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

近現代著名畫家

常玉(1900年10月14日—1966年8月12日),本名常有書,1900年10月14日生於四川順慶(今南充市),1966年在巴黎因煤氣泄漏去世,近現代著名畫家。

少時家境殷實。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巴黎,與徐悲鴻、林風眠熟稔,常玉的藝術觀點卻與他們不同,他不進美術學院進修,常在咖啡館里一邊看《紅樓夢》或拉著小提琴一邊繪畫。常玉在藝術上堅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經歷大起大落,一生默默無聞、不被賞識;而今,西方公認他為世界級的繪畫大家,被譽為“中國式的莫迪利阿尼”。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常玉繪畫作品
常玉繪畫作品
1900年10月14日生於四川。 1919年赴日本。
1920年勤工儉學到巴黎。

工作經歷

1921年與徐悲鴻、張道藩等留法學生組織“天狗會”。
1925年作品入選法國秋季沙龍。
1931年為法文版《陶潛詩集》作插圖。
1932年被列入《1910-1930當代藝術家生平辭典》第三卷:
1933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畫展。
1938年因兄喪返國,同年返回法國。
1948年由法國赴美,居留美國紐約。
1950年在紐約舉辦畫展,次年返回巴黎。
1955年作品參加巴黎獨立沙龍。
1964年應台灣“教育部”邀請,在台舉辦個展。
1965年在巴黎友人家中舉辦個展。
1966年因煤氣中毒,去世於巴黎寓所。

創作特點


藝術手法

入展、個展與繪畫風格
1925年作品入選法國秋季沙龍。1931年為法文版《陶潛詩集》作插圖。1932年被列入《1910-1930當代藝術家生平辭典》第三卷。1933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畫展。1938年因兄喪返國,同年返回法國。1948年由法國赴美,居留美國紐約。1950年在紐約舉辦畫展,次年返回巴黎。1955年作品參加巴黎獨立沙龍。1964年應台灣“教育部”邀請,在台舉辦個展。1965年在巴黎友人家中舉辦個展。1966年因煤氣中毒,去世於巴黎寓所。他是早期知名海外畫家之一,亦是近代中國畫壇的一個異數,因為他擅長畫畫,卻是以頑童心理、遊戲心情在作畫。他畫畫不講究書法、畫理,而是隨性所之、隨興所至,畫他的好惡、畫他的心情。繪畫對常玉而言是一種情感的自然發泄。常玉從最熟悉的中國藝術投入另一個嶄新的西洋藝術領域,以中國繪畫的基礎不斷地摸索追求,巴黎藝術派別林立,藝術家各領風騷,終於成就常玉簡練流暢的特殊 繪畫風格。

人物評價


西方公認他為世界級的繪畫大家,中國式的莫迪利阿尼。

社會活動


作品拍賣

2021年5月31日,由常玉創作的《群馬》在華藝國際北京春拍上預展,該預展將持續至6月3日,6月2日至5日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