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行為準則

電子行業行為準則

《電子行業行為準則》(Electronic Industry Code of Conduct,EICC)列出了各種標準,以確保電子行業供應鏈的工作環境安全,工人受到尊重並富有尊嚴,以及生產流程對環境負責。

準則介紹


EICC 的國際背景:
2004年10月,惠普、戴爾IBM等共同發表電子產業行為準則(EICC),旨在電子行業的全球供應鏈中,建立標準化的社會責任感行為規範。該準則由一系列的基本規範組成,涉及勞工和招聘、健康安全、環境責任、管理系統和道德規範等。隨著思科、英特爾、微軟和索尼的加入,惠普、戴爾和IBM等大廠聯合成立供應鏈工作組,為貫徹EICC制訂綜合執行計劃。為了減少針對電子行業供應商的二方以及三方審核,節約成本。
EICC
–制定標準以確保電子行業及信息通信技術產業供應鏈的工作環境安全、工人得到尊重,同時確保在製造過程履行必要的環保責任。
–為提高供應商在道德、勞工標準、環保和健康安全方面的表現,EICC提供了和諧的解決方案。
–醞釀於2004年6月至10月期間,由HP、IBM、Dell、Celestica,、Flextronics,、Jabil,、Sanmina SCI和Solectron共同發起。
· 任何電子行業或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的企業均可自願採用EICC,最終延展到企業的供應鏈及其分包商。
· 許多公司開始關注EICC,我們鼓勵他們採用這套標準。
EICC的願景和使命是什麼?
· EICC的願景是通過運用高標準為所有參與ICT供應鏈製造的企業帶來更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效益,其中也為顧客和供應商帶來更高的效率和生產力,同時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境、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環保。
· EICC的使命是通過統一EICC行為準則的執行為企業帶來效益。統一的準則可以減少重複勞動,可以讓企業集中精力改善企業在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問題,提高供應鏈的生產力,同樣可以通過該程序向利益相關方徵求意見。
EICC指導委員會是指什麼?由誰組成?
·指導委員會監督EICC執行小組的工作
·指導委員會:
– 根據EICC管理條例,委員會由11名成員組成;
– 這些會員包括:Cisco, Dell, Flextronics, HP, IBM, Intel, Lenovo, Microsoft, Philips, Sony and Solectron;
· 不斷鼓勵更多ICT行業的公司加入指導委員會,維持委員會成員履行準則的承諾並確保會員來自不同的地區。
EICC指導委員會的角色和權力是什麼?
角色:提供戰略導向,指導EICC執行小組的工作,確保工作進展。
權力:
1、戰略計劃
2、財務問題
3、工作小組的成員組合、任務分配和進度評估
4、與其他組織譬如GeSI(通過指導小組)建立關係和開展合作
5、確保每個工作小組按最終簽署、工具和執行流程批准程序工作
6、確保EICC倡議的誠信
EICC董事會是什麼,由誰組成?
· 董事會協助EICC執行小組的日常運作
· 董事會:
– 根據管理章程,選舉4名成員組成
– 包括戴爾(Dell)、惠普(HP)、英特爾(Intel)和微軟(Microsoft)。
EICC董事會的角色和權力是什麼?
角色:協助EICC倡議的日常運作
權力:
· 管理和預算
· 選擇和監督外部供應商和夥伴(非指定的工作小組)
· 提供會員和工作小組必要的支持以確保戰略計劃執行的透明度
· 組建EICC以及安排指導委員會會議
· 為新事件/課題/問題掃清障礙,並就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提供建議
· 專註於策略性、前瞻性和領導力方面的管理並向指導委員會或成員委員會提供建議
· 董事會成員也領導溝通小組並代表EICC進行外部溝通
工作小組是指什麼,由誰組成?
· EIC執行小組產生了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是由來自成員公司的代表組成。
-公司代表可以參加一個或多個工作小組。
· 工作小組:
– 由EICC成員公司和GeSI供應鏈工作小組的代表組成;
– 由EICC執行小組或GeSI供應鏈工作小組發起或主導;
· EICC主導的工作小組有:
– 試用階段、聯合審核、審核員評估、溝通和準則。
· 目前有GeSI主導的工作小組由:
– 電子工具和能力建設
工作小組的角色和權力是什麼?
角色:策略實施
權力:
· 享有對工作組章程裡面規定的內容、流程和工具的決定權
· 工作小組領導有義務扮演溝通和擁護者角色,確保大部分會員在主要問題上達成一致
· 任務完成時通知指導委員會
· 把問題提交給董事會決定是否需要向指導委員會反饋

