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黑山遺址
東黑山遺址
小城城址分為南北兩城,北城略小,東西長140米,南北寬80米,城西北角被破壞,城址壓在現代房屋之下。四垣被路疊壓,城東、北、南城垣正中各有城門1座。城北門處有寬4米的道路一條、路兩側各有夯土台基1座。
本次發掘重要的收穫是戰國小城和漢代房子的發現。南門位於南垣距西城垣20米處,南、北城由此相通。南城城垣完整,夯土直接暴露於地表。北、西垣壓在現代路下,東垣被溝打破。城北門處有寬4米的道路一條、路兩側各有夯土台基1座。城址的東、南側的護城河依然存在,因後期遭受破壞,東側護城河因人工取土而變寬且深。
漢代房子及炕的發現是本次發掘的另一重要收穫。房子面積不大,大多長、寬在3——4.5米之間,分為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兩種,發現兩座雙間房址。房子大多有炕,炕和灶相連,煙道有兩條和三條兩種,兩條煙道的時代較早,為西漢中晚期,三條煙道的為東漢早期。
出土文物以陶器為主,另有鐵、銅、石器等。陶器類型主要有碗、罐、盆、豆、小口瓮、壺、杯、紡輪等,陶質有泥質灰陶、泥質紅陶、泥質灰褐陶、夾砂夾蚌紅陶、夾砂夾蚌灰褐陶、瓦當、板瓦等。銅質器主要是銅錢,有半兩錢、五銖錢以及宋、金、元、明清時期的銅錢,銅器有鏃,多數為鐵鋌,少數為全銅質,銅勺,表面有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