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榴石

翠榴石

翠榴石(Demantoid),是鈣鐵榴石中含微量鉻的翠綠色變種,具有半金剛光澤和高色散(0.057),主要產於超基性岩的接觸變質帶。顏色從淺綠色、黃綠色至翠綠色。翠榴石具有極高的折射率、比鑽石還高的色敞值,光澤超強,火彩特別豐富,只足顆粒一般都比較小。超過2克拉的寶石已十分罕見。

產自俄羅斯烏拉爾山脈的翠榴石品質最佳,也是翠榴石最主要的產地,通常合有呈放射狀的,俗稱“馬尾”的石棉纖維內含物,非常獨特。其他產地還有義大利、德國、納米比亞、肯亞等。

簡介


翠榴石以其漂亮的火彩和產量稀少而成為高檔寶石。在顯微鏡下觀看,翠榴石內一般都有一些石綿纖維(馬尾狀)。翠榴石的色散比金剛石還要高,因此有人稱它為世界上最為閃耀的寶石。翠榴石之好火者,著名於世。但顆粒一般不大,10克拉以上者極難得。八十年代初,我國首次發現翠榴石,儲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西部超鎂鐵質岩體中。新疆翠榴石的發現,填補了我國高檔寶石的又一空白,同時為世界上極稀有的寶石級翠榴石,開闢了新的來源。
翠榴石
翠榴石

特徵


翠榴石是一種鈣鐵榴石。顏色一般為典型的翠綠色,亦有明亮的金綠色,這種色是由鉻引起的。翠榴石化學組成成分為Ca3Fe2[SiO4]3,含有少量的鉻元素。翠榴石是一種高折射率的礦石。其折射率為1.888(+0.007,-0.033),超過折射儀的測量上限。翠榴石的更為突出特點是高色散值,高達0.057,比鑽石的0.044還要高出很多。翠榴石的硬度在石榴石中算是比較軟的品種,莫氏硬度為6.5-7,密度為3.84g/cm。翠榴石常含特徵的馬尾絲狀石棉礦物包裹體,是由纖維狀石棉構成,此外還可見平直色帶、黃鐵礦包裹體、以及兩組相交的生長紋理。
翠榴石
翠榴石

種類


翠榴石有好幾種顏色。因含有鉻元素的鈣鐵榴石,通常為黃綠或翠綠色,還有黃色,黃褐色,褐色,棕褐色等。主要產自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產量很小。翠榴石最自豪的是它的色散,達到了0.057,超過了鑽石0.044,加之它優異的折射率和光澤,閃爍異常,令人讚歎。這也是為什麼優質的翠榴石與祖母綠價格相當的原因了。

歷史


於1868年在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Ural mountains被發現,以後斷斷續續出產了很少的一點,而烏拉爾山脈也幾乎是其最大的出產地。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非洲納米比亞也發現了一些。翠榴石的稀少程度比察沃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優質的翠榴石更為罕見。大部分的翠榴石都小於1克拉,達到2克拉的優質翠榴石非常罕見,而5克拉的優質翠榴石則是世界級的寶石了。硬度:6.5至7。另外,極個別的翠榴石還具有變色效應,在日光下呈黃綠色,在白熾燈下呈橙紅色。化學成分:硅酸鈣鐵,含少量鉻。

保養方法


可以採用清水凈化法,即用清水洗滌,將翠榴石洗凈後置於清水24到48小時即可。

成因


徠一般認為翠榴石的形成條件是:
(1)圍岩組成應該是貧鋁富鐵,且附近有鈣質碳酸鹽出露地區,即有利於“純度高”的鈣鐵榴石結晶環境。否則,若鈣鋁榴石端員分子比增多,2價Fe必將直接影響晶體折射率和色散等光學性能的降低,從而失去翠榴石作為優質寶石的特性;
(2)形成部位較淺,較高的氧逸度更適宜於翠榴石結晶。不然,2價Fe在總鐵中比例的加大將趨於形成帶棕紅色色調的鈣鐵榴石。參照人工合成實驗,翠榴石可在中等溫度(370℃以下)、50至1500bar壓力下形成。
有研究表明,我國新疆翠榴石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自變質作用使橄欖岩類岩石蛇紋岩化,然後,後期的岩漿熱液沿岩體裂隙交代、淋濾蛇紋石形成翠榴石。再一次斷裂、錯動的結果使已形成的翠榴石被
蛇紋石所膠結。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存在超鎂鐵質岩體而無後期熱液作用也不可能結晶出翠榴石的緣由。
翠榴石
翠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