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盲
目盲
目盲是指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的癥狀。氣血瘀阻、痰熱上壅、肝火亢盛、肝腎陰血虧虛等為常見病機。多因內障疾病以及眼的其他疾病所致,亦可因腦神病變等而引起臨床若對導致目盲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以目盲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
● 英文名稱:Blindnes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眼科
● 小兒目盲候:眼無障翳,而不見物,謂之盲。此由小兒臟內有停飲而無熱,但有飲水積漬於肝也。目是五臟之精華,肝之外候也。肝氣通於目,為停飲所漬,臟氣不宣和,精華不明審,故不赤痛,亦無障翳,而不見物,故名青盲也。(《諸病源候論》)
● 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的表現。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目盲多因內障疾病以及眼的其他疾病所致,亦可因腦神病變等而引起。
● 目盲主要指的是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病證。
● 可以導致目盲的疾病有多種,常見疾病如近視、遠視、弱視,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
● 近視:近視在古代醫籍中早有認識,稱為目不能遠視,又名能近怯遠症。近視程度較高者又稱近覷。近視的發生受遺傳和環境等多因素的影響。
● 遠視:遠視在古代醫籍中稱為能遠怯近症。至《目經大成·遠視》始名遠視,書中載:“此症目漸次昏昧,能遠視而不能近視者也。甚則秉燭作書,舉頭落筆;出入非杖藜熟路,莫敢放步。”現代醫學認為遠視是當眼調節放鬆時,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其遠點在眼后,為虛焦點。典型的遠視者視遠不清、視近則更不清。
● 弱視:弱視是指眼球無器質性病變,但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同齡正常兒童的眼病;或雙眼視力相差2行及以上,視力較低眼為弱視。多由視覺發育期間各種原因導致視覺細胞的有效刺激不足,導致視力發育遲緩。
● 目盲的病因多樣,施治應當根據不同病因做具體治療。“肝開竅於目”,目暗多由肝虛引起,臨床一般以養肝明目為主要治療原則。
● 對於目盲一病,平時應注意預防。
● 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及用眼衛生。
● 定期檢查視力,若視力下降者應查明原因,積極治療。
● 注意均衡營養,起居有常,加強體育鍛煉,多做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彭清華。中醫眼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