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是指發生於在腦和脊髓的腫瘤。可見於任何年齡,多見於成年人。發病率為6.47/10萬。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涵蓋一系列疾病類型,不同類型的原因不盡相同,無法一概而論,但一般都與物理因素、環境因素及生物因素等有關。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損害引起的相應癥狀,如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失語、癲癇等。對於絕大多數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而言,手術是治療的基礎,術后根據情況配合放療和或化療。預后與腫瘤類型密切相關。一般而言,良性腫瘤治療后不易複發;惡性腫瘤易複發,臨床預后較良性腫瘤差。

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腫瘤科

病因


● 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涵蓋一系列疾病類型,不同類型的原因不盡相同,無法一概而論。但一般腫瘤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物理因素,如輻射。
● 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
● 生物因素,如微生物感染。

癥狀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臨床表現與腫瘤的大小及所在部位有關,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損害引起的相應癥狀,如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失語、癲癇等,還可出現其他局部癥狀。

檢查


● 頭顱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有助於發現病變,確診有賴於組織病理學檢查。

體格檢查

● 根據腫瘤位置不同,患者可有相應的臨床表現,如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偏癱、失語等。

影像學檢查

● 磁共振成像具有較好的軟組織及空間解析度,能夠很好地反映病變的大小、質地及與周圍正常組織的關係,因此,是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最常用的影像檢查手段。
● CT檢查可用於神經系統腫瘤的初查或用來反映顱骨或脊柱的骨質情況及腫瘤是否存在鈣化,方便快捷,對於疾病初篩、隨訪腦水腫等相關癥狀具有優勢。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可根據腫瘤細胞的形態、超微結構、分子標誌物的表達以及遺傳學特徵對腫瘤進行分類與分級,是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確診的主要手段。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表現、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的相關癥狀。
● 頭顱CT檢查和/或磁共振成像發現神經系統內的佔位。
● 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符合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病理學特點。

鑒別診斷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本身就包含一系列疾病,包括原發腫瘤和繼發(轉移)腫瘤。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綜合應用手術、放療和化療是主要治療策略。治療方式的選擇主要根據患者的一般情況、腫瘤所在部位、腫瘤的病理分類及級別而定。

手術治療

● 對於絕大多數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而言,手術是治療的基礎。
● 在保證患者安全情況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不僅可以緩解腫瘤引起的相關癥狀,同時還可以獲取病理診斷,為下一步治療策略的制定,提供準確依據。

放射治療

● 放療是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治療的手段之一。
● 需根據不同的疾病類型,選擇適合的照射方式。
● 常用的照射方式有直線加速器、伽馬刀、射波刀、質子加速器等。

藥物治療

● 對於一些特定的腫瘤類型,聯合化療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危害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引起的神經系統癥狀和局部癥狀,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 嚴重者迅速惡化,可危及生命。

預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涵蓋一系列疾病類型,預后與具體類型密切相關。一般而言,良性腫瘤治療后不易複發;惡性腫瘤易複發,臨床預后較良性腫瘤差。

預防


● 絕大部分病因不詳,無有效預防措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關政策


2021年3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納入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救治管理病種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