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教育研究
上海遠程教育集團主辦雜誌
《開放教育研究》創辦於1983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遠程教育集團與上海開放大學主辦的國家級遠程教育期刊。
據2018年10月《開放教育研究》期刊官網顯示,《開放教育研究》編委會共有編委22人,顧問6人。根據2018年10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開放教育研究》出版文獻共2616篇,總被下載1439914次、總被引42877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6.401,(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4.500 。根據2018年10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開放教育研究》載文量為2033篇,被引量為26583、下載量為160606;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開放教育研究》2015年影響因子為9.84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名,在教育(346種)中排第2名。
1983年,《文科月刊》創刊,后更名為《文科季刊》。
1995年,時任原上海電視大學校長黃清雲和黨委書記郭伯農等受英國開放大學、英聯邦學習共同體等的啟發,經過多方面考慮將其更名為《開放教育研究》 。
2008年初,《開放教育研究》編輯部開通了在線審稿平台。
2014年,《開放教育研究》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主要欄目 | 介紹 |
高階訪談 | 這是一個由該刊記者專訪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界學術名流的高端級固定欄目,專訪嘉賓有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尤金·魯賓(Eugene Rubin),邁克爾·穆爾(Michael G. Moore),莎潤·梅里安(Sharan B Merriam)等20餘位國際學者。這是中國人吸收併產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世界之窗,其訪談對象及主題皆來自中國國內學者提供於該刊的線索,經過編輯部篩選與線索提供者合作完成訪談。 |
本刊專稿 | 這是一個以編輯部約稿為主、來稿為輔的反映該刊辦刊思想的特色欄目,其選題多為作者與編輯的交流互動中萌生並實現。該欄目主要反思教育中的社會問題和社會中的教育問題,主張教育的問題是始終是社會之現象,其所反映出的問題必須置於大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的背景下給予研究和討論,直至綜合治理問題的教育和社會。 |
發展戰略 | 這是一個具有前瞻發展性和戰略性的特色欄目。所謂戰略,即高於一般戰術原則和方法的對全局起著籌劃和指導作用的意識行為。戰略絕非只是宏觀層面的,也存在中觀和微觀層,但其前提必須具備發展性、科學性。 |
理論探究 | 人類的任何社會實踐活動都不能離開理論的指導,而實踐的總結也離不開理論的升華,否則實踐也就難以具有推廣性。由此可見,理論源自實踐,指導實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遠程教育是個新興的產業,其理論根基寬廣但鬆軟。所謂寬廣,是指其源泉來自多種學科;所謂鬆軟,是指其尚未形成有別於他學科理論的基礎理論,尤其應用理論。故而,遠程教育的理論需要從他學科拿來、借鑒、比較和探究,移植或遷移的最終目的就是本土化,以本土化理論來指導本土化實踐。 |
研究報告 | 量性的實證研究的缺失不僅是本領域更是制約和影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的主瓶頸。基於這一認識,該刊推出該欄目之後即刻引起了學界的歡迎和較大反響。一般而言,實證的研究更需要時間、人力和資金的投入,絕非閉門造車的產物。至於結論的科學與否,對於學者而言,可能更看重的是其過程所提供的大量的數據資源,因為結論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這些數據資源則是客觀的社會存在。 |
學習支持 | 現代遠程教育是網路與通信技術發展的產物,其教與學、師與生、時與空的分離決定了“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中心”理念的誕生和實踐的行為,並已經深刻影響了非遠程的傳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學習支持絕非遠程的教育教學所獨享,而遠程教育教學應該做的更好更出色,所以,本欄目應該成為遠程和非遠程學習支持理論與實踐共建共享的資源發生地、擴散地。 |
技術支撐 | 沒有技術支撐的教育不成教育,更不成遠程教育。受其屬性決定,遠程教育絕非在於技術而在教育。因而,作為專事開放與遠程教育研究的該刊,技術性的論文只能佔據該刊的部分而非全部,突出的是前沿性和應用性。本欄目定位於基於教育技術的網路通信技術,而不是現有概念的教育技術學範疇。 |
國際論壇 | 這是一個藉助中國國內舉辦的遠程教育及其相關國際會議之平台,全文刊載經演講者授權的主題報告和優秀學術論文,以及由該刊記者或特約記者親臨會議撰寫的學術性述評的專欄。 |
國際交流 | 這是一個開放領域中文類雜誌首創的英文欄目,自2004年第6期創辦以來已刊載中國國內外英文學術論文近20篇,主要來源為該刊外籍專家組織而來的境外作者英文來稿,以及境外作者參加中國國內國際會議並經其授權刊載的英文論文。 |
外國教育 | 這是一個專事對中國國外開放與遠程教育及相關教育問題進行綜述和研究的欄目,其終極目的就是為解決中國遠程教育問題而所作的比較、分析和思考,以供中國國內學者參考。 |
據2018年10月《開放教育研究》期刊官網顯示,《開放教育研究》編委會共有編委22人,顧問6人。
《開放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 | ||
---|---|---|
職務 | 姓名 | 所屬機構/高校 |
