聶成華書法——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聶成華書法——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記者:您好!很高興您能夠接受我們的採訪,一直以來很欽佩您的才華,您一直被大家敬稱為80后一大才子,您是怎麼看待這個稱號的呢?
聶:你好!很感謝你們此次的採訪。才子,指才德兼備的人和富有文才的人,古籍《左傳·文公十八年》中有,“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謂之八愷。”《新唐書·元稹傳》中“稹尤長於詩……宮中呼為‘元才子’。”在《現代漢語詞典》04年增補本中指有才華的人。大家這樣稱呼我,應當說是對我個人的肯定和尊重吧。我國歷史文壇的十大才子有莊子、屈原、陶淵明、李白、韓愈、柳永、唐寅、羅本、曹雪芹、胡適;我國近代十大才子有徐志摩、錢鍾書、梁實秋、魯迅、林語堂、郭沫若、胡適、周作人、沈從文、郁達夫;也有人評出當代中國十大才子是北京的孔慶東、止庵、余華,天津的羅文華,南京的蘇童、葉兆言、徐雁,蘇州的王稼句,武漢的徐魯,海口的伍立楊。對於才子涵義也是相當廣的,我不想單純從字面上去解釋。我一直以來就認為被稱為才子的都是“博”與“境界”結合的人。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任何成功的取得都是在先前做好量的積累的,文學藝術尤其如此。文學藝術的創作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所謂的厚積就是要學習,保持思維的敏感性,不僅要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更重要的是關注實際,像讀一些有思想的報刊雜誌,接觸一下熊十力、馮友蘭、金岳霖、賀麟、張岱年、費孝通、季羨林、湯一介、弘一法師、錢鍾書等學者的作品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在積累了一段時間以後嘗試著自己從多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創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一部作品是值得研究的,可以分別從文學、哲學、美學、人學、詩學、社會學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像《紅樓夢》,著名紅學家吳世昌便評“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走進去便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養成這種習慣,時間久了在文學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便會有“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暢快。當然想創作好的作品需要一種靈感和境界的。德國尼采《查拉圖斯拉如是說》中提出摧毀偶像,重估一切價值。不受束縛與心中“偶像”,正是強調了一種自由,只有在自由下才能產生超驗主義愛默生所說的那種“靈”。當然,這裡所說的“靈”與劉勰《文心雕龍·體性》中“天才有天資”中強調的不同,應將其歸為一種靈感,這種靈感類似於法國薩特《存在與虛無》中的“虛無總是夾在意識與自在存在之間的”中的“虛無”,是種只有本人才可以感知的東西。這種靈感的產生是建立在前面所說的厚積的基礎之上的,當讀多了羅曼·羅蘭、葉芝、黑塞、艾略特、海明威、貝克特、川端康成、卡夫卡、里爾克、蒙田、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波德萊爾、阿波里爾等等之後,自然而然地便會在大腦中產生。其次是境界,應當是馮友蘭所指的境界中的“天地境界”,亦或是宗白華六境界中的學術境界和藝術境界,類似於美學中的物我兩相忘的境界。這樣說或許感覺要達到實在是太難了,其實不然。這種境界不是自己刻意去營造的,是自然而然地大腦機能,只要努力每一個人都會達到。就像在以前我到省圖書館去讀書時,圖書館里沉默而寂靜,一束陽光照射進來,打在書脊上,輕塵在微光里飛舞,便想起了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句詩,就有了寫作的衝動。於是忽略了周圍的人和事,奮筆疾書,三十分鐘過後,千餘字的文章便寫成了,文不加點。書法、篆刻作品更是如此,這樣的作品往往是比較有藝術高度的。
聶成華書法——鴻飛鶴舞 鳳翥龍翔
聶成華書法——鴻飛鶴舞 鳳翥龍翔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書法,能不能簡要介紹以下您對書法的有關看法?
