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直屬的正廳級事業單位,前身為1938年成立的四川省農業改進所,1964年正式建製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全院現設作物所、土肥所、植保所、生核所、遙感所、信息所、測試中心、園藝所、茶葉所、水稻所、經作所、蠶業所、水產所等13個研究所(中心)和實驗場、服務中心2個服務機構。

截止2016年底,有職工2431人,其中在職職工1209人。在職職工中,有博士132人、碩士258人;研究員105人,副研究員243人。

全院設有糧食和經濟作物育種、種植制度、資源環境、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蠶桑、水產等50多個學科和專業。先後建設了一批國家級研究中心和國際合作中心(實驗室)。

“十二五”以來,共獲得國家、部省等科技成果獎10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居全國省級農科院第二位。

“十二五”以來,全院研製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等累計推廣4.5億畝。建成7個綜合性中試熟化基地、24個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和專家大院。

歷史沿革


1938年,為支持抗戰,解決糧食之需,成立四川省農業改進所。
1950年4月,與中央農業試驗所成都工作站等5個農業科研機構合併為西南農林部四川農業試驗所。
1952年,更名為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所。
1964年,正式建製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1993年,起改為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由省委、省政府直接領導。
1997年,重慶直轄建市,四川行政區劃調整,原院屬江津果樹所、永川茶葉所劃出。
1996年6月,園藝種苗中心更名為園藝研究所。
1998年,新建立了茶葉所。
1999年,將棉花所改建為經作所。
200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了院在廣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示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5年,將情報所更名為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作物所、成都遙感分中心、中心實驗室、蠶桑所、培訓處等單位也相繼更名;為滿足新形勢下科研、開發的需要,促進研究所又好又快發展,院又先後批准在瀘州的水稻高粱所、在宜賓的水產所、在簡陽的經作所分別在德陽市、成都市高新區、成都市青白江區新建機構主體和試驗基地。
2018年11月12日,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調研; 11月16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慶祝建院80周年大會在成都舉行。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截至2012年,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有職工2460人,其中在職職工1369人。在職職工中有博士77人、碩士206人;研究員86人,副研究員186人;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32人;省優專家10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6人、後備人選22人;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技傑出貢獻獎獲得者3人;四川省傑出創新人才獎獲得者3人;農業部專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6人、試驗站長15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四川創新團隊首席專家7人、崗位專家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各1人。

合作交流


2011年至2017年6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先後與俄羅斯、泰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日本、美國、加拿大、瑞士等4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國際馬鈴薯中心、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國際組織開展了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農業與鄉村振興類)、優質抗病高產小麥品種選育、柑橘新品種與栽培技術、柑橘新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示範、優質抗病高產川麥系列新品種選育、優質兼用型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等6個基地、四川省(中德)油菜研究中心、中國(四川)-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南方聯合試驗站、國際農業科技情報體系(AGRIS)西南分中心、中-意四川果樹苗木繁育中心等4個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6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和開發領域涵蓋糧、經、飼作物與水產,涉及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植物保 護、土壤肥料、資源環境、農業微生物、生物技術、農用核技術、蠶業、分析測試、農業遙感、農產品儲藏加 工、農業信息、農業經濟等60餘個學科專業;獲得的國家級位居全國省級農科院前列,省部級獎佔全省48.6%,育成的動植物新品種,佔全省近1/3;“十二五”以來,研發省部級主推技術55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85%以上,成果累計推廣面積5.8億 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上千億元。

科研部門

截至2013年5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有作物所、土肥所、植保所、生核所、遙感所、信息所、測試中心、園藝所、茶葉所、水稻所、經作所、蠶業所、水產所、加工所等14個研究所(中心)。
院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四川省農科院水稻區域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級研究中心(3個):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成都玉米分中心、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瀘州水稻分中心、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簡陽棉花分中心
農業部研究中心(4個):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測試(成都)分中心、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西南中心、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農業部遙感中心西南區域分中心
省部級實驗室(1個):農業部長江上游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
省部級原種基地(6個):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棉花、高粱等原種基地
國際合作中心(1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信息體系中國西南分中心
國際研究中心(1個):中德油菜研究中心

