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公子

嘉平公子

《嘉平公子》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主要講述一對人鬼愛情,卻因為錯別字而分手。“嘉平公子”多作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代名詞,現常用來形容寫錯別字的人,表明不要以貌取名。

原文


嘉平某公子,風儀秀美。年十七八,入郡赴童子試。偶過許娼之門,見內有二八麗人,因目注之。女微笑點首,公子近就與語。女問:“寓居何處?”具告之。問:“寓中有人否?”曰:“無。”女云:“妾晚間奉訪,勿使人知。”公子歸,及暮,屏去憧仆。女果至,自言:“小字溫姬。”且云:“妾慕公子風流,故背媼而來。區區之意,願奉終身。”公子亦喜。自此三兩夜輒一至。一夕,冒雨來,入門解去濕衣,罥諸椸上;又脫足上小靴,求公子代去泥塗。遂上床以被自覆,公子視其靴,乃五文新錦,沾濡殆盡,惜之。女曰:“妾非敢以賤物相役,欲使公子知妾之痴於情也.”
聽窗外雨聲不止,遂吟曰:“凄風冷雨滿江城。”求公子續之。公子辭以不解。女曰:“公子如此一人,何乃不知風雅!使妾清興消矣!”因勸肄習,公子諾之。
往來既頻,仆輩皆知。公子姊夫宋氏,亦世家子,聞之,竊求公子一見溫姬。公子言之,女必不可。宋隱身仆舍,伺女至,伏窗窺之,顛倒欲狂。急排闥,女起,逾垣而去。宋嚮往甚殷,乃修贄見許媼,指名求之。
媼曰:“果有溫姬,但死已久。”來愕然退,告公子,公子始知為鬼。至夜,因以來言舍女。女曰:“誠然。顧君欲得美女子,妾亦欲得美丈夫。各遂所願足矣,人鬼何論焉?”公子以為然。
試畢而歸,女亦從之。他人不見,惟公子見之。至家,寄諸齋中。公子獨宿不歸,父母疑之。女歸寧,始隱以告母,母大驚,戒公子絕之。公子不能聽。父母深以為憂,百術驅之不能去。一口,公子有諭仆帖,置案上,中多錯謬:“椒”訛“菽”,“姜”訛“江”,“可恨”訛“可浪”。女見之,書其後:“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為娼!”遂白公子曰:“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薦。不圖虛有其表!
以貌取人,毋乃為天下笑乎!“言已而沒。公子雖愧恨,猶不知所題,折帖示仆。聞者傳為笑談。異史氏曰:”溫姬可兒!翩翩公子,何乃苛其中之所有哉!遂至悔不如娼,則妻妾羞位矣。顧百計遣之不去,而見帖浩然,則‘花菽生江’,何殊於杜甫之‘子章髑髏’哉!“
《耳錄》云:“道傍設漿者,榜云:”施‘恭’結緣.“訛茶為恭,亦可一笑。
有故家子,既貧,榜於門曰:“賣古淫器。”訛磘為淫雲,“有要宜淫、定淫者,大小皆有,人內看物論價。”崔盧之子孫如此甚眾,何獨“花菽生江”哉!
清代但明倫點評:此篇純用反逼法,入手只說公子風儀秀美,即接入麗人,自微笑,自點首,自問寓居,自來奉訪,自語小字,自言慕公子風流,自言願奉以終身,且自冒雨而來,恐不知其情之痴而脫靴相示。一路均作滿心快願之語,中問情興消然一筆略作頓跌,至明知其鬼而兩相愛好,從以寄齋。至於親命戒絕而不能從,百術驅譴而不得去,在女一邊真寫到十二分快足。突然轉落正面,作萬分掃興語,真足令人噴飯。公子如此者不少,其父母可以無憂矣.

