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蕨族
毛蕨族
蕨類植物,植株高約60-80厘米。根狀莖橫卧,頂端密被披針形,栗黑色鱗片。葉簇生或近生。葉片通常下部不育,上部能育,孢子囊群小,位於小羽片中脈與邊緣之間;囊群蓋棕色,邊緣有長睫毛。
種中文名:尋烏鱗毛蕨
種拉丁名:Dryopteris xunwuensi Ching et Shing ex Shing et J. F. Cheng
科中文名:鱗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中文名:鱗毛蕨屬
屬拉丁名:Dryopteris
國內分佈:江西、廣西
命名來源:[Jiangxi Sci 8(3): 48. 1990]
尋烏鱗毛蕨的植株
尋烏鱗毛蕨的植株高約60-80厘米。根狀莖橫卧,頂端密被披針形,栗黑色鱗片。葉簇生或近生。葉片通常下部不育,上部能育,孢子囊群小,位於小羽片中脈與邊緣之間;囊群蓋棕色,邊緣有長睫毛。
中文學名:尋烏鱗毛蕨
拉丁學名: Dryopteris xunwuensis Ching et Shing
界:植物界
門:蕨類植物門
綱:薄囊蕨綱
目:水龍骨目
科:鱗毛蕨科
族:鱗毛蕨族
屬:鱗毛蕨屬
種:尋烏鱗毛蕨
命名來源: Jiangxi Sci 8(3): 48. 1990
尋烏鱗毛蕨的植株高約60-80厘米。根狀莖橫卧,粗約2. 5厘米,頂端密被披針形,栗黑色鱗片。葉簇生或近生;葉柄長約30-40厘米,粗約2-3毫米,基部褐棕色,密被與根狀莖頂端相同的鱗片,上部禾稈色,疏生黑褐色至棕色的披針形小鱗片,鱗片基部具睫毛;葉片五角狀卵形,長約35厘米,寬約20-25厘米,三回羽狀;羽片約10對,互生,彼此不接近,卵狀披針形,基部1對最大,長約15厘米,寬約8厘米,基部的柄長1-3厘米(同株);小羽片約5-8對,披針形,基部下側的小羽片長達7厘米,寬約2厘米,羽狀全裂;末回小羽片約6-8對,卵形,長約1厘米,寬約4毫米,中下部全緣,中上部至頂端具疏齒。葉脈下面明顯,末回小羽片或裂片的側脈單一或二叉,達葉邊。葉近革質,干后褐綠色,上面光滑,葉軸和羽軸具有較密的棕色毛狀鱗片,鱗片基部具睫毛,小羽軸下面具有較多的棕色鱗片,鱗片基部泡狀不明顯,邊緣具睫毛。葉片通常下部不育,上部能育,孢子囊群小,位於小羽片中脈與邊緣之間;囊群蓋棕色,邊緣有長睫毛。
尋烏鱗毛蕨的植株產江西、廣西。模式標本采自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