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地理學

區域經濟地理學

區域經濟地理學是經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具體區域的生產布局、條件、生產部門與地域結構特點以及生產的地域體系。所研究的區域可大可小,大至一個洲、一個國家,小至一個省、一個縣。其基本內容一般包括:區內發展條件的經濟評價;區域經濟結構與生產布局特點;經濟專業化與綜合發展;生產地域綜合體與經濟中心的形成與發展;生產地域分工與經濟區劃分;經濟發展方向的探討等。

理論簡介


區域經濟地理研究,大多結合國土規劃、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經濟區劃、流域開發、地區自然資源綜合考察,以及區域經濟地理志和地方志的編寫等綜合性任務來進行。一般又分世界和中國兩大部分。前者包括世界經濟地理、大洲經濟地理、國家經濟地理、地區經濟地理等;後者包括中國經濟地理、大區經濟地理,省區、地區和縣經濟地理等。區域經濟地理和部門經濟地理,既有分工,又有聯繫。區域是各生產部門組成的綜合體,研究區域要涉及部門;部門發生於區域,研究部門也離不開區域,兩者內容相互交叉。區域經濟地理學是一門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很強的學科,研究中一定要有綜合系統的觀點,運用區域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分析,概括區域總特點和刻劃地域差異。還要結合技術經濟論證,找出區域的發展方向和制定區域生產的總體布局。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基礎理論
第一章 區域經濟地理學的學科性質與任務
第二章 區域經濟地理學科的理論體系
第三章 勞動地域分工理論
第四章 經濟地域運動理論
第二篇 經濟地域
第五章 經濟地域的基本特徵
第六章 經濟地域形成發展的條件
第七章 區域的產業部門結構
第八章 經濟地域的產業空間結構
第三篇 經濟地域系統
第九章 經濟地域系統的基本特徵
第十章 經濟地帶系統
第十一章 經濟區系統
第十二章 城市地域系統
第十三章 規劃區系統
第十四章 地緣經濟地域系統
第十五章 經濟地域系統實證分析
第十六章 經濟地域系統的協調與調控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