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178
RX-178
R徠X-178 Gundam Mark-II(RX-178)是由泰坦斯獨立開發的新型MS。以一年戰爭最強的MS“白色惡魔"為原型,融合諸多新技術的結果,高性能實現。但是,由於在奪取該MS時是裝備的訓練用裝甲,所以保留了驗證機體的番號。
泰坦斯塗裝式樣
奧谷塗裝式樣
高達Mk-Ⅱ是由泰坦斯開發,承襲RX-78 高達之名的旗幟機體。該機沿用了泰坦斯初期主力機體RGM-79Q鎮暴型吉姆的最新技術,以宇宙殖民地內部的戰鬥為主要用途。該機的型式番號為RX-178,其中“17”為格利普斯基地的代號,“8”指該機為格利普斯基地開發序列第8號試作機。
對於泰坦斯而言,高達Mk-Ⅱ除了作為一般意義上的戰術兵器以外,還兼具更為深遠的影響。作為地球居民對宇宙移民示威的象徵,泰坦斯將一年戰爭中名揚四方的高達進行“復活”,在地球聯邦軍內部乃至整個地球圈都將成為泰坦斯行動正當化的極佳宣傳材料。為了保證其“聯邦血統”的純正,泰坦斯對機體的開發進行統括管理,排除所有吉恩系的技術者,使用純粹的聯邦系技術。
徠為此,泰坦斯破格徵召大量在一年戰爭時代參與RX-78的技術人員。由於嚴格的情報管制,一切與開發相關的人員、資材都被泰坦斯移至Side7的2號殖民地“青之諾亞2(又稱格利普斯)”的研發基地進行極為機密的開發。擔任開發主管的富蘭克林·維丹技術上尉是一年戰爭時期高達開發負責人提姆·雷的擁躉,他對RX-78的設計十分推崇。因此,該機以本身完成度很高的高達基礎設計為藍本,沿用和繼承了許多來自RX-78的優秀技術。另一方面,由於機體在純粹聯邦設計理念下進行開發,框架設計並沒有受到既成體系的桎梏,而得出了全新結構——可動框架(Movable Frame)的構想。
高達Mk-Ⅱ第一次採用了真正的可變式框架,顯示出極為靈活的運動性能。自MS誕生以來,人形機動兵器的“擬人化”一直是MS開發的重大課題。一年戰爭時期,MS的基本構造以吉恩系的“外殼結構”和聯邦系的“半殼結構”為主流。在此類結構下,MS以堅硬的裝甲外殼為框架,通過有效活用殼內的空間添加各種部件來構成機體。這種應力外皮構造擁有較高的強度,但卻如同中世紀重甲騎士那沉重的盔甲,對肢體的可動範圍造成限制,影響機體運動性能。同時,由於光束武器的發展,光束步槍一兩發精準的射擊就足夠摧毀一架MS而幾乎無視於它的裝甲。因此,從“取得更大的機動力和速度,降低被彈率”的指導思想出發,為實現更高水平的“人體動作追從性”,泰坦斯的技術者們在早期量產的鎮暴型吉姆的手臂部位試驗過一種全新的框架設計,並在該機的設計方案中將此種設計延展至機體全身。
在可動框架的構想下,高達Mk-Ⅱ的基本框架被設計為類似人類骨架的“內骨骼”形態,通過各種發動機技術和傳動裝置實現各個關節部位的可動,從而實現進一步擬人化的作動性能,同時還通過工學技術設置了大量可以吸收衝擊力的緩衝結構。各類能源管線如同血管一般附著於框架之上,為機體各部提供能量,同時還裝有檢測感測器,用於分析數據,令機體以最合適的姿勢來分散和化解衝擊力。
而機體的基本框架與裝甲、武裝徹底獨立開來,確保了框架本身的優先可動性。模塊化的外裝甲也並非直接固定框架之上,而可以通過滑動來配合框架的活動,在不限制可動性能的同時為框架提供保護。由此,高達Mk-Ⅱ的驅動效率更加提高,運動性能飛躍性上升,施加了外部裝甲之後依然可以做出類似人類正常肢體運動的柔軟動勢。在整備和維護時裝甲、武裝的換裝工序也極大簡化。
另一方面,由於可動內骨骼框架的存在,反過來也推動了裝甲和武裝的設計自由度。另一方面,為了達到裝甲輕量化和模塊化的目的,該機沒有選用月神鈦合金裝甲,轉而選取強度不及但重量更輕的新型陶瓷/鈦合金混合裝甲,這一改動讓該機的重量與RX-78相比減輕了約20%。
此外,其動力爐是泰坦斯強行徵召了善於製造MS動力爐的聯邦軍需企業塔基姆社的高級工程師對核融合爐進行再設計,令該機的核融合爐出力較之RX-78提高了近40%。與發動機直連的背部矢量推進背包也採用全新設計,在使用4枚主推進噴口提供足夠推力的同時,還搭載有可作為光束劍支架的可活動調節支推進器。這種可在一定範圍內自由調整噴射角度的支推進器,在姿勢調整機動時可以成為遠離重心點的新作用點,令AMBAC機能的效率更加提高。
