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紅柿子的結果 展開
- 1996年由王童執導電影
- 電影
紅柿子
1996年由王童執導電影
一位樂觀、開朗的外婆,隨著將軍女婿從大陸撤退到台灣來,雖然在台灣的生活已大不如前,但外婆總能將11個外孫教養、安頓好,並且讓大夥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物質缺乏的年代這位天才加秀逗的外婆常常化腐朽為神奇,她會將女婿受傷所照的X光片剪來給孫們做墊板,也會跟教堂的外國修女拉關係,攀交情而得到很多美援的麵粉、牛奶、她也老是教誨孫子們要效法岳飛在沙上學寫字的節儉精神,當爸爸忙著在草山(陽明山)兵棋推演準備“反攻大陸”,媽媽忙著張羅生計的情況之下,外婆是他們童年成長中的最佳玩伴。魂牽夢縈的,外婆總會想起河南老家院子里那棵逃難離家時正結滿果實的大紅柿子樹。
紅柿子劇照
角色 | 演員 |
姥姥 | 陶述 |
王司令 | 石雋 |
王太太 | 王娟 |
馮副官 | 張世 |
老楊 | 魯直 |
奶媽 | 陳力美 |
福順 | 趙正平 |
導演 | 王童 |
編劇 | 王童 |
製作人 | 徐立功 |
角色介紹
姥姥
演員陶述
王司令的岳母,北平人,先夫是位畫家。家裡小孩眾多,物資匱乏,但點子頗多的姥姥常常化腐朽為神奇。像是把女婿照的X光片裁成多份做寫字板,跟教堂的修女弄好關係得到麵粉牛奶,把女婿的錦旗做成孩子們校運會的旗幟等,過程中惹出不少笑話。
王司令
演員石雋
國民黨高級將領,河南人,1949年戰敗后抵台,隨即被解職賦閑。曾是黃埔軍校畢業,參加過北伐。成為老百姓后倒弄起養殖業,雞鴨青蛙魚輪番上陣,還賣過鉛筆,但都沒能賺到錢。
王太太
演員王娟
司令夫人,曾是大家閨秀,北平人。落戶台灣後事事操心,成了平頭百姓,辛勤操持家務,養雞養魚,精打細算過日子,租房賣畫只為一家的幸福。
馮副官
演員張世
副官,四川人。護送王家一家老小乘船赴台,忠心耿耿。司令解職后他也放棄了升職,留在王家幫傭,打煤餅掙錢。原本在大陸有家室,后與奶媽重新組織新家庭,去了法院工作。
王童與新電影時期的導演一同崛起在八○年代,但他與新電影導演在影片風格上卻有著許多的不同,他將人物放到時代背景中去觀看,展現人性的細微層面,對於情感的描述則是委婉而質樸的,深具人文關照。而其自身對中國傳統美術、書畫等方面的修養,也造成了他電影中的個人化美學風格濃厚,而使其作品與其他影片產生不同的風韻。影片《紅柿子》根據他的童年故事進行創作,因為父親是國民黨將軍,所以戰亂期間他們全家遷到了台灣,十多年過去了,但是姥姥還是留戀著大陸老家的紅柿子樹,雖說具有濃烈的自傳色彩,但也是一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的真實歷史。
紅柿子劇照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紅柿子劇照 |
新加坡 | 1997年4月13日 |
製作公司 | 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時間 | 獎項 |
1996年 | 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1996年 | 金馬獎 | 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李富雄 | 最佳美術設計 | 獲獎 |
王童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陶述 | 最佳女主角 |
影片《紅柿子》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了關於一個家庭的記憶,鮮活生動的生活素材使影片充滿了真實生活的質感徠,去意識形態化、回歸普世價值的手法將歷史隱匿於後景之中,家的意義從而強烈凸顯,王童對家庭的留戀與回味不言自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孟澤光評)
紅柿子劇照
《紅柿子》有關於大陸的真實背景,不過僅有十來分鐘。關於台灣五十年代的社會環境也是說得隱晦,影片更多是被瑣事拼接、回憶纏繞。影片講故事的能力和整體流暢程度不容置疑,避開了煽情場景,留給觀眾冥思沉想的空間。1996年之後,帶有點滴鄉愁和過去未來的台灣電影一併消亡,《紅柿子》是個完整的句號。(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