聶:抽象的去說,書法是獨體之文、合體之字、抽象之畫;節奏之樂、無聲之歌、有形之象;是飛舞之墨、靈動之線、筆墨之舞;黑白之色、陶情之性、暢懷之情;是陰陽之體、中和之氣、旋律之韻;圓融之智、剛柔之力、和諧之美;是精微之巧、質勝之野、古樸之質;是名仕之雅、隱者之逸、超妙之神;是儒家中庸之和諧,是道家無為之沖淡,是佛家頓悟之禪心;是形神兼備之藝、天人合一之道、妙造自然之法。對於書法而言歷代書論家關注和探討的也是不一樣的,漢魏時“尚象”,晉時“尚韻”,唐時“尚法”,宋代則“尚意”等等,這些都是各個時代書法藝術實踐中審美風尚的總結,又反過來指導書法創作實踐,促進書法藝術發展與繁榮的。書法創作也是有境界的,首先是“技法無我”之境,這一境界中強調“勤奮”、“得法”、“忠實”;其次是“破法有我”之境,強調的是“破法”、“取捨”、“有我”;第三種境界是“創法忘我”之境界,這一境界強調的是“自由”、“出神”、“載道”、“意境佳”,自由是一種“不知其然而然”的高妙境界,蘇軾《評草書》中“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自由還表現在“無法”,石濤“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接下來是呈現神韻,宋徽宗“神妙逸能”,南齊王僧虔《筆意贊》“書之妙道,神採為上。”。“載道”應該是線以載道,弘一法師進修梵行的精深才使得他的書牘愈至晚年,愈是字字清正,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也正是具有了對詩歌、戲劇、音樂、繪畫、篆刻、佛學等極深的研究,其書法才呈現出宗教洗禮后的肅穆氣象,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意境表現,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中說過:“任何事物,我們在那裡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美學家胡經之先生在《文藝美學》中也談到“藝術的發展顯現了這樣一種趨勢,越到現代當代越注重心靈,注重抒情性,注重意境。”張旭書法高妙正是因為其作品中寄寓了他醉癲狀態下忘乎所以的真情實感,用精熟的筆法淋漓盡致的抒發出來了,才有了筆勢翻騰,氣勢開合,倏忽萬里的精神境界。應當說能夠達到三種境界的應該是“神品”,抑或是“逸品”,要達到這種高度是相當難的,必須超越“景中之我”而達到“仙中之我”,《蘭亭序》頓悟其“暢敘幽情”的從容神態,《祭侄稿》慟其“撫念摧且”的悲憤心情,《寒食帖》“雨勢來不已”中隱含的自然從意適便的情懷,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化自我入仙境,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也不過一兩件。書法是有靈魂的,而這個靈魂就是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她包括優雅的人文性,深刻的哲理性,豐富的傳統性,獨特的審美性等幾個方面。說到這裡,中國書法發展到今天也出現了一些很好玩兒的現象,那就是書法學者與學者書法提法的出現,真正的學者必定是徹底的知識分子,真正的知識分子又必定是學者。當然我說的知識分子是有特殊含義的,真正的知識分子與一般的知識者有著根本的區別,前者不僅僅致力於專業的學術研究,而且進行關於公共社會的思考與探討,而後者只是恪守於自己的領域,研究文史就只研究文史,研究孔子的就只研究孔子,研究明史的就只研究明史,他們不摻和其他領域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他們是學而不思的。像王國維、章太炎、沈增植、馬一浮、熊十力、郭沫若、陳寅恪等是學有多專的知識分子,而當代的饒宗頤、季羨林、李學勤、杜維明、秦暉、徐友漁等則是博專合一的知識分子。但是像歐陽中石等基本上是屬於專業專業領域的學者。當代書法界湧現出了一大批學者書法家群體,他們既有各自的研究領域又同時旁涉金石、書畫、考古、歷史、哲學等多門學科,可謂是在文史哲等學科中融會貫通,顯者的像饒宗頤、梁披雲、季羨林、文懷沙、啟功、任繼愈、李學勤、馮其庸等,中青年一代中有劉正成、叢文俊、白謙慎、曹寶麟、陳振濂、王岳川、朱青生、邱振中、徐寒、崔自默、王南溟等。還是回到對書法本身的探討上來,書品與人品是相當有關係的,西漢時楊雄就有“書為心畫”的著名觀點,認為書法藝術作品是書家思想意識、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應。北宋朱長文《續書斷》中也有類似的論斷,劉熙載《藝概·書概》中明確的說:“書,如人,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總之,書法要寫得好首先是下苦功夫,之後才是慢慢潛移默化找到自己,找到感覺,達到一定高度,也就是“入古出出古”而超於“古”的一個過程。
聶成華國畫——雁
聶成華國畫——雁
記者:您能不能再介紹一下您對繪畫的認識或者看法?