然而,全新的框架設計也並非完美無瑕。由於框架材質的問題,部分關節可動軸的損耗會逐步積累,在全身可動框架的應用之下,機體各部的可動軸數量極多,主處理器對整體磨損情況處理的遲滯使得OS系統無法對機師的操控進行合理的補正,最終導致機體的不安定並引起事故。0087年初,高達Mk-Ⅱ四號機在進行高速機動試驗時發生墜機事故,機毀人亡。另外,由於本身設計需要照顧柔軟的可動性,部分部位的可動框架(尤其是腳部)對抗瞬發外力的剛性不足。為此,機體的框架設計曾六易其稿,卻依然未能完全解決,該機的量產計劃也遭到延遲,泰坦斯的開發重心開始向可變MS方向轉移。
當然,高達Mk-Ⅱ的高可塑性也在服役中得到驗證,它可以加裝各種原生設計以外的附加設備來加強性能或針對不同作戰環境,例子包括後述的飛行裝甲及G-防衛者。
此外,高達Mk-Ⅱ還配備了標準的360度全視野駕駛艙。武裝方面,該機則基本參考RX-78,採取了泛用性優先的標準配置,標準配備有一支採用新型能量彈夾E-Pack的光束步槍、兩柄高出力的光束劍、外掛式火神炮以及伸縮式設計的專用盾牌,盾牌內部可搭載預備用E-Pack以及小型飛彈發射器。
0087年3月2日,潛入青之諾亞1的柯特羅·巴吉納(即夏亞·阿茲納布爾)上尉率領MSA-099利克迪亞斯小隊在維丹上尉之子卡繆·維丹的幫助下成功奪取正在進行運用實驗的Mk-Ⅱ三號機以及二號機。稍後,駕駛一號機前往奧谷戰艦阿伽瑪號上進行交涉的愛瑪·辛中尉又被奧古策反,維丹夫婦在隨後的戰鬥中雙雙死亡。由此,僅存的三台高達Mk-Ⅱ全部為奧古所有,其中兩機被送至月面的阿納海姆電子公司(1機被用於研究,1機作為後備部件解體),餘下的三號機被配屬到阿伽瑪號,並將機體的顏色由原來的泰坦斯標誌色黑色,改為了白色。原本由泰坦斯所開發的象徵泰坦斯的該機,結果卻為對手的奧古所用,作為高達的正統後繼者活躍在對泰坦斯作戰的第一線,具有十足的諷刺意味。
若論單機性能,高達Mk-Ⅱ可能不及泰坦斯的可變式MS,但直至格利普斯戰役結束為止,仍不斷地戰鬥在最前線。其駕駛員最初是卡繆,而在他搭乘了MSZ-006Z高達之後,高達Mk-Ⅱ轉交給了愛瑪·辛中尉駕駛,直到她在格利普斯戰役中犧牲為止。
格利普斯戰役之後,高達Mk-Ⅱ繼續被配備在阿伽瑪號和新阿伽瑪號上,駕駛員起初捷多·亞西塔,後為和捷多一同從第一殖民衛星“香格里拉”而來的少女艾露·比安諾。在第一次新吉恩戰爭的最後戰鬥中,艾露駕駛該機突入被葛雷米·托托控制的阿克西斯內,遭到NZ-000昆曼沙的攻擊而大破,而後由於阿克西斯的爆炸而被徹底摧毀,愛露則搭乘MSZ-010ZZ高達逃出。
機體型號 | RX-178 | 中文名稱 | 高達Mk-Ⅱ |
機體代號 | ガンダムMk-Ⅱ | 英文名稱 | Gundam Mark-Ⅱ |
出現作品 | 機動戰士Z GUNDAM - | ||
機體類型 | 泛用多目的型試作MS | ||
製造商 | 泰坦斯 | ||
所屬 | 奧古 | ||
初次配備 | U.C.0087 | ||
機師名稱 | 卡繆·維丹愛瑪·辛中尉捷多·亞西塔艾露·比安諾 | 機師圖片 | 卡繆.維丹 捷多·亞西塔 艾露·比安諾 愛瑪·辛 |
內部環境 | 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RX-178 | |
尺寸 | 頭頂高:18.5米,全高:19.6米 | |
本體重量 | 本體重量:33.4噸 | |
全備重量 | 全備重量:54.1噸 | |
裝甲材料及結構 | 新型陶瓷/鈦合金混合裝甲 | 可動內骨骼框架 |
發動機功率 | 1930KW | |
推進力 | 4×20300KG=81200KG,姿勢制御噴嘴數:10 | |
加速度 | 1.50G | |
裝備及設計特徵 |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11300米 | |
固定武裝 | 光束軍刀×2,額定輸出功率0.45MW | |
選用武裝 | 頭部60mm火神莢艙系統;專用盾牌 | |
選用手部武器 | 專用光束步槍×1,額定輸出功率2.6MW;360mm超級火箭筒 | |
遠程武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