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庭

內耳的組成部分

耳前庭,位於內耳,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它控制著平衡、協調、垂直平衡、肌肉緊張度及身體所有的肌肉,包括眼睛的肌肉。正是由於耳前庭的存在我們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作出各種動作。

耳前庭還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如果一個人暈車或暈船,就是他的前庭和半規管在起作用。是維持身體平衡的最主要器官(耳部)。

簡介


它包括三對半規管和前庭的橢圓囊和球囊。半規管內有壺腹嵴,橢圓囊球囊內有耳石器(又稱囊斑),它們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半規管感受角加(減)速度運動刺激,而橢圓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線加(減)速度的變化。當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發生旋轉或轉彎時(如汽車轉彎,飛機作圓周運動),角加速度作用於兩側內耳相應的半規管,當一側半規管壺腹內毛細胞受刺激彎曲形變產生正電位同時,對側毛細胞則彎曲形變產生相反的電位(負電),這些神經末梢的興奮或抑制性電信號通過神經傳向前庭中樞並感知此運動狀態;同樣當乘坐工具發生直線加(減)速度變化,如汽車啟動、加減速剎車、船舶晃動、顛簸,電梯和飛機升降時,這些刺激使前庭橢圓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向中樞傳遞並感知。這些前庭電信號的產生、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運動病癥狀。每個人耐受性差別又很大,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現運動病癥狀。

解剖結構


耳前庭
耳前庭
前庭外壁是鼓室內側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由鐙骨底板和環韌帶所封閉。內壁即內耳道的底,內壁的 頂部和前壁直到底部有一斜形骨嵴,名 前庭嵴,在前庭嵴的後面有橢圓隱窩,內含橢圓囊,在前庭嵴的前面有球狀隱窩,內含球狀囊,在橢圓隱窩的後下有前庭導水管口,與岩骨後面的前庭導水管外口相通,膜迷路的內淋巴管經導水管通過內淋巴囊。前庭腔借前庭管與顱內相通。前庭後下稍寬,有三個半規管的五個開口通入。前庭前壁有一橢圓孔通入耳蝸前庭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