聶:好的。應當說大範圍的去談論繪畫也是比較空泛的,因為繪畫的分類很多。繪畫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可以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主要畫種。而中國畫按技法的工細與粗放又可以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版畫根據版材的不同還可以劃分為木版畫、銅版畫、紙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等,版畫又可以依製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類,劃分為腐蝕版畫、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畫、套色版畫等等。同時這些畫種,又依描繪對象的不同,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等。人物畫又依據描繪題材內容的不同分為肖像畫、歷史畫、宗教畫、風俗畫、軍事畫、人體畫等等。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和擅長國畫的,對這一方面了解的也比較多,同時也接觸過一些國畫大家。09年與著名畫家馮訓文交流學習的時候感觸頗深,之後我還寫了一篇隨感賦文。開首便是:“拓上下千古文明,凝華夏之神韻;羅經緯百代風雨,蘊炎黃遺風:國畫,當如斯!”國畫,為有形之詩,列排有序,對仗工整;乃有韻之樂,宕跌起伏,律動分明。自古名仕之燊愛,集文人墨客之雅興。浮集帝闕龍城,沉聚遺淳民風。天地靈氣,陶冶情操;君子儒風,修身養性。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的是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各個方面的認識。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製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國畫,起源於象形字,文與畫在當初沒有什麼歧異,我國夙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書與畫在達意抒情上都強調骨法用筆,所以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之後到秦代,魏晉南北朝不斷發展,到了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繪畫水平整體上也上了一個層次,我們所熟知的有吳道子、周昉、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五代兩宋宮廷繪畫盛極一時。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19世紀以後,在發達的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他們都是中國現代繪畫的領軍人物,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有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有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人;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有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
中國畫是“三絕”的結合,關於“三絕”也是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詩、書、畫”的,《晉書·顧愷之本傳》中說是,“才絕、畫絕、痴絕”。同時講求“六長”、“六要”,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提出識畫之訣,“所謂六長者,粗鹵求筆一也,僻澀求才二也,細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無墨求染五也,平面求長六也”;五代荊浩《筆法記》:“夫畫有六要:氣、韻、思、景、筆、墨”,北宋劉道醇《蚤朝名畫評》提出“所謂六要者,氣韻兼力,格制俱老,變異合理,彩繪有澤,去來自然,師學舍短六條”。中國畫忌“六氣”、“三病”,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畫忌六氣,一曰俗氣,如村婦塗脂;二曰匠氣,工而無韻;三曰火氣,有筆仗而鋒芒太露;四曰草氣,粗率過甚,絕少文雅;五曰閨閣氣,苗條軟弱,全無骨力;六曰蹴黑氣,無知妄作,惡不可耐”;“三病”是指:“板、刻、結”。當然要讓我選擇我還是比較贊同石濤的“一畫論”的,“太古無法,太朴不散,而法立矣,太朴一散,法立於何?立於一畫。”石濤的《畫語錄》中“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是畫家深入生活、反映時代現實、與時俱進的中國畫創作的真諦,是萬古不變的真理。當代著名國畫大師範曾也是主張用石濤“一畫論”之精義,力追天籟之境。
聶成華篆刻——王維《山居秋暝》
聶成華篆刻——王維《山居秋暝》
記者:您曾經送過很大家、名家自刊印,我也有幸見過幾方,而且他們對您的印評價都是相當高的,您剛才對書法、繪畫都談過了,那您再談一下篆刻吧?
