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狀模型

網狀模型

網狀模型是用有向圖結構表示實體類型及實體間聯繫的數據結構模型稱為網狀模型。

正文


網狀模型
網狀模型
用有向圖結構表示實體類型及實體間聯繫的數據結構模型稱為網狀模型(Network Model)。

特點


用網路結構表示實體類型及其實體之間聯繫的模型。顧名思義,一個事物和另外的幾個都有聯繫……這樣構成一張網狀圖。
網狀模型的數據結構主要有以下兩個特徵:
(1)允許一個以上的節點無雙親。
(2)一個節點可以有多於一個的雙親。

簡介


網狀模型是最早出現的網狀DBMS。網狀模型中以記錄為數據的存儲單位。記錄包含若干數據項。網狀資料庫的數據項可以是多值的和複合的數據。每個記錄有一個惟一地標識它的內部標識符,稱為碼(DatabaseKey,DBK),它在一個記錄存入資料庫時由DBMS自動賦予。DBK可以看作記錄的邏輯地址,可作記錄的替身,或用於尋找記錄。網狀資料庫是導航式(Navigation)資料庫,用戶在操作資料庫時不但說明要做什麼,還要說明怎麼做。例如在查找語句中不但要說明查找的對象,而且要規定存取路徑。世界上第一個網狀資料庫管理系統也是第一個DBMS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Bachman等人在1964年開發成功的IDS(IntegratedDataStore)。IDS奠定了網狀資料庫的基礎,並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發行和應用。1971年,美國CODASYL(ConferenceonDataSystemsLanguages,數據系統委員會)中的DBTG(DataBaseTaskGroup,資料庫任務組)提出了一個著名的DBTG報告,對網狀數據模型和語言進行了定義,並在1978年和1981年又做了修改和補充。因此網狀數據模型又稱為CODASYL模型或DBTG模型。1984年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提出了一個網狀定義語言(NetworkDefinitionLanguage,NDL)的推薦標準。在70年代,曾經出現過大量的網狀資料庫的DBMS產品。比較著名的有Cullinet軟體公司的IDMS,Honeywell公司的IDSII,Univac公司(後來併入Unisys公司)的DMS1100,HP公司的IMAGE等。網狀資料庫模型對於層次和非層次結構的事物都能比較自然的模擬,在關係資料庫出現之前網狀DBMS要比層次DBMS用得普遍。在資料庫發展史上,網狀資料庫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