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熱證

虛熱證

徠虛熱證,證名。正氣不足所致的熱證。因氣血陰液不足,或邪盛傷正所致的熱證。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證見心煩不眠,口燥咽干,潮熱盜汗,大便秘結,舌紅,脈細數等。治宜養陰清熱,或甘溫除熱,用四物湯、青蒿鱉甲湯、大補陰丸、當歸補血湯或補中益氣湯等方。

簡介


● 英文名稱:Deficiency Heat Pattern/Syndrome
● 又稱:陰虛內熱證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若骨痿、肉爍、筋緩、血枯、皮聚、毛落,五陰不足而為熱病,是虛熱。(《此事難知·熱有虛實外何以別》)

名詞解釋


● 陰液不足,虛熱內生,以低熱或午後潮熱、手足心熱、五心煩熱,顴紅,盜汗,口乾不欲飲,便秘尿短,舌紅少苔,或光紅無苔,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虛熱證是指陰液虧虛,虛熱內生所致的證候,又稱陰虛內熱證。

臨床表現

● 兩顴紅赤,潮熱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病機析要

● 機體陰液不足,涼潤、寧靜、抑制等功能減退,陰不制陽,出現虛熱內生的病機變化,即所謂“陰虛則熱”。
● 陰液耗損,故人漸消瘦。
● 陰虛不能制陽,虛火內擾故心煩,手足心熱,潮熱盜汗。
● 虛火上升,故口燥咽干,兩顴紅赤,舌紅少苔。
● 陰血不足,則脈細,內有虛熱,則脈細兼數。

臟腑常見虛熱證

● 心陰虛火旺證:心陰虧虛,虛熱內擾,以心悸心煩,失眠多夢,潮熱盜汗,口渴,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肺陰虛證:肺陰虧虛,虛熱內擾,以乾咳少痰,或痰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帶血,口燥咽干,或音啞,潮熱顴紅,或有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肝陰虛證:陰液虧虛,肝失濡潤,以頭暈眼花,兩目乾澀,視力減退,顴紅,或脅肋灼痛,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腎陰虛證:腎陰虧損,虛熱內擾,以腰膝酸軟而痛,男子遺精,女子經少或經閉,眩暈耳鳴,齒松發脫,潮熱顴紅,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證候鑒別

● 熱證:指感受熱邪,或陽盛陰虛,機能活動亢進所表現的證候,常表現為惡熱喜冷,面紅目赤,口渴喜冷飲,煩躁不寧,吐血衄血,小便短赤,痰涕黃稠,大便乾結,舌紅,苔黃乾燥,脈數等。
● 熱傷營陰證:熱邪深入營血,損傷營陰,以身熱夜甚,心煩不寐,口渴欲飲,斑疹隱隱,便結尿黃,舌絳,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火熱傷陰證:火熱熾盛,損傷陰液,以發熱,口渴喜冷飲,大便乾結,小便短黃,舌紅干,苔黃燥,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GB/T 16751.2-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1997.
● [4]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