顧問委員 | 何克抗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
潘懋元 | 中國高等教育協會 | |
瞿振元 | 中國高等教育協會 | |
謝維和 |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協會 | |
鍾秉林 | 中國教育學會 | |
周遠清 | 中國高等教育協會 | |
編輯委員 | Asha Kanwar(加拿大) | 英聯邦學習共同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
陳麗 | 北京師範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 | |
陳向明 | 北京大學教育研究生院 | |
Costas Spirou(美國) | 路易斯大學 | |
丁新 | 華南師範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 |
James Taylor(澳大利亞) | 南昆士蘭大學 | |
焦建利 | 華南師範大學 | |
劉炬紅(美國) | 詹姆斯麥迪遜大學 | |
倪小鵬(美國) | 富蘭克林大學 | |
Paul Kawachi(日本) | 《亞洲遠程教育》期刊 | |
任友群 | 華東師範大學 | |
桑新民 | 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
Som Naidu(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遠程教育 | |
汪瓊 | 北京大學教育技術中心 | |
王一兵 |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 |
吳剛 |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建設系 | |
徐皓 | 上海開放大學 | |
楊志堅 | 國家開放大學 | |
張寶輝 | 陝西師範大學 | |
張德明 | 上海開放大學 | |
張偉遠 | 北京師範大學 | |
祝智庭 | 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 |
2010年9月16日至17日,由《開放教育研究》編輯部和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聯合主辦的“中國遠程教育領域CSSCI期刊開放型研討會”在原上海電視大學召開。與會嘉賓結合中國遠程教育、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就各自雜誌的歷史發展、定位與特色、運作與管理,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會議對雜誌的定位與特色、雜誌的國際化、學術規範、如何更好地處理雜誌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本土遠程教育理論創新、中青年學者發展、文章的質量等問題進行交流。
2012年12月1日至2日,《開放教育研究》編輯部主辦“第二屆中國教育技術及遠程教育領域核心期刊主編研討會”。
2012年12月7日至8日,《開放教育研究》編輯部主辦“《開放教育研究》雜誌編委會暨100期紀念座談會” 。
據2018年10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開放教育研究》出版文獻共2616篇。
據2018年10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開放教育研究》載文量為2033篇。
據2018年10月27日中國知網顯示,《開放教育研究》總被下載1439914次、總被引42877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6.401,(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4.500 。
據2018年10月2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開放教育研究》被引量為26583、下載量為160606;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開放教育研究》2015年影響因子為9.84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名,在教育(346種)中排第2名。
《開放教育研究》為《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與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
1999年,《開放教育研究》獲得華東地區社會科學類優秀期刊提名獎。
2009年9月,《開放教育研究》入選《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報告-RCCSE權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2009-2010),並獲“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2009年11月,《開放教育研究》獲得“中國現代遠程教育十年(1999-2009)網路教育最有影響雜誌獎” 。
《開放教育研究》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之教育類核心期刊。
精神理念
《開放教育研究》明確定位,在大教育的視野下,立足開放遠程高等教育,以開放的理念包容學派,以創新的思想總結理論,以務實的態度關注實踐。該刊緊跟國際教育科學研究和期刊的發展趨勢,將提升質量和品質放在首位。
《開放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領導 | ||
---|---|---|
職務 | 姓名 | 所屬機構/高校 |
主編 | 王伯軍 | 上海開放大學 |
編輯部主任 | 袁雯 | 上海開放大學 |
執行主編 | 徐輝富 | 上海開放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