註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嘉平:古縣名,故治在今安徽全椒縣西南。
罥(juàn倦):綰掛。椸(yì儀):衣架。
視其靴: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視其鞋”。
五文新錦:嶄新的五彩織錦。
“非敢以賤物相役”二句:意謂我並非役使你代去靴上之泥,而是要你知道我冒雨涉泥而來之痴情。賤物,指女靴。
如此一人:這樣一位外貌秀美的人物。
清興:雅興,此指詩興。
顛倒:謂心神顛倒。
嚮往:思慕。
修蟄:備禮。贄,見面禮。
諭仆帖:喻告僕人的便條。
蒙羞自薦:不避羞慚,主動相就。薦,進,指薦枕侍寢。
虛有其表;謂才不副貌。
可兒:稱人心意的人。
苛其中之所有:苛求他胸有才學。中,腹中,胸中。所有,指才學、學問。
浩然:謂有歸去之念。《孟子·公孫丑》下:“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於然後浩然有歸志。”浩然,以水流不可止為喻。
“則花寂生江”二句,意謂“花寂生江”這樣的錯別文句,同杜甫“子章髑髏”的詩句一樣,都有驅邪的作用。子章,唐代梓州刺史段子璋。
《舊唐書·肅宗紀》,謂唐肅宗上元二年,段子璋反,攻佔綿州,自稱梁王。
五月,成都尹崔光遠率部將花敬定,攻拔綿州,斬子璋。杜甫曾作《戲作花卿歌》一詩,盛讚花敬定的勇武。詩中有云:“子璋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唐詩紀事》卷十八,謂吟誦這兩句詩可以驅邪療瘧。髑髏,死人的頭骨。
《耳錄》:蒲松齡友人朱緗曾作《耳錄》。
恭:俗稱大使為出恭;並謂大使為大恭、小便為小恭。
訛茶為恭: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本無此句。
宜淫、定淫:因“訛磘為淫”,故將兩個瓷窯寫成“宜淫”、“定淫”。按,明宣德年間景德鎮制瓷官磘稱“宣磘”,宋代河北定州瓷磘稱“定磘”。此處所云,指這兩個名磘所燒制的瓷器。磘,同“窯”。
崔盧之子孫:指故家子弟。崔、盧為魏晉以來兩大族姓,世居高顯之位。后因以崔、盧為大姓故家的代稱。

譯文


嘉平縣某公子,生得容貌俊秀,風流瀟灑,才十七八歲年紀。一次,他到郡里去考秀才,偶然路過一家姓許的鴇母開的妓院,見門內有個年輕的美貌女子,便禁不住獃獃地凝視著她。那女子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公子便湊上前去跟她搭話。女子問:“你住在哪裡?”公子告訴她住宿的地方。又問:“住處有別的人嗎?”公子回答說:“沒有。”“我晚上去拜訪你,不要讓人知道。”
公子回到住所,到了晚上,將童僕都支走了。那女子果然來到,自己介紹說:“我小名叫溫姬,”又說:“我愛慕你俊美風流,所以背著鴇母來了。我願意和你訂下終身!”公子也十分高興。從此後,女子兩三夜就來一次。一天晚上,女子冒著大雨來了,進門后脫下濕衣服,扔到衣架上;又脫下腳上的靴子,讓公子替她擦去泥巴,自己上床去鑽到被窩裡。公子看那雙小靴子,是用綉有五色花紋的新錦做的,全被泥水塗髒了,感到很可惜。女子說:“我不是故意讓你干這種下賤的活,我是要你知道我對你的一片痴情。”聽到窗外雨聲不止,女子信口吟了句詩道:“凄風冷雨滿江城,”讓公子續下句。公子推辭說不懂詩,女子說:“公子這樣一表人才,怎麼會不懂詩呢?真掃我的興!”便勸他好好學習。公子答應了。
兩人來往得越來越頻繁,僕人們都知道了。公子的姐夫宋某,也是世家子弟,聽說后,暗地裡懇求公子讓自己見見溫姬。公子便告訴了女子,女子堅決不同意。宋某便藏到僕人房裡,等到女子進來時,趴在窗子上往外偷看,看見女子的模樣,神魂顛倒,不能自持,急忙推門出來,女子已起身,翻過牆去走了。宋某非常想念,於是備下厚禮去見許鴇母,指名要會溫姬。鴇母說:“是有個溫姬,但已死多年了。”宋某愕然,回來后告訴了公子,公子才知道那女子是鬼。到了夜晚,公子告訴女子宋某的話,女子承認說:“是的。但你想得到美人,我想得到美丈夫,我們兩人各遂所願就足夠了,管它是人是鬼幹嘛?”公子認為很對。
公子考完試,便返回家來,溫姬也跟著。別的人都看不見她,只有公子能看得見。到家后,便讓女子在書房住下。公子一個人睡在書房裡。也不回卧室,父母都很奇怪。溫姬回去探親,公子才偷偷地告訴了母親。母親大驚,告戒公子跟她斷絕關係,公子不聽。父母十分擔憂,想盡了辦法也驅趕不走那女子。
一天,公子有事要交待僕人,寫了張簡帖,放到桌子上。帖子上有許多錯別字:花椒的“椒”字錯成了“菽”,生薑的“姜”寫成了“江”,“可恨”寫成了“可浪”。溫姬見到了這張帖子,翻過來在後面寫到:“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為娼!”於是告訴公子說:“我當初以為你是世家文人,所以不怕羞恥,自己找上門來。沒想到你虛有其表!我只憑外貌取人,怎不被天下人恥笑呢!”說完,一下子就不見了。公子聽了溫姬的話,雖然很慚愧、悔恨,還是看不懂她的話題,仍然把帖子交給了僕人。結果,傳出去后成了笑話!
異史氏評論道:“溫姬可稱妙女子。老天為什麼對這位翩翩公子那麼苛刻,硬叫他肚內空空呢?竟至弄得美女子悔不如娼,真可以叫妻妾們羞恥哭泣了。公子家裡本來想種種辦法驅趕鬼物卻終於無效,不料一見公子的帖子她立刻嘆息,要歸去了。公子寫的‘花菽生江’,跟當年杜甫老夫子詩句里的‘子章髑髏’一樣,倒真可以驅邪避害了。”
《耳錄》一書記載:“道傍設漿者,榜雲,施恭結緣。”把”茶“字錯寫成“恭”,大小便出恭的恭,也叫人一笑。
又有一位大家子弟,日子過窮了,他在門上寫個帖子:“賣古淫器”。他把“瑤”字誤寫成“淫”字,接著的字還有:“有要宣淫,定淫者,大小皆有,人內論看物價”。大族故家子弟,這樣的人物不少,哪裡只限於“花菽生江”呢。

