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項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金陽新區迎賓路以南、觀山東路以北、長嶺北路以西,緊鄰貴陽市市級行政中心,原生態觀山湖公園以東。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在建築節能、生態環保等生態指標上達到國際權威綠色生態評估體系LEED和國家綠色生態標準,是國內功能配套最完備、設施最先進的多功能會議展覽中心之一,貴陽市對外經貿活動的重要窗口。

項目簡介


作為貴州省和貴陽市的重點建設項目,為充分體現貴陽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規劃理念,項目委託多家國際著名規劃設計、綠色生態諮詢公司,廣泛採用節能、節水、環保材料、循環再利用技術等,使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在建築節能、生態環保等生態指標上達到國際權威綠色生態評估體系LEED和國家綠色生態標準。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規劃用地面積190.3公頃(含市政綠化帶),總建築面積約97.63萬平方米,其中計容面積約63.39萬平方米。總投資56億元,由會展中心、會議中心、酒店、觀光綜合樓、商業及配套辦公、公寓等服務設施組成,凸現貴州特有的山地與民族文化元素,是目前西南地區建設規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備、設施最先進的多功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西面是原生態的景觀公園——觀山湖公園。項目總用地1408畝,其中會展、酒店、會議中心建設用地約500畝;規劃修建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國際會展中心、4萬平方米的國際生態會議中心、5萬平方米的五星級酒店以及3萬平方米的企業總部大樓和10萬平方米的商業中心。所有工程於2011年初竣工並交付使用。目前已成功舉辦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亞洲青年動漫大賽、貴陽國際汽車展會、中國(貴州)國際綠茶博覽會等。

規劃目標


本項目是連接城市與綠色生態景觀帶的重要節點,金陽新區的城市活力中心。項目強調“文化原鄉性”、“民族現代性”、“國際先進性”、“生態和諧性”、“對話發展性”五大特徵。以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經濟、保護自然環境、尋求國際合作、共建和諧家園為最高目標。

綜合交通條件


鐵路骨幹網和市域高速公路網,保證了未來會展物流的需求;環城高速縮短了商務客人從機場到達基地的時間;城市道路建設,促進了基地與老城區的良好滲透;環城快速鐵路和城市地鐵,提供便捷出行方式.

周邊情況


區點陣圖
區點陣圖
金陽新區是貴陽市銳意開發建設的城市新區,位於貴陽市域地理中心,距中心區僅12公里,交通便利。金陽新區是貴陽市級領導機關所在地,市級行政中心在西側與本項目通過迎賓路直接相連,距基地僅1000餘米。基地西南角為規劃將要新建的貴州省博物館。基地西面是原生態的景觀公園 ——觀山公園。規劃貴陽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將呈x形由主城連接金陽新區、龍洞堡機場區、花溪區烏當區。同時,快速鐵路環線正在興建之中。規劃中片區內有兩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號線和4號線。

規劃主題


生態築城

引入城市規劃、建築、地景一體化的設計策略。以保證生態、保持水土為前提,盡量減少挖填方。引入地景設計理念,還原部分被開挖部分的原有地貌。延續原有地貌、延續城市原有記憶,建築生態貴陽的核心。

會通天下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依託貴陽市作為中國西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的支持,建成后的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將是一個集會展、會議、酒店,及配套服務、文化娛樂與休閑度假、商務辦公、商業、公寓等功能於一身的綜合區,並且是西南片區建設規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備,設施最先進的多功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形成會聚世界信息的樞紐。

山水會展

特有的貴州山水兼得靈氣與氣勢,規劃中最大程度尊重原有山地地形,布置多種水景景觀,延續著貴州山好水好的奇妙景觀,同時喻示著發展性和貴州人民與世界的和諧相容。

原鄉國際

規劃創新地對當地傳統文化進行保留、解析與轉譯,並應用到規劃、景觀、建築設計的各個方面,引領“國際化水準,地域化文化精神”的先進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科學設計方法。萃取貴州傳統文化精髓,展現國際現代時尚與先進元素。

規劃結構

一心
整個項目組織的核心是會展中心。從功能組織上,會展中心是整個項目中設計人流物流最多、專業特殊性最強、運營最複雜、對外吸引力最強的子項,其他各功能都與會展發生聯繫。從空間組織上,會展中心佔地最大,並且形成本地塊主要城市意向,塑造地塊特徵。其他各種空間圍繞會展中心展開布局。
兩軸
以會展中心為基礎,延伸兩條“十”字形軸線,成為區域功能聯繫和空間景觀主要構架。南北軸線正對基地以北的城市道路,從基地北部項目主要功能和形象入口迎賓廣場開始,經過會展中心,至基地南部SOH0辦公及公寓區域。結合今後城市發展,此軸線可繼續向基地以南4—2地塊居住功能延伸,使會展中心項目與一般城市開發更有機地聯為一體;東西軸線東起長嶺北路購物中心主入口,經由上穿平台過會展中心、風情商業街,與西區中心景觀廣場和觀光綜合樓相連,並繼續向西延伸至觀山公園。此軸線將城市日常活動、特殊事件與活動、以及城市休閑活動串聯起來。
四片
項目用地共分A、B、C、D四個片區。
A區為會展區域,包含子項:a1集中商業,a2會展中心;
B區為迎賓廣場區域,包含子項:b1地下商業,b2會展中心;
C區為會議酒店區域,包含子項:c1會議中心,c2觀光綜合樓,c3風情商業街,c4酒店;
D區為SOHO辦公及公寓區域,包含子項:d1辦公(A座),d2公寓(B、C座),d3公寓(D、E座)、d4公寓(F棟)、酒店式公寓(G座)。

