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仁鄉
新疆克州阿克陶縣下轄鄉
徠巴仁鄉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下轄鄉,地處阿克陶縣城西南。
截至2018年末,巴仁鄉戶籍人口有41357人。截至2019年10月,巴仁鄉下轄19個行政村。
2018年,巴仁鄉有工業企業2個。
2018年,巴仁鄉有工業企業2個。
巴仁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小麥產量17595噸,玉米產量19787噸,水稻產量43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等。2011年,棉花產量442噸。2011年,巴仁鄉建成溫室17座、大拱棚526座,設施農業佔地面積207畝。畜牧業以飼養牲畜為主。2011年,牲畜年末存欄48440頭(只),出欄26540頭(只),商品率55.5%。2011年,巴仁鄉建成養殖示範小區6個,養殖專業合作社9個,扶持育肥養殖大戶880戶。
巴仁杏俗稱蘇合亞克杏,為中熟品種,於每年3月下旬開花,7月中旬成熟,在巴仁鄉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目前,種植面積達4.2萬畝,結果率已達50%以上,年產量達15000噸,可加工杏干2500噸。由於夏季為高溫半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促進了果品含糖量的合成和積累,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巴仁杏獨特的品質。巴仁杏為卵圓形,鮮果個大(平均單果重30克),果肉厚實鮮嫩,果皮油亮,色澤艷麗,含糖量高,酸甜可口,屬純天然綠色食品,富含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等盛名享譽疆內外,並出口西亞,是新疆久負盛名的名優果品,倍受消費者青睞,杏干、杏脯銷路廣闊,市場供不應求,已成為阿克陶縣“名、優、特、稀”品牌果業品種。2000年,阿克陶縣被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巴仁杏之鄉”稱號。2002年正式註冊“巴仁杏”商標。
巴仁杏具有良好的產品開發價值和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成熟的巴仁杏晾曬率高於同類產品,每3公斤鮮杏可曬1公斤成品杏干,而曬製成的杏干呈膠質狀,味香甜可口,經過深加工的杏脯色美味甘。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屬英吉沙縣巴仁七區。
1956年2月,巴仁七區劃歸阿克陶縣,為巴仁二區,屬之。
1958年,屬皮拉勒公社。
1961年4月,巴仁、薩依巴格、也勒干從皮拉勒公社分出與由克孜勒陶公社劃出的汗鐵熱克大隊成立巴仁公社。
1967年,更名為先鋒公社。
1978年,恢復巴仁公社原名。
1984年10月,撤社建鄉,
2011年末,巴仁鄉下轄15個行政村:庫爾干、闊洪其、吐爾、庫木、巴仁、加依、英安買力、且克、阿爾買里、克孜勒斯塘、薩依巴格、也力干、墩巴格、古勒瓦格、汗鐵力克;下設11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巴仁鄉下轄19個行政村:汗鐵熱克村、古勒巴格村、也勒干村、墩巴格村、克孜勒吾斯塘村、薩依巴格村、阿熱買里村、庫爾干村、巴仁村、且克村、加依村、庫木村、吐爾村、闊洪其村、英買里村、努爾巴格村、克孜勒巴依拉克村、杏花源村、伊提帕克村。
巴仁鄉地處昆崙山東坡、塔里木盆地西緣的蓋孜河與庫山河之間,地形包括南部庫山河谷淺山地帶和北部蓋孜河山前沖積扇地帶。庫山河沖積扇地勢較為平坦。
巴仁鄉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1.2℃,1月平均氣溫-7.7℃,7月平均氣溫24.5℃。無霜期年平均22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62.8小時。
巴仁鄉境內有蓋孜河、庫山河兩大水系。
2010年,巴仁鄉常住人口32909人。其中14歲以下11931人,佔36.25%;15—64歲19714人,佔59.90%;65歲以上1264人,佔3.84%。
2011年末,巴仁鄉總人口32620人,其中城鎮人口2006人,城鎮化率6.14%。總人口中,男性16698人,佔51.19%;女性15922人,佔48.81%。2011年,人口出生率17‰,人口死亡率9.8‰,人口自然增長率7.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28人。
截至2018年末,巴仁鄉戶籍人口有41357人。
2011年末,巴仁鄉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460人;小學11所,在校生4514人;初中2所,在校生1271人。
2011年末,巴仁鄉有文化室3個;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3000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2人。
2011年末,巴仁鄉有學校體育場17個,看台設座椅100張。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2011年末,巴仁鄉有門診部1個;病床45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76萬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5%。
2011年,巴仁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1戶,人數818人,城市醫療救助5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71戶,人數3442人。巴仁鄉有敬老院1家,床位1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0人。
巴仁鄉有國道G315經過境內。
● 地名由來
巴仁,維吾爾語,意為兩河之間。轄區地處蓋孜河與庫山河之間,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