聶成華蟲鳥篆——一日千里
聶成華蟲鳥篆——一日千里
聶:篆刻起源是比較早的,據《漢書·祭祀志》:“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篆刻的“篆”字,古寫作“瑑”,“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或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工具之後,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從了竹。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便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漢代是篆刻的一個興盛時期,史稱漢印,字體由小篆演變成“繆篆”。漢印的印形制、印紐都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岡曾說:“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形態,篆刻遂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舉。篆刻也是分很多流派的,像徽派,有巴慰祖、胡唐、董洵、蘇宣、汪關、程朴、朱簡等等,他們的印章特點加強了對秦漢印長處的吸取,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在刀法上多採用沖刀,線條凝練;浙派,熟知的西泠八家,有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其治印宗漢法常參以隸意,講究刀法,善用切刀表達筆意,方中有圓,蒼勁質樸,古拙渾厚,別具面目;還有很多,像莆田派、雲間派、禪意派等等。當然在晚清一些篆刻大家像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等,近現代的齊白石、韓天衡等都是相當有成就的。篆刻最重要的是章法、書法和刀法。章法由“虛”與“實”作為總綱,鄧散木在《篆刻學》中有章法分類14種,後有人又將章法分成25種,其中有輕重、增減、屈伸、挪讓、盤錯、離合、粗細、曲直、長短、穿插等等。我個人認為一方印的構思布白中可以由多種布局方法綜合而成。像滿實法、滿虛法、上實下虛法、上虛下實法、左實右虛法、左虛右實法、虛角法、對角虛實法、虛實相間法、周實中虛法、周虛中實法,虛實相間,布局得當;還有留空法、上下留白法、上下留紅法、對角留紅法、對角留白法、印中豎白法、印中豎紅法、印中橫紅法、印中橫白法、印上留白法、印下留白法、左右留紅法,紅白參差,合理安排;印文歪斜法、印文重疊法、印上留紅法、印下留紅法、印文缺字法、印文破殘法、印文散布法、印文補字法、印文美術法、印文飾靈法、印文飾紋法、印文大小法、印文配圖法、點畫對稱法、印眼法、缺畫法、點畫粗細法、點畫放射法、點畫粘連法、點畫方折法、點畫圓轉法、點畫方圓法、點畫垂直法、點畫平衡法、點畫向背法、點畫穿插法等等。關於章法這些都是一些理論知識,關鍵是自己實際去在刊印中頓悟。當然一方好的印需要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好,也還需要一種靈感,就像我剛才談到書法一樣,是在一種境界之下產生的。
記者:嗯,這些藝術的東西不僅僅要有天分,還要後天不斷的去積累,積累的多而後深入思考研究,也就是做到“博”與“精”,時間久了就自然而然的達到那種境界的高度,是吧?
聶:是的。就是宋代蘇軾《送張琥》中“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的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專”與“博”是相互依存、互為作用的,“專”中顯“博”,“博”中有“專”才能夠有所成就。