手冊


公司根據EICC的標準和公司的政策和目標,全面地描述公司EICC管理體系的一系列文件,集中表述公司的EICC保證能力,主要供公司管理層、客戶及第三方認證機構參考之用。
EICC手冊目的和適用範圍:
EICC手冊規定了公司的社會責任、勞工、環境、安全健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行為標準,公司將定期安排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必要時,及時採取有效改善和糾正行動,以確保公司經營活動始終符合EICC的標準要求。
本手冊適用於公司所有涉及EICC方面的活動,包括企業的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健康安全、員工福利、工作環境、職業道德、體系管理等。
EICC手冊的管理:
本手冊是根據EICC標準編寫,並經公司總裁批准后公布執行。
制訂EICC手冊的目的在於明確公司的社會責任政策、基本原則和基本程序,為公司制定文件、及具體實施提供指導,確保公司政策的穩定性。
公司社會責任管理者代表負責建立、實施並維持本手冊,不斷完善公司管理體系,以適應公司及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要求,從而持續改善公司的社會責任表現。
EICC手冊的編寫、保存及修訂應根據《文件和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企劃部管理處負責及時發放本手冊的最新版本,同時回收廢棄版本,並保持適當的收發記錄。
手冊的解釋權歸公司EICC管理者代表。

具體內容


《電子行業行為準則》(Electronic Industry Code of Conduct, EICC) 建立了各種標準, 以確保電子行業供應鏈的工作環境安全,工人受到尊重並富有尊嚴,以及商業運營對環境負責。
本準則所指的電子行業, 包括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電子製造服務(EMS)公司和原始設計製造商(ODM), 以及為生產電子產品提供設計、銷售、製造和/或商品和服務的訂約勞工。電子行業的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自願採用本準則, 並應用到其供應鏈和轉包商中。
要採用本準則並成為其中的參與者(下稱“參與者”), 企業應當作出支持本準則的聲明, 並主動與本準則提出的管理體系保持一致。
為了使本準則能夠成功推行, 參與者必須主動將其應用於整個供應鏈。至少, 參與者應要求其下一級的供應商認同並應用本準則。
採用本準則的基本原則是: 企業的所有活動都必須遵守其經營所在國/地區的法律法規1。本準則鼓勵參與者除了遵守法律, 更積極邁向國際公認的標準, 以承擔更多的社會和環境責任。
在《電子行業行為準則》的持續發展和實施過程中, 電子行業公民聯盟承諾定期收取來自利益相關者的反饋。
本準則由五個部分組成。A,B,C部分分別概述了勞工、健康與安全、以及環境的標準。第D部分概述了符合本規則的合宜管理體系所需的要素。E部分額外提供了有關商業道德的標準.

