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革
羊皮革
皮革是生皮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處理(鞣製)變成的化工產物,處理后,皮革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水性,高TS,良好衛生性能,穩定性能等等,只有這樣的皮革才能用於革製品生產。
羊皮革生產分服裝(手套)革和鞋面革兩大生產工藝。初期的羊皮製革沿襲了牛皮的製革方法,到20世紀60年代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獨特的生產工藝。
服裝(手套)革的生產工藝有:浸灰工序。50年代前是將皮浸在瓦缸內,不斷翻動,生產周期8~10天。60年代改用划槽浸灰,俗稱老灰、中灰、新灰三池法,生產周期縮短到6~7天。但三池法工序往返、操作笨重,產品質量不易控制。到1973年,上海久新製革廠技術員吳連元等人改用轉鼓滾灰,通過加強機械運動,加速皮張的化學反應,生產周期縮短為2天,工時效率提高3倍。鞣製軟化工序,1950年前一直是靠米糠發酵2晝夜完成。1958年,吳連元把牛皮胰酶軟化方法移植到羊皮上,只需2~3小時。雖然生產周期縮短,但皮面粒紋較粗。1965年,上海久新製革廠率先應用胰酶加蛋白酶的方法軟化山羊皮,使皮面細緻,呈平紋狀,產品質量顯著提高,生產周期縮短到1小時,完善了羊皮革的軟化工藝。酸皮削勻工藝,70年代前沿用灰皮削勻,但背脊部位差,降低了皮革利用率。80年代初,移植牛皮酸皮削勻方法成功,使整張羊皮纖維伸展伸平,革身豐滿柔軟,利用率提高5%,生產成本下降。
皮革及其製品的市場潛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總需求量約為1.0億平方米,相當於3億張牛皮(標準皮)的產量,中國皮革產量摺合標準皮近7000萬張,約佔全球皮革產量的23.33%。但是,中國皮革製鞋及其相關產業的企業也應該正視到,目前我們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雖然中國是世界上皮革生產大國,但並不是皮革強國,在品質、價值方面仍處於弱勢地位,需要在這個市場的大環境中加以磨練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