記者:您是詩詞高手,在詩詞歌賦方面應當說是很有造詣了,現 在很多人比較喜歡現代詩,而現代詩與古代詩又有著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您是怎麼看待詩詞歌賦這些文體與現代詩歌的呢?
聶:詩,《康熙字典》第1188頁有解釋,《說文》中“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等等。聞一多考證過“詩”與“志”原來是同一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的是停止在心上,實際上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包括唐以前的詩歌統為古詩,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為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大體上是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到唐代的古風、新樂府。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有嚴格的約束。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曲,又稱為詞餘、樂府。這些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發展演變而來的,詩分五言、七言等,其實都是從四言而來。四言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面的變仄腳,即仄腳仍仄腳,中插平,變為平平平仄仄;前面的變平腳,即仄腳變平腳,尾加平,變為平平仄仄平;後面的變平腳,即平腳仍平腳,中插仄,變為仄仄仄平平;後面的變仄腳,即平腳變仄腳,尾加仄,變為仄仄平平仄。這樣五言的四式便出來了。七言在五言的基礎之上再在前面加平平、仄仄而得到四式,還有九言、十一言等都是這樣。在不講求拗、救等的前提下便由四式組成規範的近體詩。詞,都是由詩過渡過去的,很多是因為拗與救的原因,或者是句子過長,拆分了。所以說如果一個人要學填詞必須要從作詩學起。現代詩歌與古代詩歌並不是說一點兒聯繫都沒有,只是說是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突破。我在《人間詩話》中有《人間詩話——中西現代派詩的交流與發展》、《人間詩話——古典詩詞與現代派詩歌》等文章,就深入分析了其兩者。在《人間詩話——中西現代派詩的交流與發展》中突破中國傳統“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以時段劃分詩歌的方法,從詩歌的本質出發,綜合西方以及中國近現代詩歌的發展而提出“現代派詩”。現代派詩是20世紀最重要的一個詩歌現象,其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的C.P.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ire),其中包括象徵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意象主義等諸多流派。在《人間詩話——古典詩詞與現代派詩歌》中,採用對比的方法闡述了現代派詩歌與古典詩詞的承接關係。

代表作品


點洲城

七律·點洲城
樓閣漫映月橋岫,蘸影洲城柳綺收。
浮華綉峰流桂景,露掬輕杳難尋悠。
舟橫繞水靄煙霧,望斷嵐拂讀泣梧。
愁箭弩天眸黛想,休頭石寂任平疇。
七律·點洲城
疇平任寂石頭休,想黛眸天弩箭愁。