LABOR 勞工

參與者應根據國際社會公認準則, 承諾維護工人的人權, 並尊重他們。
勞工標準是:
1) 自由選擇職業
不使用強迫、抵債或用契約束縛的勞工, 或者是非自願的監獄勞工。所有工作應當是自願的, 並且員工在合理通知的情況下擁有自由離職的權利。不得要求員工上交政府頒發的身份證、護照或工作許可證給企業或勞動中介機構作為僱用的條件。
2) 不用童工
在製造的任何階段都不得使用童工。“童工"是指未滿15 歲 (或在該國/地區法律准許的情況下可為14 歲)、完成強制教育年齡、或該國/地區最低就業年齡而被僱用的人士。符合所有法律法規的合法場所學徒計劃則不在此列。然而, 所有18 歲以下的
工人不得從事有可能危及到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或安全的工作。
3) 工作時間
有關商業實踐的研究顯示, 生產率降低、離職率以及損傷和疾病的增加與工人疲勞有明顯的聯繫。故此, 工作周不應超過當地法律規定的最大限度。另外, 除非是緊急或異常情況, 一周的工作時間包括加班在內不應超過60 小時。每周七天應當允許工人至少休息一天。
4) 工資與福利
支付給員工的工資應符合所有適用的工資法律, 包括有關最低工資、加班時間和法定福利的法律。依據當地法律的規定, 員工的加班工資應高於正常的每小時工資水平。禁止以扣除工資作為紀律處分的手段。應及時通過工資存根或其它類似文件將工資支付依據發給員工。
5) 人道的待遇
參與者的懲罰性政策和措施應清楚地界定並傳達給員工。不得殘暴的和不人道的對待員工, 包括任何形式的性騷擾、性虐待、體罰、精神或身體壓迫或口頭辱罵; 也不得威脅進行任何此類行為。
6) 不歧視
參與者應承諾員工免受騷擾以及非法歧視。公司不得因人種、膚色、年齡、性別、性傾向、種族、殘疾、懷孕、信仰、政治派別、社團成員或婚姻狀況等在僱用及實際工作(例如晉陞、獎勵和受培訓等)中歧視員工。另外,不得強迫員工或准員工接受帶有歧視性的醫學檢查。
7) 自由結社
員工與管理層之間公開直接的溝通是解決工作場所問題和賠償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參與者應尊重員工的權利,包括依據當地法律自由結社、參加或不參加工會、尋求代表、參加工人委員會。員工應能夠在不用擔心報復、威脅或騷擾的情況下,公開地就工作條件與管理層溝通。

健康與安全

參與者都應該知道除了盡量減少與工作有關的事故和疾病外, 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能夠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生產的連貫性以及工人士氣。另外,他們亦認為持續的工人投入和教育是鑒別並解決工作場所健康與安全問題的關鍵。
本準則在起草時參考了公認的管理體系(如 OHSAS 18001 和 ILO 職業安全與健康指南),這亦是附加信息的有用來源。
健康與安全標準是:
1) 職業安全
應通過正確的設計、工程技術和管理控制、預防保養、安全操作程序(包括鎖死/標出)和持續性的安全知識培訓去控制員工在工作場所會遇到的潛在危險(如電器和其他能源、火、車輛、滑倒、絆倒和墜落危險)。若無法通過上述方法有效控制危險源,應為員工提供適當的、保養良好的個人防護裝備。不得通過懲戒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2) 應急準備
應確認並評估緊急情況和事件,以及通過實施應急方案和應變程序來將其影響降到最低,包括:緊急報告、通知員工和撤離步驟、工人培訓和演練、適當的火災探測和滅火裝置、充足的出口設施和恢復計劃。
3) 職業傷害與疾病
應當制定程序和體系來預防、管理、跟蹤和報告職業傷害與疾病,包括以下規定:a)鼓勵員工報告;b)歸類和記錄傷害和疾病案例;c)提供必要的治療;d)調查案例並執行糾正措施以消除類似情況;e)協助員工返回工作崗位。
4) 工業衛生
應當鑒別、評定並控制由化學、生物以及物理因素給員工帶來的影響。必須通過工程技術和管理手段控制危險源過度暴露。當無法通過這些方法有效控制危險源時, 應該為保護員工健康建立和運行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方案。
5) 體力需求高的工作
應當鑒別、評估並控制從事高體力勞動工作給員工帶來的影響,包括人工搬運材料和重複提舉重物、長時間站立和高度重複或強力的裝配工作。
6) 機器防護
應當對生產設備和其它機器作危險性評估。應當為對工人能造成傷害的機械提供物理防護裝置、聯動裝置以及屏障,並正確地進行維護。
7) 公共衛生、餐廳和宿舍
應為員工提供乾淨的衛生間設施、飲用水、清潔的食物預備存儲設施和用餐用具。參與者或勞工代理機構提供的員工宿舍應當保持乾淨、安全,並提供適當的緊急出口、洗浴熱水、充足的供暖和通風以及合理的出入方便的私人空間。

