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黃脊蝗

日本黃脊蝗

成蟲體形粗大,體長雄為35一45mm,雌為47一57mm。是黃脊蝗中的大型種類。身體呈茶褐色,和冬天的枯草顏色很相似。蝗科的昆蟲大多數以卵過冬,但日本黃脊蝗是以成蟲過冬,並且可一直存活到第二年的7月。可入葯。

物種簡介


日本黃脊蝗(Patanga japonica (l.Bol.)屬直翅目斑腿蝗科。
形態特徵:成蟲體形粗大,體長雄為35一45mm,雌為47一57mm;黃褐色至暗褐色,有絨毛。頭大而短,頭頂寬短,頂端較寬,向前傾斜,顏面略向後傾斜。觸角細長,25節,到達或略超過前胸背板的后緣。複眼長卵形,其下有黑色斑紋。體背沿中線自頭頂至翅尖有明顯的淡黃色縱條。前胸背板側片有2個明顯的黃斑,無側隆線。前胸腹板突圓柱形,頂端較鈍;中胸腹板側葉內下角尖。前翅達到後足脛節中部,翅前端部分具黑色近圓形斑;后翅基部紅色,頂端煙色。後足腿節外側緣上隆線有黑色縱條;後足脛節刺基部黃色,頂端黑色。卵略呈梭形,稍彎;長約6.2mm。初產肉黃色,后變為黃褐色。蛹共6齡。一齡淺黃綠色,二齡淡綠色,三齡黃綠色,四齡以後黃褐色。
我國分佈:分佈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陝西、甘肅、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危害狀:寄主植物小麥、水稻、高粱、豆類、甘薯等。以咀嚼式口器咬食禾穀類作物的葉片,造成缺刻或孔洞。
發生規律:1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田邊雜草及土塊縫隙間越冬。春季3一4月危麥,小麥黃熟期轉至春玉米、穀子等作物害,8, 9月可見到成蟲。
防治要點:發生嚴重時及時噴灑化學農藥。
日本黃脊蝗
日本黃脊蝗
參考文獻:《小麥主要病蟲害簡明識別手冊》
日本黃脊蝗
日本黃脊蝗

藥用價值


【葯 名】:日本黃脊蝗
【來 源】:為蝗科動物日本黃脊蝗的全體。
【功 效】:止咳平喘,鎮驚熄風,疏風透疹。
【主 治】:肺熱、咳嗽或喘、痰黃稠、咽腫痛,口乾口苦,苔黃脈數。溫病高熱,邪入營血,或時行熱病,小兒驚風,麻疹透發不暢,皮膚瘙癢。
【性味歸經】:辛,涼。心、肝、肺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10-15隻。
【別 名】:黃脊蝗、日本條蝗(《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用部位】:全體入葯。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我國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台灣、四川、雲南、甘肅。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或烘乾或新鮮全體入葯。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