梧泣讀拂嵐斷望,霧煙靄水繞橫舟。
悠尋難杳輕掬露,景桂流峰綉華浮。
收綺柳城洲影蘸,岫橋月映漫閣樓。
虞美人·點洲城
樓閣漫映月橋岫,蘸影洲城柳。
綺收浮華綉峰流,桂景露掬輕杳難尋悠。
舟橫繞水靄煙霧,望斷嵐拂讀。
泣梧愁箭弩天眸,黛想休頭石寂任平疇。
虞美人·點洲城
疇平任寂石頭休,想黛眸天弩。
箭愁梧泣讀拂嵐,斷望霧煙靄水繞橫舟。
悠尋難杳輕掬露,景桂流峰綉。
華浮收綺柳城洲,影蘸岫橋月映漫閣樓。

磅礴我大中華賦

磅礴我大中華賦
——獻給六十華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作者/聶成華
序言:泱泱滂滂,滔滔茫茫,巍巍華夏雄風。和天動地,文明聖火再續,六十載春華秋實;輝煌中華,千古未絕無雙,五千年燦爛文明。鯤鵬展翅沖霄漢,精衛填海展摯情。烈火涅盤鳳凰,洪水圖騰蛟龍。江山社稷榮辱沉浮幾回更迭,祖宗百代盛衰興亡多少波峰。亘古鴻蒙其代言序,夏影商籟,宗成為周,春秋小引,戰國紛爭,秦霸漢武,三晉十六,宋齊梁陳,魏骨遺風,唐標鐵柱,宋輝玉斧,元極囊草,明枇青光,世世昌。著聖賢典籍,浩如煙海;為四大發明,環宇同享。漫漫歲月,縷縷遐想。回首近代,飽嘗民族苦難;細數他日,歷盡變革風霜。烽火硝煙神州滿,江山激昂九點紅。力挽狂瀾,雄雞一唱迎春風;身撐斷梁,天地萬輝沐朝陽。星光燦爛攬古人精神,群英堂堂觀今人華光。乾恆動,自強不息之魂魄;坤包容,厚德載物之氣量。滄海桑田瑰麗奇幻,火耕水薅繁衍流芳。嗟嘆風流,塋冢盡歸歷史;願景獨好,綻菊磅礴東方。六十華誕,萬眾景仰,共襄盛世,譜章留興。
神州聖土,大夏軒轅。峰華千仞,長河萬年。山川勝概,天下奇觀。桃花染江南春雨,駿馬馳塞北霜原。雪峰遙迥,黃濤奔駭。藍田春暖,仰華夏之聖母;龍山月朗,啟上古之鴻蒙。長城綿亘,蒼龍夭矯。首引碧海,尾掃黃原。遙銜牛斗,憑凌昆閬。沐東溟之紫氣,飲西河之甘泉。岱宗危矗齊魯,鎮中土之昊乾。摩雲以撫日,蘊華而藏仙。朝暾托於東海,銀河貫乎南天。桂林秀甲海內,峨嵋俊峭雲間。黃山麗幻霧靄,匡廬響震瀑湍。洱海翠疊金浪,滇池波漾白蓮。於是大江浩瀚,一瀉海東。開雲嵐於白帝,下飛舸乎江陵。玉龍壯其長旅,三峽美其俊容。茫茫雲夢,混蒙吳楚;浩浩洞庭,涵虛太清。吐崑崙之碩玉,匯雪嶺之流瓊。至若太湖水碧,長白山青。劍閣天險,秦淮月明。草原雲淡,大漠霞紅。莫高窟之瑰詭,黃果樹之恢弘。雁盪峰之奇崛,日月潭之凈澄。極人力之化境,妙造物之神功。
至若億萬華年,盤古闢地開天。冰川雪凜,林岫春妍。有巢鑽木而取火,嫘母育蠶以織綿。龍鳥斂聲綠野,恐龍遁跡莽原。后稷刀耕而火種,蒼擷造字以代傳。帝嚳明德而輔政,顓頊簡行以納言。至若共工稱霸冀州,猛獸橫行巨野。烈焰燒紅林壑,奔洪泛濫渭川。天傾西北,地坼東南。女媧鍊石以力補,伏羲造人而得蕃。萬物蓊鬱,百穀豐稔。天光而麗朗,大陽以高懸。禹王治水,黃帝逐鹿。河洛出圖,麒麟顯瑞。后羿射日,神農嘗草。開大化於堯舜,立邦國乎夏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桓九合,霸主諸侯。兵戈亂於戰國,文道盛乎春秋。嘗膽卧薪,勾踐剪吳以釋恨;金台納士,燕王興國而得酬。胡服騎射,引陰山之響箭;兵出淆函,開一統之帝州。驅三軍席捲四隅,制六合風掃八荒。樹旌麾於秦嶺,造阿房於咸陽。蓋武力極以失德,刑罰甚而喪邦。於是復乾元之象理,歸正道乎滄桑。
岱宗巍巍,洙泗湯湯。經國憑之以至道,治世賴以之紀綱。屈人之兵,開宏猷於孫武;安國之策,集大成乎素王。播聖教宏開諸子,驅駟馬周遊列邦。宮牆萬仞,高迥堯天;弟子三千,企慕登堂。興王道於孟子,啟玄學乎老莊。光彩列聖,炳耀春陽。漢武雄才,盡百家以罷黜;朱子遠識,究玄理而道昌。王陽明發揮聖門,集“心學”之大成;王夫之並收諸子,循天下之大公。故仁義嘗被春秋,大道止於中庸。楚天浩浩,湘水離離。屈騷輝耀日月,雖萬古而爭光。金相玉質,曠古誰匹?偉辭忠恕,天地無疆。至如史開絕唱,千秋自當子長。“就極刑而無慍色”,蒙垢辱以鑄偉章。究天人之際,觀古今之變。修不朽之史,成不刊之言。浩然正氣,椽筆而盡騁;美玉精金,名山以得藏。
