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稔
三木稔
三木稔1930.3.16-2011.12.8生於日本德島市1983年,日本著名的民族樂團“日本音樂集團”初來中國公演,與當時的中央民族樂團達成了中日兩國史上民族樂團的首次合作演出。這次演出在北京、上海共演了5場,相當成功,對包括譚盾在內的一些中國年輕作曲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演出中,由諸多民族樂器演奏者演奏的《彩虹序曲》等8部作品,均出自日本傑出的作曲家、民族音樂的領軍人物三木稔。
1930.3.16-2011.12.8
生於日本德島市
在與前列腺癌不懈鬥爭了11年後,這位在古箏等中國民族樂器作曲上也造詣頗高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於2011年12月8日,因敗血症而在日本東京都三鷹市的醫院內不治身亡,享年81歲。
三木於1930年生於日本德島縣的德島市,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的作曲科。在校時師從於作曲家池內友次郎以及大師伊福部昭。1953年時,年僅23歲的三木就展露才華,憑藉作品《交響三樂章》,在NHK藝術節管弦樂曲的公開徵集中獲得第二名。可惜就在大學畢業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為了養家,三木不得不暫時放棄作曲,去做一些別的工作。因此,比起同輩的那些作曲家,他登上舞台的時間已經晚了許多。直到1960年之後的數年,他才依靠《安魂曲》、《阿波》等合唱作品而開始為人所知。
1964年對三木來說是值得終生紀念的一年,當時,他與14名友人一同創立了此後一直經久不衰的,在世界範圍內都有一定影響的日本民族樂團“日本音樂集團”。此後20餘年,他作為樂團的音樂監督,致力於箏、尺八、三味線等所有日本民族樂器的作曲,他在這些民族音樂中加入了許多現代元素,所創作出的《古代舞曲改編》、《巨火》、《箏譚詩集》等經典作品,均成為後世作曲家的典範。
樂團在三木的帶領下蒸蒸日上,在海外累計公演超過170多場,為日本樂器在全世界的普及作出了傑出貢獻。此外,三木理論紮實,知識廣泛,他的著作《日本樂器法》也是日本音樂演奏、研究、作曲必不可少的參考書籍。該書還曾於2000年由中國人民音樂出版社譯成中文出版。
當徠然,不止日本本國樂器,三木對包括中韓在內的整個亞洲的民族樂器均有涉獵,尤其是他的一批優秀古箏作品已成為中國古箏教學和演奏的常見曲目。1993年,三木聯合中日韓三國的演奏者成立了“亞洲樂團”,致力於中國、韓國、蒙古等國傳統樂器的作曲。2002年他離開“亞洲樂團”后,又重新主持成立了“亞洲室內樂團”。這些樂團與他創立的另幾個日本民族樂團一直活躍至今。
與他的師傅,特攝片音樂大佬伊福部昭一樣,三木在創作傳統音樂之餘也為電影配樂,包括為岩波映畫做的《路上》,青銅Pro的近作《古墳與觀音之鄉》等紀錄片,東映教育映畫的教育電影在內,由他操刀配樂的影片多達350多部。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大島渚攝於1976年,在全世界都有著不小影響力的經典作品《感官世界》。至於電視劇方面,三木也曾為1977年NHK的電視劇《鳴門秘帖》做了長達1年的伴奏音樂,創下歷史上首次全程用民族樂器伴奏的壯舉,一度成為話題。
除了對民族樂器情有獨鍾以外,三木對日本傳統文化與歷史也有著深厚的興趣。1975年,他根據大文豪谷崎潤一郎的同名小說改編成歌劇《春琴抄》。此後,他的歷史歌劇創作一直未曾中斷,陸續推出了三上於菟吉原著的《仇》、《凈琉璃》、紫式部原著的《源氏物語》等歌劇作品,直到去年6月底,他抱病創作的第9部作品《幸運的浮屠》徹底完稿,這歷時37年,花費了他畢生心血,涵蓋5世紀至20世紀日本歷史各時代的宏大“日本史歌劇9部曲”才真正完成。僅一年後,心滿意足的三木便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