規劃功能解析


會
會展中心
會展中心計容建築面積11.17萬平方米,可提供8個7776—9720平方米的室內展廳和29770平方米的室外展場;可布置室內標準展位4113個,室外標準展位1562個。會展中心是貴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將成為貴陽的新地標。
會議中心
計容建築面積約4.255萬平方米,由一個3500人的大型會議廳、一個3500人的大型宴會廳、一個具有同聲翻譯功能的國際會議廳、多個小型會議室、商務洽談室、貴賓室等組成,結合酒店、展覽、商業等功能共同打造交流、學習、休閑、娛樂四位一體的功能區。
酒店
中天凱悅酒店
中天凱悅酒店
貴陽中天凱悅酒店佔地4.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3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約10.3萬平方米,擁有800間客房。酒店分兩期建設,一期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400間客房;二期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400間客房。酒店的地理位置處於現代巨型會展建築到原鄉風景自然土丘的傳承,是從繁忙有序到幽靜隨意兩種不同意境的過渡。用地規劃上考慮尊重用地周邊的地形,山丘和溝壑,同時考慮與整個會展區域建築形態布局的協調。
觀光綜合樓
觀光綜合樓(201大廈)既可作為企業總部大樓,也可作為觀光登高遊覽、商務談判、休閑娛樂等活動的場所,計容建築面積約2.67萬平方米。建築為點式塔樓,室外空間利用山地高差以及設置跌落式的大水景,形成景觀式的建築物。
商業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商業是項目融入市民生活的方式和標誌。商業將激活和提升本項目的主體會展中心的人氣,同時形成完整的城市界面,帶動整個金陽新區的城市活力。本項目商業主要包括a1集中商業、b1地下商業,c3風情商業街、和D區會展創意S0H0商業街區。商業總建築面積約31.07萬平方米。a1集中商業為長嶺北路主要沿街界面。內部中庭需要盡量利用天光,並與會展功能直接相連。b1地下商業利用迎賓路與長嶺北路自然地形條件,形成景觀與商業層層疊進、互相融合的效果,並結合水景設置,營造萬泉之城氛圍。
車行交通系統
規劃設置24米市政道路,貫穿迎賓路至觀山路,並在4.1地塊南部連接長嶺北路,綜合組織貨運、生活、商務通勤性機動交通。此市政路主要承擔會展交通功能,在會展交通壓力較大時可進行封閉管理,不作為通常城市交通疏解使用。
市政路以西設置內部道路串聯C區。此道路與規劃市政路會展段相聯接,並在北端設緊急消防出入口通向迎賓路。會展中心以南設置內部道路,主要服務D區,並在東端設貨運疏散出入口通向長嶺北路。獨立組織會展、會議、酒店、商業等功能貨運交通流線,將貨運交通布置於主體功能空間背側,依託市政道路進行串聯,減少客貨干擾。
停車系統規劃
規劃共設置停車位4 7 7 7輛,其中:地面停車427輛,佔總停車位8.9%;地下停車4350輛,佔總停車位91.1%。
步行系統規則
公共步行系統由城市道路人行道、步行廣場、商業街和公共步行通道組成。步行通道貫穿整個會展區,貫通東西,同時南北向的城市道路人行道和商業人行通道與周邊城市道路相連,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統。通過人行道與周邊地塊形成良好的對接關係。

節能與生態


節能生態設計目標
本項目全面按照綠色建築和循環經濟理論實施,展現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大原則在建築上的應用,用最少的資源建造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建築,創造一個健康、適用的建築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規劃以生態設計為先導,遵循開發與保護並重、自然肌理的延續、視覺景觀廊道突出、生態網路交織的四大原則。採用“先底後圖”的規劃設計理念,尊重地區生態資源基礎、尊重當地生態人文觀念,保留規劃基地良好的現狀生態景觀環境,進行空間規劃設計。充分運用生態技術,開發節能、綠色建築,將生態文化融入到設計創作中,將生態設計主題充分表現。
節能生態設計定位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本項目地塊包含多種建築類型,必然在後期的使用過程中存在相互交流和連接,因此在整個地塊的規劃設計時需要融入綠色建築的設計理念,提出節能減排的設計目標,如地塊內部無污染交通工具的應用、建築布局和高度對周邊建築日照、通風、採光環境的影響、節能措施的應用、對自然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等。同時每個子項目要凸顯項目特色,如國際展覽中心對可再循環材料的利用和展示、觀光綜合樓對室內環境的創造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節能生態技術體系
為實現節能生態設計目標,將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節能、節材、節水、節地、減少環境污染與智能化系統建設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技術措施,主要的技術措施和技術目標如下:1) 採用外窗、外牆、屋頂、空調系統、照明系統、自然通風、自然採光等設計,建築節能6 O%以上;2) 採用中水系統、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空調冷凝水收集利用系統、節水器具利用等,提高非傳統水源利用率;3) 對外牆、外窗、樓板、設備和設備問等等隔聲、吸聲優化設計,使建築室內聲環境滿足綠色建築要求;4) 進行室內環境控制(聲、光、熱、通風、視覺、室內污染物等),使室內環境國家規範要求和體現綠色理念;5) 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採用新型結構體系和高強材料、採用可循環和可再利用材料,實現節地和節材;6) 採用水體保持、土方平衡、本土植物、生物多樣性、復層綠化等一系列措施,保護和營造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