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
會展業
會展業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節事活動的總稱。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作為新興服務業,是我國21世紀的朝陽產業,目前在我國,會展業與旅遊業、房地產一起,被並稱為三大新經濟產業。它除了像其他服務產業一樣具有服務業的共性外,更有它自己的特性。
會展業歸納起來具有下列特點:效益性高、聯動性高、導向性強、凝聚性好、專業性濃、交融性大。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
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⑴作為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歐洲會展業整體實力強,規模最大,其中德國是世界頭號會展強國。
⑵北美(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
⑶亞洲會展業規模和水平僅次於歐美,比拉美和非洲強。其中新加坡曾被UIA評為世界第五大會展城市。(日本、新加坡、阿聯酋和中國的香港地區憑藉其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其廣闊的市場,或憑藉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亞洲的會展大國和地區。)
⑷大洋洲會展業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規模小於亞洲。主要代表是澳大利亞。
⑸拉美國家會展業發展較好的依次是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其它的國家會展業基本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很小。
⑹非洲大陸與拉美類似。北部非洲以埃及為代表,南部非洲以南非發展最好。
縱觀歷史,一國會展業實力與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其發展水平相對應。發達國家憑藉各個方面的優勢在會展業中處於主導地位並向世界各地擴張。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我國會展業現狀主要表現在:
一是 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 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 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 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範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 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佈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佔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1)國際會展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會展業已發展成為新興的現代服務貿易型產業,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2004年全世界大型會展總數超過15萬個,其中國際會議約7萬多個,國際展覽超過8萬個,全球會展業直接經濟收益高達2800億美元,為世界經濟帶來的增長總額超過25000億美元。
伴隨著會展經濟的全球擴張,許多國際會展業巨頭競爭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國際會展業正在出現重心轉移之勢。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廣大以及中國成為世界新的製造業中心的潛在發展前景,使得來自國外的專業展市場需求空間較大。
近年來,國際會展項目更加註重展與會的結合,會展內容趨於專業化、品牌化。越來越多的展覽公司和會議公司湧現,且呈現集團化趨勢。信息技術開始應用在會展方面,與實物展覽相結合也是現在國際會展發展的新趨勢。
(2)國內會展業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會展業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遞增,行業經濟效益逐年攀升,場館建設日臻完善,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助推器和新亮點。
全國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一級會展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三大會展經濟產業帶,即包括北京、天津、煙台、廊坊等地的環渤海會展經濟帶,以上海為龍頭、沿江沿海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會展經濟帶,以廣交會和高交會為龍頭的珠江三角洲會展經濟帶。隨著會展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會展城市內部場館之間、會展城市之間的競爭日益明顯。法制建設、品牌意識、現代化場館建設、人才培養成為普遍共識。
會展定義
會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會議和展覽。
廣義:包括會議、展覽、獎勵旅遊、節事活動等。
