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槽青

一種紫砂泥的礦料名稱

底槽青又稱底槽清或者底皂青,是一種紫砂泥的礦料名稱,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台西礦。

叫法由來


底槽青又稱底槽清或者底皂青。
底皂青是一種紫砂泥的礦料名稱,就是裡面帶有淺青綠色雞眼似斑塊的紫泥礦,雞眼是成對的分佈甚密且平均。色呈偏紫泛青,細而純正,十分稀少。燒成的壺呈現紅豬肝色,燒成顏色詳細要看礦料的成分構成和燒成溫度。
底皂青還有一個名稱:“底槽清”,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是:泥分上槽,中槽,底槽之分,而以底部的為最佳。但是這個說法疑問頗多:
1:泥料並非一定是越底下越好,露在地表的並非沒有好料。
2:“清”字意義含糊不清。“清”沒實質的解釋。
3:而底皂青的說法比較公道,由於礦料顏色為皂青色。
4:底槽青也是大家想象的上好泥的商定俗成的叫法。

特點


底槽青泥,位於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是含有段泥顆粒的紫泥。色呈偏紫泛青,十分稀少,泥質細膩。燒結后呈紫紅色,燒成範圍寬,一般市場上常見燒制的豬肝色在1200℃左右,質堅細膩光潤,收縮率在10%左右。
底槽青
底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