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衛星”1號工程
“人造地球衛星”1號工程
目錄
蘇聯在1957年10月 4日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是一項複雜的工程。
1956年末,蘇聯負責洲際導彈研製的С.П.科羅廖夫獲悉美國在 9月曾進行運載火箭的試驗並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內發射衛星,遂於1957年初向蘇聯政府建議推遲原計劃在1957~1958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發射的衛星計劃,改為先發射2顆簡易衛星,即ПС-1和ПС-2,衛星只攜帶最簡單的儀器。蘇聯政府批准了這個建議並組成了領導衛星發射的專門委員會。發射衛星用的運載火箭是用P-7(SS-6)洲際導彈改裝的。經過改裝的P-7定名為“衛星”號運載火箭(圖1 )。它由中央芯級和4個助推級捆綁而成,共用20台主發動機和12台遊動發動機。火箭全長29.167米,最大寬度10.3米,起飛重量267噸,起飛推力3900千牛(398噸力),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
“人造地球衛星”1號工程
衛星結構和運行軌道“人造地球衛星” 1號主要由殼體、衛星設備和天線組成。衛星呈球形,外徑0.58米,重83.6公斤。殼體由兩個鋁合金半球殼對接而成,藉助橡膠件保持氣密,內部充有0.12兆帕(1.3大氣壓)的乾燥氮氣。下半殼表面是熱控制系統的輻射表面;上半殼外面加有隔熱層。殼體內安裝電池組、無線電發射機、熱控制系統組件、轉接元件、溫度和壓力感測器等。電池組由 3個銀鋅電池構成。在電池組中央的矩形槽內安置兩台交替工作的無線電發射機,工作頻率分別為20.005和40.002兆赫。4根鞭狀天線重8.4公斤,長2.4~2.9米(圖2)。
衛星的初始軌道參數是:近地點215公里,遠地點947公里;軌道傾角65°;運行周期96.2分。衛星共運行92天,繞地球飛行約1400圈。“人造地球衛星”1號於1958年1月4日再入大氣層燒毀。(見彩圖)
“人造地球衛星”1號工程
“人造地球衛星”1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