環境

參與者都應該知道,環境責任是生產世界級產品的重要部分。在製造操作中,應盡量減少對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的不利影響應,同時保護公眾的健康和安全。
本準則在起草時參考了公認的管理體系(如 OHSAS 14001 和生產管理與審核體系(EMAS)),這亦是附加信息的有用來源。
環境標準是:
1) 環境許可和報告
應獲取所有必需的環境許可證(如排放監控)、批准文書和登記證,亦要對之進行維護並時常更新,以及遵守許可證的操作和報告要求。
2) 預防污染和節約資源
應在在源頭上或通過實踐(如改進生產、維護和設施工藝、替換材料、節約自然資源、材料回收和重用)減少和消除所有類型的耗費(包括水和能源)。
3) 有害物質
應當識別和控制釋放到環境中會造成危險的化學物質及其他物質,以確保這些物質得到安全的處理、運輸、存儲、使用、回收或重用和處置。
4) 廢水及固體廢棄物
經營、工業加工以及衛生設施所產生的廢水和固體廢物,在排放或處置之前應按照要求進行分類、監控、控制和處理。
5) 空氣排放
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氣霧劑、微粒、臭氧消耗化學品以及燃燒副產品等空氣排放物,在排放之前應按要求辨別、監控、控制和處理。
6) 產品含量控制
參與者應當遵守所有關於禁止或限制特定物質(包括有關再生和處置的標識)的適用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

管理體系

參與者應採用或建立範圍與本準則內容相關的管理體系。在設計該管理體系時,應確保:
(a)符合與參與者的經營和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客戶要求;(b)符合本準則;以及
(c)識別並降低與本準則有關的經營風險。另外,管理體系應當推動持續改進。
該管理體系應包含以下要素:
1) 公司的承諾
公司的社會及環境責任政策聲明應確認參與者守法以及持續改善的承諾並由高階管理層簽署。
2) 管理職責與責任
參與者應明確指定公司代表去負責保證管理體系和相關方案的實施。高階管理層應定期檢查管理體系運行狀況。
3) 法律和客戶要求
鑒定、監控並理解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
4) 風險評價和風險管理
應制定一套程序,以識別和參與者經營有關的環境、健康與安全(注2)以及勞工道德實踐風險。確定每項風險的級別,實施適當的程序和實質控制,以確保合規性並對已識別出來的風險實施控制。
5) 附有實施計劃和措施的績效目標
應制定績效目標、指標和實施計劃以提高參與者的社會環境責任績效,包括對參與者為達成這些目標所取得的績效進行定期評估。
6)培訓
應為管理層及員工制定培訓計劃,以落實參與者的政策、程序及改善目標同時滿足適用之法律法規的要求。
7) 溝通
應制定一套程序,將參與者的政策、實踐、預期目標和績效清晰準確地傳達給員工、供應商和客戶。
8) 員工反匱和參與
制定方案持續評估員工對本準則的理解並獲取對本準則所覆蓋的實踐和條件的反饋意見。
9) 審核與評估
定期進行自我評估,以確保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本準則內容以及客戶合約中的社會與環境責任要求。
10) 矯正措施
制定程序,以及時糾正在內、外部的評估、檢查、調查和審核中所發現的不足之處。
11) 文件和記錄
建立並保留文檔和記錄,以確保符合法規與公司的要求,同時應妥善保護機密。

