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業
機械製造業
機械製造業指從事各種動力機械、起重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冶金礦山機械、化工機械、紡織機械、機床、工具、儀器、儀錶及其他機械設備等生產的行業。機械製造業為整個國民經濟提供技術裝備,其發展水平是國家工業化程度的主要標誌之一,是國家重要的支柱產業。
先進位造技術的全部真諦在於應用。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以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及具體條件為導向。只有對合適的產品採用與之相適應的自動化方式進行生產,才能收到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結合實際,注重實用,即對國民經濟產生實際效益。那種盲目搞自動化、自動線的做法,全年生產任務只需1~2 個月就完成的低負荷率生產也要搞的傾嚮應當糾正,對國民經濟不產生顯著促進、效率低下的要緩搞。我們要的是效益, 而不單純的是速度。
發展低成本自動化技術,潛力大,前景廣,投資省,見效快,提高自動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經濟效果,適合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需要和國情。20 世紀下半頁,日本豐田汽車集團首創的精節生產LP(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產量的具體表現。借鑒國外發展機械製造業低成本自動化技術的經驗是有益的。我國機械製造業各企業有大量的通用設備, 在發展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時, 應以原有的設備為主, 合理調整機床布局, 添加少量的數控設備, 引入CAD/CAM技術, 充分發揮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的優勢和人的創造性, 共同構成一個以人為中心, 以信息自動化為先導、樹立自主的單元化生產系統, 為我國機械製造業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提供了一條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國國情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新途徑。從長遠看,在發展中循序漸進的搞好製造業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需要每一個企業家和國家共同努力完成。
實現機械自動化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過程。當機械的操作採用自動控制器后, 生產方式才從機械化逐步過渡到機械控制( 傳統) 自動化、數字控制自動化、計算機控制自動化。只有建立了自動化工廠后, 生產過程才能全盤自動化,才能使生產率全面提高, 達到自動化的高級理想階段。
中國實現機械自動化技術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 中國機械製造業同世界先進水準也存在階段性差距。在我國這種國情下, 普遍發展應用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的“全盤自動化”或“高度自動化”, 並不具備必要的基礎技術、經驗和投資能力。因此, 要不要普遍發展全盤自動化或高度自動化CIMS 技術, 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盤自動化或高度自動化的CIMS 技術也並非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當務之急, 只能列為機械製造自動化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應該發展工藝成熟的大批量生產的自動化技術。我國現階段, 在產品數量較大的同類產品連續流水作業的切削加工生產中, 自動化設備仍然是半自動機床、自動機床、組合機床及其組成的自動線、迴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等。而在大批量的鑄造、鍛造、衝壓、焊接、熱處理和裝配等生產中, 採用剛性自動化( 自動單機和自動線) 則是合理可行的, 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對於品種稍多的成批生產, 應採用由快速重新調整的設備組成成組工段或流水線、可更換主軸箱組合機床自動線、短自動線和複合製造單元, 實現成組自動化; 而單件小批量生產, 應從推廣成組技術入手, 適當發展採用數控機應酬或加工中心, 有針對性地建立一些柔性製造單元FMC( Flexible Manu- facturing Cell) , 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考慮一切生產技術問題時的前提必須是適用。我國消化吸收國外柔性製造系統( Pseudo- FMS) ,是要確保必要的生產柔性的前提下, 優化人機界面, 不過分追求自動化, 儘可能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系統, 充分發展計算機管理的效益。系統中先進的自動化裝備和普通設備並存, 系統的某些環節允許人工干預。這是一個典型的結合國情、實施適用先進方針的自動化技術解決方案。我國目前在消化吸收、融會貫通國際上有用的自動化技術理論的基礎上, 要努力做到從我國機械製造業的實際情況出發, 發展創新, 形成有國情特徵的發展自動化技術理論和學說, 進行圍繞計算機技術的柔性自動化技術的開發研究, 以適用為前提, 急需什麼就解決什麼, 取得實踐經驗再推廣應用。
近年來,隨著原材料、人力及融資成本的快速增長,內部人才培養機制的欠缺,早已讓中國製造業的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2012年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4%,比上月回落2.9個百分點,這份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再次證實了一個嚴峻的客觀事實——中國的製造業企業生產增速明顯減緩,中國的機械製造業危機重重。
徠作為機械製造行業分支的機械裝備製造,雖然在近幾年的市場需求推動下,整體發展保持增長態勢,但從行業結構來看,對外,我國的機械裝備製造企業總體依然處於中低端,許多高端領域依然被外商佔領;對內,機械裝備製造行業已經不再是國有大型企業所獨佔,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崛起,整個行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再加上,產品結構複雜、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製品管理、設備管理要求的嚴苛等諸多的行業特質,也成了阻礙了我國機械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關鍵。
“當前中國機械製造企業在智慧運營的戰略轉型布局下,亟需具備以下五大求生基礎技能——自主創新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精細成本控制能力、製造服務化能力和關鍵過程製造能力。”中國製造業冠軍聯盟負責人認為,中國機械製造企業若想要更快地從低迷的產業環境中成功轉型,反敗為勝,不僅要依靠關鍵競爭技能的“戰鬥力”的全面提升,還需要由內而外地實現向“服務”企業的徹底轉型。因為,這已經成為整個製造行業轉型的大勢所趨。
抓好基礎, 注重配套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 要扎紮實實地抓好自動化技術應用項目的基礎工作和從實際出發的推廣應用工作, 既要發展主機, 也要配套發展自動化元件及控制系統。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微處理機、各種感測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統及系統軟體、電子計算機等將是今後機械自動化的主要技術基礎。研究生產大量性能優良、自動化水準高的機電產品是發展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關鍵。自動化生產時, 在系統的結構、質量( 重量) 、體積、剛性和耐性等方面對現代機械自 動化技術有著重要的影響, 機械技術應利用其它高新技術來更新, 實現與適應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自動化生產時, 機械製造系統的自動控制、自動檢測、伺服系統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應用微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理論; 自動化生產時, 信息的交換與處理、存取、運算、判斷和決策等都少不了要應用計算機與信 息處理技術。
總之, 我國機械製造業發展應用自動化技術, 不但要起點高, 瞄準世界先進水準, 而且必須包括各種靈活的低成本、見效快的自動化技術, 堅持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 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應應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質量和高效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