學科建設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擁有人事部授牌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涵蓋糧食和經濟作物育種、種植制度、資源環境、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家蠶和水產養殖等50多個學科專業。
2013年11月14日,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簽訂合作協議,從2013年起聯合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
培養成果
2006年11月,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全省優秀博士后的決定》川府函【2006】139號,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楊武雲同志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優秀博士后”榮譽稱號。

科研服務


“十一五”以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共獲得國家、部省等科技成果獎10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佔全省農業類獲獎成果的67%,獲國家級成果獎勵的數量與級別居省級農科院全國前列、西部第一;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項,佔全省農業類獲獎成果的55%;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7項,佔全省農業類獲獎成果的69%。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培育出高產優質農作物新品種268個,佔全省農作物育種攻關育成品種的40%左右。獲得品種權40項,培育的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3個、四川省主推品種37個,水稻川香優9838、小麥川麥42、玉米成單30等是全省公認的產量最高的品種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川優6203米質達國頒二級優米標準,堪比泰國優質米。培育的蔬菜品種佔全省近50%;全省種植的高粱品種100%來自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和在全省果樹種植面積前二位的柑橘和梨的主推品種中,80%以上由該院選育和引進;全省種植的蠶桑和棉花品種70%來自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製先進實用技術50餘項,多項技術成為全省主推技術;在農業部正式公布的80項主推技術中,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製的西南地區稻茬麥免少耕栽培技術、旱地套作小麥帶式機播技術、西南玉米雨養旱作增產技術、油菜根腫病綜合防治技術成為主導技術。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十一五”以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製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在省內外累計推廣4.7億畝,佔全省糧棉油作物種植面積的40%以上,累計增加糧食300億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350億元。在全省不同生態區建成了各具特色的綜合型中試熟化基地8個,果樹、蔬菜、食用菌、茶葉、蠶桑、棉花、水產等特色農業示範基地30餘個。在全省建立了水稻、小麥、食用菌、茶葉、節水農業、旱作農業等50多個專家大院,派出任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500多人。

組織架構


機構職能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業務範圍:從事糧、經作物及蠶、魚新品種選育,植保、土肥及抗災減災、區域農業持續發展,生物、遙感、檢測等高技術在農業上的研究與應用為發展生產和決策服務。