道德規範

為履行社會職責並在市場上獲取成功,參與者及其代理商須遵循最高標準的道德要求,包括:
1) 廉潔經營
所有商業的互動關係中都應遵循最高的誠信標準。參與者應禁止任何及所有形式的貪污、敲詐勒索和挪用公款等行為,應推行監控和強化程序以確保符合廉潔經營的要求。
2) 無不正當收益
不得提供或接受賄賂或其他形式的不正當收益。
3) 信息公開
依照適用法規和主要的行業慣例公開有關商業活動、組織結構、財務狀況和績效的信息。
4) 知識產權
應尊重知識產權;技術和生產經驗的轉讓要妥善保護知識產權。
5) 公平交易、廣告和競爭
應制定公平交易、廣告和競爭的標準。參與者必須有保護客戶信息的措施。
6) 身份保密
應制定程序,以保護供應商和員工檢舉者並確保其身份的機密性。
公司根據EICC的標準和公司的政策和目標,全面地描述公司EICC管理體系的一系列文件,集中表述公司的EICC保證能力,主要供公司管理層、客戶及第三方認證機構參考之用。
EICC手冊目的和適用範圍:
EICC手冊規定了公司的社會責任、勞工、環境、安全健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行為標準,公司將定期安排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必要時,及時採取有效改善和糾正行動,以確保公司經營活動始終符合EICC的標準要求。
本手冊適用於公司所有涉及EICC方面的活動,包括企業的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健康安全、員工福利、工作環境、職業道德、體系管理等。
EICC手冊的管理:
本手冊是根據EICC標準編寫,並經公司總裁批准后公布執行。
制訂EICC手冊的目的在於明確公司的社會責任政策、基本原則和基本程序,為公司制定文件、及具體實施提供指導,確保公司政策的穩定性。
公司社會責任管理者代表負責建立、實施並維持本手冊,不斷完善公司管理體系,以適應公司及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要求,從而持續改善公司的社會責任表現。
EICC手冊的編寫、保存及修訂應根據《文件和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企劃部管理處負責及時發放本手冊的最新版本,同時回收廢棄版本,並保持適當的收發記錄。
手冊的解釋權歸公司EICC管理者代表。

審核流程


(1)自我評鑒Self-Assessment;
(2)稽核Audit;
(3)矯正行動CorrectiveActions;
(4)持續改善ContinuousImprovement

評分準則


在eicc申請后,eicc中對供應商是否符合其要求是通過一個評分表來體現,其具體內容如下:
從等級來分,主要分為三級主要不符合項(MajorNonconformance)、不符合項(Nonconformance)和信息提供(infoonly).並且只有第一和第二個級別才做計分(減分)處理。eicc評分的總分為161,當不符合其中的某項時,將從總分中扣除1分,並且評分表會在自動給出總體符合百分比的同時,也指出是主要不符合項問題還是不符合項問題。
從審核最終結果來說,eicc審核機構一般將結果用三種顏色表示:綠色、黃色和紅色。獲得綠色的要求是沒有主要不符合項問題並且總體的符合百分比≥85%,獲得黃色的要求是只有獲得1至2個主要不符合項或總體符合百分比為85%>X≥65%,獲得紅色則說明有3個或以上主要不符合或總體符合百分比<65。

