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宮縮痛

產後宮縮痛

在產褥早期因宮縮引起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稱為產後宮縮痛。產後宮縮痛一般在產後1~2日出現,持續2~3日後自然消失,多見於經產婦。產後宮縮痛的主要原因是產後增大的子宮收縮。產後子宮要通過收縮逐漸恢復到正常大小。哺乳時反射性催產素分泌增多會使疼痛加重。多胎產婦及經產婦的痛感更強烈,主要是因為子宮只有加強收縮才能恢復正常大小。產後宮縮痛表現為產後腹部會發生抽筋般的疼痛(尤其是喂哺寶寶母乳的時候),這是子宮在收縮、為了使子宮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內所引起的。這種疼痛4~7天後會自然消失。產後宮縮痛治療方法為防止著涼,注意休息,適當按摩,取側卧或俯卧位,必要時應用鎮痛藥物治療。宮縮大多數為生理現象,如果頻率在正常範圍就沒有問題;但次數太多,需要治療。產後宮縮痛都能自愈,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婦產科或婦科。

病因


● 生產後第一天,子宮維持在臍部高度,然後每天下降一橫指,10~14天子宮會回復到骨盆內的位置,4~6周回復到正常體積。
● 一般不收縮時的子宮壓力大約是10mmHg,當子宮收縮壓力增加到大於25mmHg的時候,孕婦才會開始感覺到酸痛。
● 喂哺母乳者因寶寶吸乳會使體內釋出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加重宮縮痛。
● 產後宮縮痛會發生抽筋般的腹部疼痛(尤其是喂哺寶寶母乳的時候),這是子宮在收縮、為了使子宮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內所引起的。

癥狀


● 宮縮痛主要在下腹部及兩股內側或腰骶部,與月經痛相似,但比之更強烈。此時採取合適體位,在放鬆狀態下進行深呼吸,可緩解疼痛。
● 宮縮痛的感覺,有點類似月經來臨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還會痛到腹股溝甚至有持續性下背酸痛。
● 嚴重的還會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及陰道出血。而當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情況時,就要儘速就診。

檢查


● 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並結合婦科檢查可以確診。

婦科檢查

● 宮縮痛出現時子宮質硬,呈球形。
● 宮體增大,有壓痛,活動受限。

診斷


● 醫生通過了解患者病史、臨床表現,結合體格檢查和婦科檢查等,通常可做出診斷。
● 患者近期有流產或分娩史,包括中晚期流產和引產、早產以及足月產。
● 表現為下腹部酸痛,有點類似月經來臨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還會痛到腹股溝甚至有持續性下背酸痛;嚴重的還會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及陰道出血。
● 婦科檢查發現子宮體增大、質硬、呈球形、有壓痛,活動受限。

鑒別診斷


● 產後宮縮痛與盆腔炎、卵巢囊腫蒂扭轉或破裂、急性闌尾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及炎症性腸病等疾病有著相似的癥狀。
● 患者出現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部疼痛,不要自行診斷和用藥,以免病情加重,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產後宮縮痛治療方法為防止著涼,注意休息,適當按摩,取側卧或俯卧位,必要時應用鎮痛藥物治療。
● 宮縮大多數為生理現象,如果頻率在正常範圍就沒有問題;但次數太多,需要治療。
● 消除產婦焦慮、緊張、恐懼心理。用轉移注意力、按摩、深呼吸減輕產後宮縮痛,對於耐受力強的產婦要給予鼓勵;對於耐受力弱、疼痛高度敏感者要多關心,在宮縮過強、過頻時多與產婦交談以分散其對疼痛的注意力,或撫摸產婦腹部,按摩腰骶部,囑陣痛時產婦深呼吸,同時交代產婦及時排空膀胱,進高熱量飲食,保持體力,使其精神振奮,情緒高漲,促進抗痛。

危害


● 產後宮縮痛易導致產婦產後休息不好,影響患者的產後恢復,疼痛程度較重時,有造成抑鬱的可能性。

預后


● 產後宮縮痛經積極情緒撫慰、改善體位,以及按摩、藥物治療等可明顯緩解疼痛。

預防


● 產後注意休息,家屬可以給予精神安慰。在產後10天內,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幫產婦做環形按摩,一直到感覺該部位變硬即可,如果子宮收縮、疼痛厲害時,應暫時停止按摩,用俯卧姿勢來減輕疼痛。
● 如果感到疲倦時躺下休息,保持安靜,會很有效。
● 不要有精神壓力。精神疲勞和身體疲勞一樣會導致各種問題的發生,精神壓力積攢后也容易出現子宮變硬、收縮,最好能做到身心放鬆。
● 防止著涼。空調使下肢和腰部過於寒冷,也容易引起宮縮。可以穿上襪子,蓋上毯子,防止著涼也很重要。
● 讓產婦側睡,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以減少該部位的疼痛,坐時給產婦臀部墊個坐墊也會有幫助。

參考文獻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感染性疾病協作組。盆腔炎性疾病診治規範(2019修訂版).中華婦產科雜誌,2019,54(7):4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