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乾爹

流行於全國的保育習俗

就是認義父、義母,是流行全國的一種保育習俗。在北方叫“認乾爹,乾媽”;在南方則稱為“認寄父、寄母”,俗稱“拜過房爺、過房娘”。嬰兒時期拜認的乾親可能是永久性的,終身保有這種關係,也有可能是臨時性的,多則三五年,少則匆匆一晤,從此各不相干。

基本資料


拉乾爹
拉乾爹
拉乾爹舊社會,人們迷信命運,為兒女求神問卦,看自己的兒女好不好帶,尤獨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個乾爹,按小兒的生辰年月日時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剋的關係,如果命上缺木,拜乾爹取名字時就要帶木字,才能保險兒子長命百歲。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盛開一方之俗,傳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什邡,在農曆正月初九日,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辦“上九會”,民謠云:“上九上九,活到九十九。”這天拉乾爹最吉祥,也有在正月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還有不擇時日地址所謂“拜拉路乾爹”、“上門拜乾爹”者。是日,羅漢寺山門前,古柏森森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巫卜星相、低錢香蠟、小食攤點、流動商販,雲集道旁善男信女,大家閨秀、公子哥兒、山民村姑,三五成群,拉拉扯扯,擠來擁去,歡聲笑語,熱鬧非常。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背著、抱著、牽著娃娃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准乾爹對象,如果顧娃娃長大有常識就拉一個知書識禮有字墨的文人為乾爹;如果娃娃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扯脫就跑,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都爽快的應允,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
拉者連聲叫道:“打個乾親家”,就拉在古柏樹腳下,擺好下酒的“干盤子”撙酒、焚香點蠟,以“古板為證”寓意:“古柏長表”,叫聲娃娃“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乾親家給娃娃取個帶木字的名字,因為命上缺木”,乾爹想一陣后,就取名“和森”,有的乾爹還逗娃娃“乾兒子和森,叫一聲乾爹”,圍觀者也喊:“快叫、快叫......”,娃娃一叫“乾爹”,乾爹答:“唉!”圍觀者拍手叫好,顯得親親熱熱。分手後有禮上往來者謂“常年乾親家”,無來往者謂“過路乾親家”。而今,雨水節這天由竹溪公園舉辦“拉保保”,已成為遊園中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