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認症

失認症

徠失認症是感覺到的物象與以往記憶的材料失去聯絡而變得不認識,即認識不能。它是指由大腦半球特定的功能部位受損所引起。具體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明確。臨床表現為患者無視覺、聽覺、軀體感覺、意識及智能障礙,但不能通過某一種感覺辨認以往熟悉的物體,卻能通過其他感覺識別。例如,患者看到手錶不知為何物,但觸摸手錶外形和聽到表走動的聲音,立刻就辨認是手錶。治療上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並加強康復訓練。患者一般心理負擔較大,會出現抑鬱、焦慮情緒等併發症。經治療可改善癥狀。失認症的預後主要與原發病變的類型、病變範圍、患者的年齡、治療反應相關。失認症患者的癥狀,一般可在3個月內逐漸恢復,但也有一些患者的恢復,需要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或內科

病因


● 由大腦半球特定的功能部位受損所引起。

癥狀


視覺失認症

● 視覺失認症是指患者能夠看到物體但不能夠通過視覺來辨認,儘管患者的視力、推理能力都毫無改變。患者對熟悉的場所,周圍的事物,各種容貌甚至親人,有時對顏色的鑒別都變得困難甚至不可能。
● 視覺空間失認症:特點是與視覺空間感知障礙有關的一種地域性解體。患者不能辨別方向,不懂得觀察四周,不懂得用有效的注意來進行探測。患者能掌握的若干視覺跡象都是孤立的,因此不能從這些視覺跡象來重建一個地域性結構。患者常常表現為在病區走廊里迷路,進入別人的房間,甚至在他住的房間里也不能辨別方向。
● 面孔失認症:患者常表現為看到人時不能立即認出是什麼人。嚴重者連自己的親人和密友也認不出,不能區別對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鏡子里不能從幾個人的面孔里辨認出自己的面孔。
● 顏色失認症:顏色失認是患者得病後不再能認出他過去能識別的顏色。這一障礙很少被患者主動提出,而是通過一些特殊檢查才發現此種障礙。
● 內部影像加工障礙:
● ● 視物變形症:是指患者對涉及物件的大小、方向、形狀、位置及物件之間的相互關係等問題發生知覺異常,可涉及看到的全部物品或僅為物品中的某一些方面。
● ● 視幻覺:包括幾何性或原始性幻覺、形象性幻覺、雙重人格幻覺(又名幻覺性自見症,患者看見另一個自己)。

聽覺認知障礙

● 聽覺失認表現為患者聽力能夠聞及,但不能辨別原熟悉的聲音。

觸覺失認症

● 患者的初級感覺、觸覺、溫度覺、痛覺及本體感覺正常,但不能通過用手觸摸的方式去認識感覺到熟悉的物體。在閉眼的情況下,患者對手裡所握持的物體不能辨別其形狀、大小、重量、溫度、質感等,甚至在皮膚上寫字也不能認知。有的患者僅感到手中有物但不能定性,有的可形容物品的個別屬性,但不能辨別究竟何物。觸覺失認患者如果沒有命名障礙,看到物品時或聽到物品固有的聲音時,可辨認出該物品並呼出其名稱。

體象障礙

● 是腦損害後患者對自身空間表象的認知障礙,是一種綜合的、複雜的失認症,通常是由頂葉功能受損所致,多發生在非優勢側——右頂葉病變時更為突出。

檢查


● 確診失認證還需行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
● 血常規、血生化、電解質:注意對原發病有診斷價值的特異性改變。
● 血糖、免疫項目、腦脊液檢查,如異常則有鑒別診斷意義。
● 頭顱CT、MRI檢查:發現顱內可能引起失認的責任病灶。
● 腦電圖、眼底檢查:除外腦炎、顱壓增高等。

診斷


● 根據臨床表現,病史,檢查進行診斷。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臨床表現為無意識及智能障礙,但不能通過某一種感覺辨認以往熟悉的物體,卻能通過其他感覺識別。
● 頭顱磁共振示顱內存在相關病灶。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也可能出現對某種熟悉的物體感覺辨認失常,容易與失認相混淆,如失命名、癔症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治療


● 主要是針對腦部原發病的治療及與康復訓練。

危害


● 患者一般心理負擔較大,會出現抑鬱、焦慮情緒等併發症。

預后


● 失認症的預後主要與原發病變的類型、範圍位置、患者的年齡、治療反應相關。失認症患者的癥狀,一般可在3個月內逐漸恢復,但也有一些患者的恢復,需要一年以上時間甚至更長。

預防


● 積極治療引起失認症的各種原發病,如腦卒中(腦梗死及腦出血)、顱腦外傷、顱腦腫瘤、腦炎。

參考文獻


● [1] 吳江,賈建平。神經病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2] 相守武,於廷海。枕葉腦血管病所致面孔失認症(附3例報告).《中風與神經疾病雜誌》,1993
● [3] 閆俊,王蔭華。腦血管病患者失認症的神經心理學研究.《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1999
● [4] 王暉。面孔識別領域的新發現——遺傳性面孔失認症.《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
● [5] 郭華珍。缺血缺氧性腦病致部分圖畫失認症1例報道.《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