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河街道

河南省唐河縣濱河街道

濱河街道,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地處唐河縣城區西部,濱河街道總人口86000人。

北魏時期,濱河街道境域屬南襄州襄城郡,為上馬縣治;2008年1月,撤銷城關鎮,成立濱河、文峰2個街道;截至2020年6月,濱河街道下轄8個社區;濱河街道辦事處駐友蘭大道西段路北。

歷史沿革


北魏時期,濱河街道境域屬南襄州襄城郡,為上馬縣治。
唐天祐三年(906年),改上馬縣治為唐州州治。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唐州為唐縣,本地為縣治。
民國二年(1913年),改唐縣為沘源縣,本地為沘源縣治。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稱鎮公所,上屬唐河縣城關區。
1950年2月,稱城關區。
1952年12月至1953年初,為城關鎮。
1952年12月,城關由八道街合併為四街,即新春街、新民街、新華街、新安街。
1968年,改稱城關公社。
1981年5月,改城關公社為城關鎮。
1992年,原屬城郊鄉的謝庄、常花園、郭庄、焦庄歸屬城關鎮人民政府。
2008年1月,撤銷城關鎮,成立濱河、文峰2個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濱河街道地處唐河縣城區西部,東與文峰街道相鄰,東南與產業集聚區相鄰,西南、西、北均與城郊鄉接壤,總面積16.4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濱河街道下轄7個社區:
序號名稱
1新華
2新安
3新民
4常花園
5謝庄
6馮崗
7呂灣
截至2020年6月,濱河街道下轄8個社區:
序號名稱
1謝庄社區
2馮崗社區
3呂灣社區
4朱庄村
5秦沖村
6劉庄村
7常崗頭村
8權庄村
友蘭大道西段路北。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濱河街道轄區城鎮常住人口8.6萬人,另有流動人口1.51萬人,總人口(含流動人口)中,男性5.3萬人,佔52.4%;女性4.81萬人,佔47.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1萬人,佔90%;有回、蒙古、滿、白、壯等少數民族,共1.01萬人,佔10%,人口出生率10.3‰,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5.5‰。濱河街道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濱河街道有商業網點4380個,職工600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1億元,比上年增長4%,財政總收入2263萬元,增長20%。

工業

2011年,濱河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1.2億元,比上年增長2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

文化


地名由來

濱河街道,因轄區位於唐河兩岸得名。

交通


濱河街道境內有友蘭大道等道路過境。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濱河街道有幼兒園13所、托教所3所,小學6所,初級中學2所,高級中學3所,成人學校1所,專任教師1236名,在校生達1.4萬餘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濱河街道有文化站1個,文化大院5個,各類戶外活動場所11處;全部安裝了健身器材,組建有腰鼓隊、秧歌隊等群眾性娛樂團體,各類圖書室8個,各類藏書5000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160餘人。濱河街道
濱河街道活動
濱河街道活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濱河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8個衛生院2家,病床1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專業衛生人員2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萬人次,住院手術730台次,出院病人0.3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4.75/10萬,孕產婦死亡率13.57/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濱河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59戶人數574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6戶,人數873人,農村五保供養82人,開展醫療救助183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0萬餘元,建有鄉敬老院1處,現有床位15張,入住農村五保人員15人,社區服務設施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7個,社區服務站7個。濱河街道
社區
社區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濱河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業務收入210萬元。電信企業4家,服務網點61個,全年電信業務收入70萬元。

能源

濱河街道有天然氣管線42千米,供氣站1座,天然氣用戶165戶,其中工業用戶1戶,居民用戶164戶,燃氣普及率0.004%,月天然氣平均用量13萬立方米。