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

革命人士

黃浩(1895-1969)原名黃寵錫,廣東揭陽縣頂埠村人,北平崇慈小學校校長和新街口基督教堂“長老”。1938年春開始,籌集經費為冀中八路軍購買藥品,後任中共晉察冀分局社會部黃浩地工組負責人。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北京市房管局副局長等職。1969年12月23日被迫害致死,時年74歲。

個人簡介


曾用名:黃寵錫
所在區:原東城區
所在街道:交道口
地 址:南板衚衕
領 域:文藝界
黃浩(1895-1969),原名黃寵錫,廣東省揭陽縣人。

個人經歷


1915年,考人廣州光華醫學院。因反對袁士凱稱帝,被投入監獄,判處死刑。取消帝制以後,倖免於難。 1916年.獲釋出獄。
1918年,先後在京綏鐵路醫院、段祺瑞軍隊中任醫生。
1920年,定居北京,開私人診所。
1927年,棄醫創辦寵錫挑補繡花工廠,囚捐款修建崇慈小學在基督教徒中享有聲譽,被選任崇慈小學校長、新街口基督教長老會教堂長老,又相繼被聘任為崇慈女中、崇實男中及米市大街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董事和董事長。
1931年,寵錫工廠為上海青年援馬(馬占山)團捐款數百銀元。
1937年5月,黃浩奔赴延安。途經陝西省三原縣時,見到彭德懷。彭德懷為黃浩題寫“堅持抗戰到底”,並建議黃浩利用他在北平的社會條件,從事統戰聯絡工作。黃浩肩負使命返回北平,以教會、中小學校、挑補綉工廠為媒介,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為抗日根據地設立秘密掩護點10餘處,域內有象鼻子前坑、泡子河、碾兒衚衕、錫拉衚衕、板廠衚衕等。與李慶豐、張蘭芳等秘密輸送革命者進出抗日根據地,接受為根據地運送醫藥、器械任務1938年,黃浩前往上海、廣東、香港等地,向各界宣傳抗日救國、籌集巨額經費。在北平,以工廠與工商界來往為掩護,通過李慶豐在協和醫院工作、張蘭芳開辦的診所等關係,在敵占區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送到抗日根據地。
1939年5月,收到白求恩大夫開出的藥單,備齊藥品,輾轉送到戰地醫院,並利用東交民巷法國醫院院長貝熙業在西山的別墅,為妙峰山聯絡站送醫藥、器材。
1943年黃浩從北平撤回抗日根據地,1944年被派到上海工作。1946午化名回到北平,繼續開展秘密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任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