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祧

宗祧

宗祧,zōng tiāo,漢語詞語,意思是宗、宗廟。祧,遠祖之廟;引申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續;繼承祖業,即王位。

引證詳解


1、宗廟
①《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賈·.....曰:‘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弔。’”
②《禮記·祭義》:“築為宮室,設為宗祧,以別親疏遠邇,教民反古復始,不忘共所由生也。”
③晉 潘岳《秋興賦》:“龜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綠水。”
④唐 陸贄 《奉天改元大赦制》:“朕嗣守丕構,君臨萬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
⑤清 趙翼 《兕觥歸趙歌》:“是宜什襲逾瓊瑤,長與臘胔藏宗祧。”
2、引申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續。
①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極,建儲貳以承宗祧,所以啟迪大猷,安固洪業,斯前代之令典也。”
②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仆之卧薪嘗膽者,固有日矣,但憐此褓中物,恐墜宗祧。”何垠 注:“墜宗祧,覆宗滅嗣也。”
③《紅樓夢》第一二○回:“小女 英蓮,幼遭塵劫,老先生初任之時,曾經判斷;今歸 薛 姓,產難完劫,遺一子於 薛 家,以承宗祧。”
3、繼承祖業,即王位。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平王宣申伯上殿,謂曰:朕以廢棄之人,獲承宗祧,皆舅氏之力也。進爵為申公。”

有關鏈接


在古時,百善孝為先,為祖先建立遠祖之廟,子孫後代祭祀祖先,以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