於是大夏雄傑,名史冊而昭彰。唱大風兮飛揚,歌猛士兮四方。楚霸王倚劍而虎嘯,漢高祖還鄉以鷹揚。蘇子卿節壯胡雪,飛將軍弓滿龍城。霍去病匈奴馬踏,謝東山淝水鞭橫。曹孟德橫槊賦詩,慷慨以悲壯;諸葛亮運籌帷幄,盡瘁而鞠躬。顏真卿浩氣卓卓,南霽雲鐵骨錚錚。岳武穆忠肝長共明月,信國公丹心永照汗青。報國無門,英雄懷恨。辛稼軒欄桿遍拍,寶劍空鳴;陸放翁冰河入夢,鐵馬難行。戚繼光威震東海,鄭成功劍嘯南洋。史可法血染梅嶺,袁崇煥志烈長城。至若鄭和寶船,七下西洋。聲赫東亞,威震紅海。著千秋偉業,帶一路飆風。悲壯哉,巍巍大廈,賴棟樑以堅撐;赫赫神州,憑浩氣而中興。
若夫文明古國,自智達以慧生。解天有周易,測地有張衡。蔡紙而驚世,“祖率”以圓融。葯嘗百草,李時珍千秋獨步;足涉九域,徐霞客一意孤行。活版印刷,鐵范得就於畢升;青銅冶鑄,鼎鼐氣鎮乎王廷。文華以燦耀,國運而亨通。大唐盛世,人盡其能。天才以得降,風騷而盛行。稟建安之氣骨,衍太康之徵宮。李杜高標古調,高岑唱盡邊聲。九天閶闔,皆崇宇殿;萬國衣冠,盡拜冕旒。酒腸似海,詩膽如天。東風百物,草木欲言。韓昌黎文起八代之衰,蘇東坡詞開兩宋之先。文以載道,唯陳言之務去;志以安邦,同日月而高懸。醉翁亭邊,太守與民同樂;岳陽樓上,孤臣為國獨憂。司馬光宏著通鑒,王安石力推新法。明家國之盛衰,辨簡策之偽真。視成規之可變,革弊政以維新。於是譚復生橫刀長笑,留肝膽崑崙;龔定盦倚筆壯賦,喚禹甸風雲。於是五千載中華輦與,忽陡轉而急折。虎門銷煙,三元抗英。火炮驚醒睡獅,共和取代朝廷。武昌一役,雷霆搖撼御殿;辛亥百年,中山永鑄豐功。秋競雄揮龍泉於東浙;徐錫麟留浩氣於西泠。於是七月浦江,大浪濤鳴。南湖波綠,遠岫山青。鐮斧耀日,旌旗舞風。開理想之新政,謀幸福之大同。南昌首事,武裝工農。斗頑敵而轉戰,蓄銳氣以長征。金沙水拍,大渡橋橫。沼澤千里,雪山萬重。延水河邊,戰歌嘹亮。寶塔麾下,窯洞通明。曉月而漸圓,曙色以將紅。
盧溝月冷,瀋水濤寒。抗日烽火,大勢燎原。白山黑水,楊司令戰馬嘶風;黃河紫塞,左將軍寶劍倚天。淞滬鏖戰,“出雲號”永沉江埔;台庄大捷,晉豫魯長寫英篇。八載抗倭,挽民族於危難;四年潰蔣,逐殘兵乎台灣。百萬雄師,直指龍蟠。據豫皖以蓄勢,收吳楚而凱旋。紫氣遙蒸塞北,紅旗遍插江南。天安門初明曙色,金水橋長漾清瀾。毛澤東城樓健履,五星旗輝耀宇寰。周秦漢唐,明清宋元。氣度豈堪並論,偉業獨鑄泰山。
嗟夫,大夏脊樑,乃鋼鐵以鑄成。歷經兵燹,何懼箭鏑與刀鋒?每遇天災,愈能淡定而從容。昔者黃河肆虐,花園口哀鴻凄厲;倭寇猖狂,金陵驛悲聲慘絕。驚雷巨電,血雨腥風。為國殤而無恨,臨危難以不驚。汶川頹山,唐山毀城。江南雪肆,華北水洪。中樞高撐砥柱,春陽暖送熾情。
壯矣哉,四極疆土,十億人民。乘改革之駿馬,騁開放之飆輪。瀚海西拓,胡楊清引甘泉;小平南巡,國門先綠芳春。摶大鵬於海曲,富邊蕃於江潯。紫荊明艷香港,蓮花紅照澳門。神舟號徜徉寰宇,葛洲壩驚悚巫神。商潮澎湃禹甸,科技開拓紀元。千秋壯舉,高標史冊;五年計劃,遙指雲巒。叢林獅吼,大漠鷹盤。平沙紅照鞍轡,碧海浪逐征帆。京華赫赫,發祥雲之五色;曉日彤彤,啟新紀之宏篇。巨龍蹈海,耀金鱗於雪浪,鯤鵬展翼,奮颶風乎堯天。金甌已滿,聖火遍燃。舉曠世之華宴,壯邦國之大觀。於是秋高八月,雁翥長空。芳菊爛漫上苑,健兒一逞豪雄。金牌熠熠,燦耀紫禁帝闕;歡情陣陣,遙和黃河浪聲。
盛矣哉,九原寥廓,造物嘗勒妙有之功;正氣浩莽,神州每構乾元之象。明月流光,東風浩蕩。壇開錦砌,啟江浦之煙嵐;春煦瑤階,融崑崙之積雪。綠野嬌饒,丹陽麗朗。錢塘江潮疊百尋,香爐峰瀑飛千丈。華夏江山金湯而倚固,千秋邦國塞垣以憑壯。繼大唐而復興,共泰岱以崛起。任自然而漫化,藉人文以厚養。奏黃鐘之大呂,振祖德之遺響。開西天之晚窗,看洪流以東向。六十華誕,水笑山歌;舉國同歡,欣然作賦!
頌曰:宇宙蒼蒼,華夏泱泱;赤峰莽莽,碧水湯湯;晴空朗朗,彩幟揚揚;捷音頻頻,盛事樁樁。強軍富國,正正堂堂;走向世界,大大方方。炎黃兒女,熱愛家邦;繁榮昌盛,國壽無疆!