年度審查


Important Supplier Audit Report 重要供應商EICC驗廠年度審核查檢表
A部分:物料管理
A1 原料/成品倉庫審核記錄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通過體系認證123
A1.2 物料識別123
A1.3 物料的保護123
A1.4 儲存環境的監測及控制123
A1.5 物料批數記錄123
A1.6 物料處理和儲存控制123
A1.7 物料的可追溯性123
A2 生產線/檢查區域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A2.1 半成品(WIP)狀態的識別123
A2.2 部件的標識123
A2.3 半成品(WIP)缺陷的標示123
A2.4 工位內之物料處理123
A部分權重為15%。實得分:
B部分: 品質管理和控制
B1 來料檢驗(IQC)審核記錄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B1.1 檢驗範圍123
B1.2 檢查指引123
B1.3 檢驗記錄123
B1.4 檢驗/測試設備123
B1.5 檢驗環境123
B1.6 部件狀態識別123
B1.7 有效期檢驗要求123
B1.8 對供應商的控制123
B1.9 拒收的處理123
B2 製程的檢驗和監督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B2.1 檢驗指引123
B2.2 檢驗記錄123
B2.3 改善行動要求(CAR)123
B2.4 大量生產前之樣品批核123
B2.5 對測試設備,治具功能確認及檢查123
B2.6 檢驗環境123
B3 最終檢驗(FQC)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B3.1 檢驗指引123
B3.2 檢驗記錄123
B3.3 檢驗/測試設備123
B3.4 檢驗環境123
B3.5 成品狀況標識123
B3.6 改善行動要求(CAR)系統123
B3.7 拒收批之處理123
B3.8 產品的可靠性測試123
B部分權重為25%。實得分:
C部分: 生產管理和控制
審核記錄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C1 工作崗位作業指引文件(指導書)123
C2 作業指導書之修改123
C3 機器/治具的預防保養維修123
C4 工作崗位要保留批核樣品123
C5 作業員,QC/IPQC設備操作123
C6 生產流程效率123
C7 製程/生產線上的缺陷部品處理123
C8 物料標識123
C9 車間整潔狀況123
C10 作業員對物料處理的態度(意識)123
C11 維修工序的有效性123
C12 生產人員和品管人員的區別123
C部分權重為30%.實得分:
D部分: 設計接收,檢討及發出
審核記錄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D1 設計版本的更新,監察及追蹤123
D2 客戶設計文件的保存123
D部分權重為5%.實得分:
E部分: 測量儀器/設備之校正
審核記錄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E1 責任和人員資格123
E2 校正計劃123
E3 校正指引123
E4 校正記錄及文件維繫123
E5 實驗室環境的監測及控制123
E6 設備狀態的標識123
E部分權重為10%.實得分:
F部分: 培訓
審核記錄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F1 培訓職責與成效123
F2 培訓計劃123
F3 培訓記錄123
F4 培訓文件的保存123
F5 受培訓者資格考核123
F部分權重為10%.實得分:
G部分: 環境保護
審核記錄一般自評得分客戶評分
G1 員工有無環境保護的意識123
G2 垃圾的有效分類123
G3 廢水的有效處理123
G4 廢氣的有效處理123
G5 廢渣的有效處理123
G6 ROHS要求的實現123
G部分權重為5%實得分:
評估項目權重滿分客戶評分單項最後得分
A 物料管理15%33
B 品質管理和控制25%69
C 生產管理和控制30%36
D 設計接收,檢討及發出5%6
E 測量儀器/設備之校正10%18
F 培 訓10%15
G 環境保護5%18
審核總分:審核等級:
備註:
1. 權重: 指該評估項目在總評估項目中所佔的比重,所有評估項目權重之和為100%。
2. 單項滿分=適用條文之數目*3
3. 單項最後得分=客戶評分/單項滿分*權重*100
4.評估總得分:A部分單項最後得分+B部分單項最後得分+C部分單項最後得分+D部分單項最後得分+E部分單項最後得分+F部分單項最後得分+G部分單項最後得分
審核問題:
綜合評述:
廠商評估人員簽屬/日期:
立德寶評估人員簽屬/日期:

認證比較


EICC認證與SA8000認證比較
一、制訂機構不同
EICC:是由企業聯合發起的,2004年10月,惠普、IBM和戴爾等共同發表電子產業行為準則(EICC),為貫徹EICC制訂綜合執行計劃(版本2.0 / EICC:2005)。
SA8000:是由美國的社會責任國際(SAI)發起並聯合歐美部分跨國公司和其他一些國際組織共同制定的社會責任標準,總部設在美國。它是全球首個道德規範國際標準,版本SA8000:2008, SA8000作為社會責任方面的一個認證體系,不僅明確了社會責任規範,而且也提出了相應的管理體系要求。
二、兩者要求不同
EICC認證電子行業行為規範:勞工標準(自由選擇職業、避免童工、工作時間、薪資和福利、人性化待遇、不歧視、自由結社);健康與安全(職業安全、職業傷害和疾病、工業衛生、緊急預案與響應、機器的安全防護、宿舍和餐室、體力勞動);環境(環境許可和報告、有害物質、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預防和資源節約、廢氣排放、產品含量限制);管理體系管理體系(公司承諾、管理職責與責任、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帶有實施計劃和措施的績效目標、法律和客戶要求、培訓、溝通、員工反饋和參與、審核與評價、糾正措施程序、文件和記錄);道德規範(經營誠信、無不當利益、信息公開、知識產權保護、公平交易、廣告和競爭、身份保護、社區參與)。
SA8000認證標準包括九大內容:童工、強制雇傭、健康安全、聯合的自由和集體談判權、差別待遇、懲罰措施、工作時間、報酬、管理體系。
三、認證模式的差別
EICC:評價性審核,審核最終結果來說,一共有綠色、黃色和紅色三種結果。
SA8000:符合性審核,不能有一個嚴重不合格。由SAI所認可的機構發出(如BSI),企業自主申請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