會展定義:一般來說,會展是指在一定的區域空間內,有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者不定期,制度或者非制度,傳遞和交流信息的群眾性的社會活動。
國際上通常表述為:MICE
M(Meeting):會議,主要指公司會議
I(Incentive Tour): 獎勵旅遊,專指以激勵、獎勵特定對象為目的而進行的旅遊活動。
C(Convention):大型會議,主要指協會、社團組織的會議
E(Exhibition)、E(Events):展覽會、節事活動
會展的類型
會展的主要類型:
(1)會議
會議是人們為了解決某個共同的問題或出於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當今,會議已成為人們經濟政治生活中主要的溝通形式。在國際經濟迅猛發展的年代,每天都在舉行內容迥異的各種會議,全世界每年召開的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會議就達數十萬個。如各類公司會議,協會會議,商務型會議,文化交流型會議,專業學術會議,論壇型會議,研討型會議,政治型會議等。
(2)展覽
展覽,從字面上分析,可直接理解為有“展”有“覽”的活動,即把產品陳列來讓人參觀。展覽是一種具有一定規模和相對固定日期,以展示組織形象和產品為主要形式,以促成參展商和參觀者之間交流洽談的一種活動。
這裡要注意區別一下展覽會、展銷會、博覽會。展銷會主要指市場交換場所,具有直接進行商品交換的特性,而展覽側重於商品展示,博覽會是“彌補展銷會和展覽之間差異的紐帶。博覽會一般由政府部門組織或是企業團體在政府幫助下組織,其目的是商貿促銷,製造商、貿易商、零售商和批發商應邀來展示商品。博覽會上通常不進行直接的商品買賣,參展目的是為了促進將來的銷售。在會展業中,展銷會、展覽會和博覽會三個術語經常交叉使用,在北美和歐洲,展覽會和博覽會兩個術語的使用頻率較高。
(3)節事
節事顧名思義是節慶活動和特殊事件活動的總稱。它包括了各種傳統節日和新時期的創新節日以及具有紀念性的事件。目前節事研究的典範之作———Getz的《Festival,SpecialEventandTourism》中,把經過策劃的事件分為八種類型:文化節慶(包括節日、狂歡節、宗教事件、歷史紀念活動)、文藝娛樂事件(音樂會、文藝展覽、授獎儀式)、商貿及會展(展覽會、博覽會、會議、廣告促銷)、體育賽事(職業比賽、業餘比賽)、教育科學事件(研討班、專題學術會、學術討論會、教課發布會)、休閑事件(遊戲和趣味體育、娛樂事件)、政治/政府事件(就職典禮、授職儀式、群眾集會)、私人事件(周年紀念、家庭事件、社交事件)。
節事一般都有特定的主題,譬如風情特產、文化、宗教、民俗、體育、政治以及自然景觀等,由於節事是群眾性的休閑娛樂活動,大眾的參與性很強,所以,目前節事活動呈現一片熱鬧景象。目前也被許多城市列為發展自身經濟和提高城市形象的突破口。(提問:濰坊風箏節、洛陽牡丹花會、青島啤酒節、)
(4)獎勵旅遊
獎勵旅遊管理協會(SITE)對獎勵旅遊(Incentive)的定義是:“獎勵旅遊是一種向完成了顯著目標的參與者提供旅遊作為獎勵,從而達到激勵目的的一種現代管理工具。”
從獎勵旅遊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獎勵旅遊的對象(如員工、經銷商、代理商)必須能夠達成甚至超越企業個別或者總體業績;獎勵旅遊的形式通常是由企業提供一定的經費規劃假期,委託專業旅遊公司精心設計的非比尋常的旅遊活動;而獎勵旅遊的目的是犒勞創造運營佳績的有功人員,並藉此增加參與者對企業的向心力。
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獎勵旅遊在國外早已風行一時。獎勵旅遊作為企業普遍的獎勵方式,已經使越來越多的出色員工得到了滿意補償。
獎勵旅遊中的團體娛樂活動,有助於企業文化建設,給員工和管理者創造一個比較特別的接觸機會,同事們可以在比較放鬆的情景中作一種朋友式的交流,從而增強企業的親和力和凝聚力。獎勵旅遊以其綜合效益高,客人檔次高,引起各大旅遊公司的注意。
規模狀況
2009年,中國會展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截止到2009年末,中國國內具有一定規模(2000平米以上)的會展項目數接近4300個,全國1萬平米以上的展會數1344個;出國會展項目申請數接近2000個;全國會展場館數達到316個,展館的室內總凈展出面積接近500萬平米,其中有145個展館擁有5千平米以上機動凈展出面積。預計全年展覽業收入將突破150億元。
2008年度情況:中國國內具有一定規模(2000平米以上)的會展項目數為4300個,其中3萬(含3萬)平方米以上的規模以上展會256個(3-5萬平米105個,5-10萬平米115個,10萬平米及以上36個),以博覽會為名稱的展會數量超過800個,出國會展項目申請數超過1800個(實際出展數約1000個);全國展館內面積突破440萬平米;2008年度全國展覽業直接收入總額為145.03億元,同比2007年的131.99億元增長了9.88%。會展企業數達到6500家,多個大型合資會展公司成立。
區域分佈狀況
從區域方面來看,北京、山東、遼寧、浙江、上海、江蘇、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市會展業十分活躍,並依此形成了華南-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東北、中部、西部六個會展經濟產業帶。其中會展經濟優勢較為突出的為三個:以廣州為中心的華南-珠三角會展經濟產業帶、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會展經濟產業帶、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會展經濟產業帶。
拿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博覽會來說,2008年,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北京這六個省市就佔了全國博覽會總量的55%,如果從數量上對我國的博覽會地區進行劃分,可以分成三類地區。
會展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