2009年09月10日

5.12周年祭

(作者:聶成華)
接近5.12,接近14:28;接近周年,接近汶川。2008年一個不平凡但又平凡的一天,汶川震顫,顫動了所有中國人的心;2008年一個已流逝但又銘記的一天,巴蜀奮戰,戰下了抗震救災譜的精神!
——題記
華夏天府,巴蜀勝地,遠古文明,源源不息,良田萬頃,沃野千里,世之樂土,民之福地。孰料去歲,天崩地裂,鬼蜮降災,神靈束手,宇內瞠目,四海震驚。孤魂一縷隨風逝,長夜千家伴淚眠;兒念暖懷,母思幼子,嬌妻芳容宛在,拙夫軟語猶存。淚灑江郊,江流不盡悲苦;夢回鸞帳,錦被猶有殘香。兄姊冒雨牽弟妹,感同身受;恩師捨命救學子,情比天高。望鄉台上, 夢魂傳書,萬言難賦;奈何橋邊,攜字征鴻,幾聲如泣!
瀟灑文山,書生一介,有懷投筆,無路請纓。未有子房、諸葛之賢,亦無陶朱、猗頓之富。欲赴震區抗災,身弱力微;將效明星捐贈,阮囊羞澀。寒家少年夢斷,紅塵長路雲遮。惆悵難禁,孤星輕寒遍地;壯志未酬,男兒豪氣衝天。飄如絮舞,百般情系綠葉;黯然魂銷,幾度淚濕青衫。將書凌雲雄心,迎風展翅;誓效豪客亮劍,向天高歌。
祝福華夏,祝福汶川。領袖親臨,解百姓於危難;專家坐鎮,揮三軍於荒丘。懷抱注暖意,雙肩扛愛心。四海聚才,齊赴災區建新家,可謂雪中送炭;八方解囊,萬里雲天申援手,堪比臘盡回春。祈禱之聲,恰似黃河大合唱;賑災之情,宛如長江千古流。萬眾一心,博愛集成泰山;千腸百結,真情感動蒼穹。翻天覆地, 眼前新境何時起?殘垣斷壁,夢中慘象隨煙消。
祝福巴蜀,祝福汶川。祖國強大,勝似懸天紅日;天災肆虐,猶如過眼青煙。昨夜驚夢,渺不足道;今朝舉首,美不勝收。講堂桌椅嶄新,傳學子書聲朗朗;醫館設置齊備,止患者疼痛連連。舊貌難尋,高樓立天柱;佳景易現,紅霞映東山。川穀回徑流春光,雲棧鉤連藏蕙蘭。蝶敷粉霜,相邀飛絮來小院;蜂含蜜露,告別落英過東牆。江碧鳥白山疊翠,風清日暖柳生煙。新詞妙筆,時近清明,淚悼家人骨;扶妻攜子,正值寒食,土添至親丘。辛酸淚,撒滿巴山,沒在漫漫長路;長恨歌,傳遍蜀水,起於聲聲杜鵑。
祝福今朝,祝福汶川。周年將至,別夢依稀,生者發奮,逝者安息!難關共度,福祿可期,盈虛有數,悲痛無益。身無長物,唯題韻幾言相贈;歌有短引,將《高山》一曲長留:
雄鷹展翅朝天舞,何懼征途暴風雨;
南海如溝躍青驄,北辰似坎揮鐵斧。
幾許辛酸腹內藏,一番豪氣雲中吐;
耕雲種月摘繁星,苦盡甘來弄簫鼓。
2009年5月4日(本為完成於2009年4月20日)

代表作品


聶成華作品:
聶成華反左書——《論劍》
聶成華反左書——《論劍》
聶成華書畫
聶成華書畫
聶成華書法——蟬(虞世南)
聶成華書法——蟬(虞世南)
聶成華書法《人生八境》
聶成華書法《人生八境》
聶成華書法——滿江紅(岳飛)
聶成華書法——滿江紅(岳飛)
聶成華書法——登高(杜甫)
聶成華書法——登高(杜甫)
聶成華書法——龍馬精神
聶成華書法——龍馬精神
聶成華書法——橫渠四句
聶成華書法——橫渠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