角色介紹


嘉平公子:一個長相俊秀,風流倜儻的文人,有一副好皮囊,肚中卻少了點墨。
溫姬:一個貌美的女鬼,初喜歡嘉平公子,后發現其胸無點墨,毅然離去。

點評鑒賞


《嘉平公子》雖是以愛情故事開始,但“寫情”已降至次要地位,轉而著重在諷刺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並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告訴她們沉浸於戀愛中時切忌“以貌取人”。在這種告誡中,恰恰從反面證明了“以貌取人”曾是女人擇偶的一項重要條件。雖說這是傳統婚姻制度下的觀念,然而畢竟是濃縮了蒲松齡本人的人生意見。

內容含義


《嘉平公子》反映了蒲松齡以知己為核心價值的愛情觀
(一)追求知己之愛
知己情結是蒲松齡愛情觀的核心,他曾如此表述:“弟素不達時務,惟思世無知己,則頓足欲罵。”他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才華與抱負可以得到知己的賞識,但現實是殘酷的,他只能顛沛流離於江湖,以幕僚和坐館為生計。心理上極大的落差使得他將孤憤之情寄之於創作,他說:“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欄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在他以愛情為內容的鬼狐花妖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將這種知音難覓的情感缺憾融入其中。蒲松齡通過一個個曲折的故事和血肉豐滿的人物,有力地譴責了封建婚姻道德的規範。他主張婚姻應當以男女兩情相悅、互為知己為基礎。《嘉平公子》中的溫姬起初因愛慕嘉平公子的“風儀秀美”,但看清了他胸無點墨而“不知風雅”,與自己不能互為知己后,恨自己以貌取人,決然離去。這正反映了作者在追求“兩情相悅、互為知己”愛情的過程中摒棄了僅憑直覺的感性成分,賦予其更多的理性色彩,從而使擇偶認識進入了更深的一個層次。表達知己之愛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為數不多,但蒲松齡的特殊之處在於“用小說表達這一主題時,採用比興手法,既將自身體驗融入其中,又不局限於狹小的個人身世之感的範圍,富於魅力地把它處理為具有相對永恆性的一般人生問題,因而能引起讀者廣泛而深切的共鳴。”
(二)主張打破封建禮教的壓迫
黑暗的封建社會不知打碎了多少青年男女的愛情之夢,男女相互愛慕的,輕則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重則受到封建家法、族法的懲治。然而“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郎誰個不善懷春,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蒲松齡正是洞察此點,敢於一反傳統,以大膽的筆觸,真實、生動地描摹出男女雙方愉悅彼此後,自由戀愛,大膽結合。《嘉平公子》中的女鬼溫姬,縱使面對法師的死亡威脅,也要永遠與嘉平公子在一起。這種積極的愛情追求可謂是生死不渝。蒲松齡對敢於向封建禮教挑戰、敢於追求純潔愛情、自主婚姻的行為表示了肯定和讚美,既是對封建婚姻貞潔觀的叛逆與否定,更是一種人性復甦的吶喊。

作品影響


多用“嘉平公子”來諷刺那種虛有圖表卻胸無點墨的人,如今多用來比喻那些寫錯別字的現象。就連女鬼尚且不能容忍嘉平公子的錯別字,不惜割斷情絲,我們也要向形形色色的錯別字現象開戰,要拿出書報部門校對的“校讎”精神,認真清理熒屏字幕,清理街頭牌匾,清理標語告示,讓各色“嘉平公子”曝光,以純潔我們的文字,提升我們的文化,美化我們的環境,形成以沒文化為恥的社會風氣。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