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贈張書記
戲贈張書記
《戲贈張書記》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五言六韻律詩。這首詩一、二句寫宦遊之人與思婦之間的兩地孤寂;三、四句寫景;五、六句設想男主人公對妻子的懷念;七、八句設想妻子思念丈夫時的細節;九、十句再度寫景,景語即情語,通過比興,深化了循環不已的離愁別緒。詩稱“戲贈”,詞懇情切,將眼前景和心中情融為一體,於設身處地的體貼中表露了關心張審禮夫婦的心意。全詩詞清句麗,自然之中見靈動。
戲贈張書記
別館君孤枕,空庭我閉關。
池光不受月,野氣欲沉山。
星漢秋方會,關河夢幾還。
危弦傷遠道,明鏡惜紅顏。
古木含風久,平蕪盡日閑。
心知兩愁絕,不斷若尋環。
1、張書記:張審禮為朔方書記,亦王茂元之婿。張采田以為此詩作於開成四年義山任弘農尉時。“此或張於役弘農,與義山相見,其婦尚居岐下(指鳳翔),故以思家戲之也。詩意牢落,必調尉時作。”
2、別館:指弘農縣的館舍。
3、空庭:指詩人任弘農尉時所居的官舍。
4、不受月:寫池中波光粼粼,不能倒映出清晰的月的形狀。
5、野氣:山野間的暮靄。
6、星漢:天河。
7、危弦:指張妻彈奏的琴瑟,有急促不定之聲。傷遠道:因張審禮遠在他鄉而傷感。
8、明鏡:指張妻照鏡。惜紅顏:自惜因孤獨麗紅顏虛度。
9、兩愁:指張審禮與妻子彼此相思之愁。
10、尋環:連續不斷的環。
你獨自住在客館,孤枕一人並無情歡。我這裡寂寞空庭,早早地把門閉關。
波光閃閃,池面動蕩,池水照不出月光團圜。夜色已濃,暮靄沉沉,遮掩了所有的青山。
迢迢銀河只有到七夕才讓牛郎織女團圓。你與夫人遠隔千山萬水,只有在夢中去復還。
夫妻為分居而悲傷,只有那危弦把苦情相傳。遠方的妻子對著明鏡,一定會嘆惜紅顏雕殘。
微風吹打著蒼蒼古木,古木的心情凄涼木然。那寂寞的原野,每日每夜都十分悠閑。
我知道你們夫妻分居,雙方的相思長恨綿綿。好像那周而復始無頭無尾的圓環。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作者和自己的連襟居住在館舍中,沒有帶家眷,處境孤寂。月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野外的暮氣漸漸襲來,把遠處的山都要籠罩淹沒了。這時作者想到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七夕才能幽會一次,聯想到張書記思念妻子和張書記的妻子思念遠行的夫君,故作者寫下這首詩來戲增自己的連襟,以解相思之情。
這是一首五言六韻律詩。題作“戲贈”,含有幽默風趣之意。張審禮出差行役在外地,遠離妻室,有相思之苦;詩人與他是連襟,故以詩來描繪誇張這種相思之情。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感受。所以,詩不會被朋友誤解。
第一至四句寫張氏與自己都處於相思苦境。君住“別館”,我住“空庭”。“別館”不是正式的使館,是地位不高者所居的客館。“空庭”是孤獨者所居的房子,並無妻兒家室,故日寂寞空庭。“孤枕”言其獨居,“閉關”言自己寂寞凄涼。第一句一下子把兩人的距離拉近:張審禮與李商隱均是孤獨寂寞苦於相思的人。第二句寫令人煩憂的環境。連連颳風,池光閃爍,動蕩不定,明月高懸,卻沒有平靜的池水來接受月亮的影子。田野里,天黑了,濃濃的黑暗遮掩了山峰。這兩句,寫出了一種令人心煩意亂的、令人壓抑的景色,以此來渲染相思中人的苦苦的心情。詩人善於融情入景。
第五至八句寫嘆息別離的生活還將延續很長時間,就像牛郎織女,分居銀河兩邊,只有到七夕之夜才能相會,所以相思之夢,還會做下去。“秋方會”之“方”,“夢幾還”的“幾”,都十分貼切。第四句從男女雙方分寫相思之苦。調得太高太緊的弦奏出的音樂為遠道分離而悲傷,而婦人對鏡嘆惜,紅顏在相思苦戀中逐漸消逝。
第九至十二句再次寫出這種離情別緒之長。詩人找到了兩種意象:風中挺立的蒼蒼古木,沉默著的荒蕪的原野。“古木”和“平蕪”的意象,給人一種永恆不斷的、沒有變化的意蘊。詩人的取此為象,用以象徵綿綿不斷的相思之情。李商隱善用這種象徵兼比興的手法。第六句誇張地描繪張書記的相思苦情,猶如連環,無頭無尾,永無止境。
作者描繪了張書記和他的妻子兩人的心情之後,又突然盪開一筆,寫秋日肅殺的景象。古樹搖晃很久,似乎留住了之前吹過的秋風,荒野一望無際,終日閑置,無限蕭索。體諒到張書記夫妻這樣悲傷離別而滿懷愁緒,那兩情纏繞之態,正好像解不開的玉連環一樣。作者“善戲謔兮,不為虐兮”,寫得自然流暢,幾乎察覺不出用典的痕迹。揣摩張書記夫妻的心思,融秋日之景與離別的愁緒一體,語含“戲’’趣,又不流於狎昵,妙在不傷大雅,讀來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