內設機構

(一)院辦公室
院辦公室是全院院務工作的綜合協調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院長辦公會的組織管理,承擔院務會決議事項的督辦及貫徹執行情況的檢查,起草全院綜合性文件、制定行政管理規章並組織實施;承擔院目標管理日常工作和重大院務接待,籌辦重大院務活動和組織安排院綜合性會議;負責協調全院的行政後勤工作和院機關的行政管理及後勤保障工作;負責院對外宣傳、網路信息、文書處理、印章管理和院文書檔案管理工作;負責院機關財務管理;負責全院安全生產和治安保衛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綜合協調及管理工作。
(二)黨群工作處(掛院黨委辦公室、院機關黨委、院工會、院團委牌子)
黨群工作處是全院黨務群團工作的綜合協調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工作;負責落實黨的思想、組織建設任務;檢查督促各基層黨組織貫徹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組織生活、民主生活等情況;負責承辦全院黨的組織、宣傳、統戰工作和院機關黨委的日常工作;負責對共青團工作的組織管理;負責承辦院黨委日常事務和保密工作;負責組織管理院屬蓉內各工會和婦女工作,指導蓉外所工會、婦女工作。
(三)人事勞動處
人事勞動處是全院幹部人事、勞動工資、職稱改革等工作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承辦幹部選拔任免、考核、教育及後備幹部的培養工作,負責組織全院職工考核、流動調配、聘任管理;承辦各類人才推薦,專家管理,組織實施職工繼續教育及崗位培訓,負責博士后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承辦全院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管理工作;負責院機構設置、人員編製、勞動工資計劃管理和工人的技能培訓;負責出國人員政審,承擔在蓉職工及蓉外處以上幹部人事檔案管理。
(四)科技管理處(掛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辦公室牌子)
科技管理處是全院科技業務工作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承擔全省農作物育種攻關的管理工作;編製全院科研計劃管理;負責組織爭取農業、科技系統的科研和示範推廣項目並進行管理;負責組織全院科技成果的鑒定、登記、申報;負責組織學術交流和院外學術性社團的聯絡工作。
(五)科技產業處(掛四川省農科院知識產權辦公室牌子)
科技產業處是負責全院科技產業化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制訂全院科技產業發展規劃並實施對院控股企業的管理和對所控股企業的指導;負責組織全院經營性知識產權的鑒定、登記、申報、保護和開發;負責組織院開發基金項目的申報、評審和管理;負責全院國際經濟合作項目的組織管理;負責全院國有經營性資產的管理;負責對院所科技開發重大經濟合同及企業改制、組建方案的審查。
(六)科技合作處(掛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外事辦公室、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牌子)
科技合作處是全院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國際科技合作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爭取財政、發改委的科技示範推廣項目並進行管理;負責組織爭取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並對其進行管理和負責對外交流工作;負責組織全院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示範推廣和宣傳工作;負責組織全院專家為大面積生產服務,開展院、市(縣)科技合作;負責組織科技扶貧工作的管理、協調和實施;負責組織農村經濟發展研究工作。
(七)條件財務處
條件財務處是全院科研、生活條件和計劃財務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制訂全院條件財務管理制度,負責全院條件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業務指導;負責組織院、所年度預決算的編製和對各所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負責院基本建設投資規劃及基本建設管理,審定、督促、實施院建設項目和規劃;負責全院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負責組織、爭取基本建設專項經費;負責全院政府採購管理工作。
(八)離退休管理處
離退休管理處是全院離退休工作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指導院屬各單位的離退休管理工作,督促檢查離退休政策落實情況;
組織離退休人員開展活動併發揮他們的作用;承辦院機關離休千部和退休院級幹部的日常服務工作;加強對各單位離退休協會的指導。
(九)監察審計處
監察審計處同時是院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是在院和上級主管部門雙重領導下的黨風、黨紀、監督、檢查和行政監察審計工作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黨風黨紀、反腐敗鬥爭以及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及貫徹落實;負責受理違反黨的章程和其他黨紀、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及黨內外的控告和申訴的處理;負責財務項目和建設工程招投標的審計監督;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負責領導幹部屆中及離任經濟效益和經濟責任審計監督;負責對院所控股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審計監督。

所獲榮譽


“九五”以來,全院獲得國家、部、省級科技成果獎119項。其中,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29項,發表論文2990篇。
“十五”期間,全院育成農作物新品種168個(國家審定品種19個,省級審定品種149個),佔四川省攻關組育成品種的38%,被列為省主推品種26個,獲專利45項,品種權25個。2004年獲得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單位。
“十五”期間,全院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在省內外累計推廣2.7 億畝,佔全省糧棉油作物種植面積的40 %;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在省內外累計推廣2.1億畝,累計增加糧食135億公斤,皮棉1200萬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30億元。
2004年,經科技部評估,全院有3個研究所進入全國省級農林科研機構科技綜合競爭力前100名,其中,作物所名列全國省級農科院“百強所”第一。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創新先進單位”和“科技對外開放先進單位。

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呂火明
院長:牟錦毅
黨委副書記:鍾毅
副院長:任光俊
副院長:潘海平
副院長:張雄
副院長:楊武雲
機關黨委書記:段曉明
四川農科院發布彩色油菜花新品種助力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